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传说,故事,记忆都堆积在这里,使它成为一条最脏的河。”


“还是有许多人在这里,靠这条河流生活,时间长了,这条河会让你看到一切,劳动的人们,友谊,父亲和孩子,孤独,我曾在一条驳船上看到过一个婴儿诞生,见过一个女孩子从桥上跳下苏州河……”


——娄烨《苏州河》


“河上的船儿总不能永不离开

人山与人海

无奈浪涛一浪又一浪

也不过只为一次澎湃”


——薛凯琪《苏州河》

"


站在外滩口远眺,恢弘的陆家嘴建筑群书写着这座国际大都市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传奇;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而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群之下,有一条宁静柔和的河,它静静的流淌着,从外滩口汇入更大的河流,就这样历经千余年的岁月,在悄然之间演变,成为今天的模样。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它就像水墨画里的一滴墨水,一旦滴下,便在上海这张“宣纸”上不断蔓延,搭建起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也为独特的沪文化提供了野蛮生长的湿润环境。


这就是苏州河。


1

苏州河,是吴淞江在上海市内的流域段落,西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东至外白渡桥东侧,并由此汇入黄浦江。


19世纪中叶,当上海开埠后,许多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订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清末民初苏州河地图


由此开始,这条河便以“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于坊间。


远在上海建县以前,苏州河就已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


公元219年,孙吴政权在现上海青浦区白鹤镇一带吴淞江南岸建造“艨艟巨舰”(大型船舶)青龙舰,带起一座发达的经济中心城镇——青龙镇;唐天宝年间,这座青龙镇因“依海枕江,襟湖带浦”而逐渐兴盛,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北宋致和年间,青龙镇“烟火万家,衢市繁盛,人文荟集,风景迷人”,建有36坊、22桥、13寺、7塔、3亭,还有学校、仓库、税场、酒务、酒肆、茶楼等等。各方达官显要、蕃商巨贾、骚人墨客纷纷到此游历、居住,盛况“可与南宋京城临安相媲美”。青龙镇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淞江带来的航运条件。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两岸场景


在明代以前,同上海的另一条母亲河——黄浦江相比,苏州河一直占据着优势的地位:那时的黄浦江,叫黄浦,连江也算不上,流经地方也和现在不同,只是苏州河的支流。


到了明代,苏州河的河道出现了淤泥堵塞,户部尚书夏元吉提出放弃对原先主河道的疏通,转而将支流出生的黄浦规模扩大,自此,苏州河彻底失去老大地位,成为黄浦江的支流,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浦夺淞”


2

纵观苏州河两岸,自华漕以下直至河口,两畔的建筑临水而立,被人们称为“连云楼阁”


这里的老工业建筑与相关的商业物流服务建筑鳞次栉比,如今已成为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最好见证。它们的功能布置、建筑形态、工程材料、细部装饰中,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经济、科技、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密码与价值,向今人、后人展示上海城市历史文化。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坐落于外白渡桥北堍东侧的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现代化旅馆。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来到上海的钟爱的下榻地:英国爱丁堡公爵,科学家爱因斯坦、喜剧大师卓别林都曾在此居住。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礼查饭店夜景


坐落于四川路桥北堍的邮政局大楼,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上海邮政局大楼


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也位于苏州河岸附近。它曾享有着“东方哈佛”的美誉,顾维钧、宋子文、张爱玲、林语堂、贝聿铭等名人都曾就读于此。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原圣约翰大学旧址(目前成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区之一)


走到西藏路桥,宁静祥和的苏州河侧畔,是四行仓库遗址在阳光下静静伫立。83年前,这里曾漫天炮火;83年后,在布满弹孔的砖墙下,时间无言的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四行仓库遗址


此外,还有英国领事馆、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院、邮政局大楼、自来水厂、天后宫、河滨大楼、自来火房等等各具特色的建筑旧址遍布苏州河沿岸,据统计,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的,就有40多座


3

在上海市内全长53公里的河段上,苏州河一共有31座桥。


最早的“桥”是浮桥。1735年雍正年间,苏州河上就有桥了,不过是座浮桥。位置就在今天的新闸路桥,当时是“两岸各筑石磴,中架浮桥,船过拽之”。行人车马往来不便,苏州河上再没有其他的桥,都靠摆渡。


以后两个多世纪里,苏州河的桥逐渐增加,到现在几乎每一条大路相应地有一座桥。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1843年上海开埠,1856年外商成立了一个“苏州河桥梁公司”,在河东口建了一座木桥,叫“威尔斯桥”。因为是私营的,来往要收费。1872年,工部局收购了威尔斯桥,由于使用率加大,又另造一木桥替代,并且不再收费,可以白渡过去,从此这座桥就被叫作“外白渡桥”。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成钢桥,这是苏州河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钢桥。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浙江路桥,1908年新建,是我国仅存的几座鱼腹式钢木桁桥之一。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昌平路桥,以“苏河之眼”为灵感而设计,兼具功能性与美观性。每天晚上,有许多人在这里打卡拍照。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还有像四川路桥、西藏路桥、乍浦路桥、河南路桥等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桥体线型优美流畅,桥身细部刻画丰富,桥梁整体与该段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它们一同构成了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 。


4

上世纪80、90年代,苏州河曾被称为“垃圾河”,居民的生活污水河工厂的工业污水未经处理便被送入苏州河中,导致河段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水又黑又臭,两岸的居民每至夏天,皆不敢开窗。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而随着十几年来的大力整治,苏州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空气清新、河水干净、绿植茂密的成长、沿岸的步道成为市民们夜晚散步的好去处……绿萍、小鱼、绿林、高楼,苏州河所有的这一切变化,也渐渐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的谈资。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近些年来,随着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苏州河沿岸逐渐建设起了多个科技、文化、艺术、创意区域,更加符合上海国际艺术之都和创新之城的地位。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5

千百年来的上海,军队行过了、大臣们退廷了、旧的城墙推倒了;


繁华的市场张灯结彩而又凋零衰落、传教士们一批又一批来而又往、淘金的冒险家们空手而来却满载而归;


诗人留下流传一方的词句、政治家留下燃烧在内心的抱负、艺术家留下光和影的记录。当然,还有无数不同年代、不同境遇的年轻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青春;


相同的故事剧情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但只有苏州河温柔而无言,静静的守护着这座城市。


上海人的母亲河,凭什么叫着别人的名字?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圣约翰   威尔斯   黄浦江   吴淞江   黄浦   渡桥   浮桥   支流   旧址   英国   苏州   上海人   青龙   上海   两岸   母亲河   名字   世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