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个人账户制要来了?你的养老金,或将有大变化!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透露,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年度缴费额度的上限,一开始可能会与个税递减试点的政策相衔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工作水平的提高来逐步调整,提高缴费的上限。虽然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综合各层次表态及意见,总的考虑是,未来要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由个人自愿参加的“第三支柱”写进“十四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政策呼之欲出,也意味着个人养老时代即将到来。此前,我们发过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专题研究(专题丨养老金缺口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探索),详尽地介绍了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今天我们的养老主题是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

▶▶ 报告获取

点击原文链接,获取9月养老月报!


Part 1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相较于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更不懂上网,在年轻人畅行的“云生活”世界寸步难行。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报告》同样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含60岁以上)总数已经达到了28.1%,即50岁以上网民数量为2.84亿,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则为1.23亿人。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为什么中老年网民增长如此迅速?中老年网民首次触网是“被逼梁山”。近几个月来,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障碍导致对其生活的严重影响被媒体做了大量的集中报道,可见中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接纳性不足导致生活便利性下降,这类事件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常去的超市、菜场、医院都要查健康码,智能手机成了必须的通行证。

数字适老脱节一方面由于数字化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会更关注产品“新”的产品性能。提高适老化的易学性、可用性对于早期的产品帮助甚微,因此行业侧重、供需匹配皆存在矛盾。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另一方面,中老年用户的学习时间窗口短,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数字化新产品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如果没有及时去学会使用新产品,可能会永久错失使用该产品的机会。

•数字化产品在抢占市场先机、进入主流市场后,必须提高易学性、可用性。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发商会努力提高易学性、可用性,减少获得更多用户的障碍。但这一阶段的易学性、可用性的提高并不会达到适老的程度。

•如果一个典型的中老年用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学习能力衰退之前抓住机会,学会使用该产品,那么随着年龄增加,在学习使用时对该产品易学性、可用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最终超出了开发商能够或愿意达到的程度,可能导致永远地失去了学会使用该产品的机会。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化社会应对老年人更加友好,各行各业应开展数字产品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服务适老化。


Part 2老年人的城市生活圈及数字适老的体现

城市内生活的老年人出行与活动是有圈层的,不同的圈层是依据老年人的出行时间、活动半径、频率等因素划分。经过研究和调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第一层:400米核心圈为核心生活圈,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活动频率最高且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老年人主要接触对象是家人和邻居。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交互易用是400米核心圈数字适老体现的重点,高频使用的数字产品易用性差会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第二层:1公里社交圈为延展社交圈,一般是老年人生活的小区,是他们长期生活和社交的空间。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轻松连接是1公里社交圈数字适老体现的重点,数字产品与中频落地服务的连接是否通畅是影响老年人数字体验的主要因素。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第三层:30公里出行圈为市域出行圈,一般指以市区为出行规模的圈层,这个圈层中老人的活动频率要远远低于前面两个圈层。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虚实两栖是30公里出行圈数字适老体现的重点,数字产品作为低频服务中必要的办理路径时,会给不熟悉数字产品的老年人增加办理难度。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中间层:复合的集群活动圈往往因趣缘而起,是最具活力的老年活动圈层。这种主动性和协从性的活动使这个圈层持续保持高涨的热度。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潜能激活是复合的集群活动圈数字适老体现的重点,数字产品可以使老年人更容易融入圈子、展现自我,激发生命潜能。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讲策略、分层次老年人的出行和活动是分圈层的,数字适老化需要根据圈层内的不同需求、不同痛点进行多维度的建设,包括产品易用性的提升、连接性的增强、老年人层面的引导等。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Part 3从老年生活圈出发实现数字适老

基于“数字鸿沟”和“知沟理论”分析数字适老问题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线上+线下适老化建设需线上不断发展年龄友好智能技术,同时关注线下适老化,完善非数字公共配套服务机制建设。创新适老技术与完善线下配套措施结合,提供更多便捷服务为线上+线下适老化建设重点。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顶层制度建设是构建完善、高效的老年数字鸿沟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发挥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构建数字适老治理政策制度体系,完善政策监管制度,发展老年信息教育为顶层制度建设重点。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数字基础接入设施建设是全面消除数字接入鸿沟,实现技术公平的基础物质条件。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率和效率,保障信息技术公平,科技赋能公共服务为数字基础接入设施建设重点。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信息能力与素养建设主要体现于数字反哺,数字反哺是一种内生性、可持续的辅助力量,应成为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整个社会应当承担起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加强家庭与社会数字反哺,推动数字技能代际传递,倡导和激发老年人主动学习为信息能力与素养建设重点。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年龄友好环境建设倡导年龄平等的理念,促进老年人的自由自主和权力民主,是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汇之际迎来更好发展机遇的必要社会条件。全社会强化积极老龄化价值导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为年龄友好环境建设重点。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最后,数字适老治理逻辑总结就是线上线下适老化建设相结合,多元主体参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市场提供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家庭与社会提供数字素养反哺,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共同打造数字适老化社会,给老年人营造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

▶▶ 报告获取

点击原文链接,获取9月养老月报!


同策资管

地产界专注资产管理研究平台

数字适老化下的温暖,让老年人从“数字遗民”变成“数字移民”

※为了不错过“同策资管”每一条有价值的内容,请关注并星标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老年人   遗民   数字   社交圈   生活圈   可用性   养老金   养老保险   易学   中老年   支柱   网民   移民   温暖   年龄   重点   社会   旅游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