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呼和浩特师范学校中师生杨仲贤老师的文章《流金岁月生》。感谢《老师范的故事》一书编委会对我们的转载授权。《中师生》公众号正在筹备《中师生》公众号纸质版的编辑,并进行《中师千校文集:我和中师学校》系列图书征稿工作,欢迎中师生提供有关中师学校生活、学习文章。并诚邀加入编委会。】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原题:流金岁月

作者:杨仲贤

1990年到1993年,我在呼和浩特市师范学校上学,就读于普师95班。三年的师范生活,不仅让我们这些毕业生有了一份稳定的、较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深刻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拥有了很强的胜任教师职业乃至其它职业的本领。岁月流金,丰富多彩的师范生活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初登大舞台

在我上师范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新生文艺汇演。文艺汇演前半个多月,我们就开始了节目的选拔和排练工作。非常荣幸,我们班推荐我参加演出。为此,我和别的同学搭档,准备表演两个节目,一个节目是二重唱,一个节目是相声。

新生文艺汇演在学校饭厅隆重举行。看着那么多的师生观众,我觉得非常紧张。轮到我们表演唱歌节目了,我们匆匆走到舞台中央。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也为了模仿摇滚歌星的舞台风格,我准备手拿话筒高歌一曲。于是我伸出手,想把面前话筒架上的话筒摘下来。谁知话筒竟牢牢地卡在架子上,我用力一扯——话筒终于到了我的手中!咦?这有线话筒怎么变成半截了?这时,音箱传出了刺耳的噪音……坏了,把话筒扯断了!这时,观众席上的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却手拿半截话筒,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大概过了多半分钟的时间,大家才从这种情境中反应过来。学校学生会主席赶紧走上舞台,从话筒架上取下下半截话筒,从我手里拿过上半截话筒,两截一对,“卡塔”一声安装起来,音箱中的噪音也戛然而止。学生会主席低声对我说:“你应该捏住话筒架下面的镊子,这才能把话筒取下来。”说着,他轻轻地拍拍话筒,音箱里传出“嘭嘭”的声音。话筒没坏!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1992年,呼市师范学校普师95班出席学校第四届团员代表大会、第三届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与学校团委书记冯志宏老师(前排右三)合影,第二排右三为作者)

经历了这个尴尬的场面,我们的这个节目演出质量大受影响。好在我们后来表演的相声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赢得了阵阵掌声,总算让我的心情平静了一些。

上师范以前,我从没登过舞台(除了小时候到村里的戏台上玩耍),但在师范学校上学的三年里,我数次登台参加表演、参加比赛,也主持过班会、团组织活动、学校大型活动。在师范学校领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我渐渐熟悉了舞台,熟悉了话筒。毕业前夕,我又一次登上学校的舞台,和其他五位同学代表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全体学生,向国家教委检查团作基本功展示——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圆满成功。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1993年8月26日,迎接国家教委“国检”结束、毕业离校之际,同学张瑞在、杨仲贤、冯建华、刘刚在校园内合影)

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让每一位学生的本领逐步提高。

二、珍贵的奖品

读书和工作过程中,我得到过许多奖品,但是最珍贵的还是在师范学校得到的两份奖品。

第一份奖是在新生文艺汇演活动中获得的:我和另一位同学表演的相声《我爱二人台》受到了师生好评,荣获二等奖。到了颁奖环节,同学们似乎忘记了我在表演唱歌节目时扯断话筒的“精彩瞬间”,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当时担任学校教导主任的崔葆芬老师亲自为我们颁奖。崔老师一边给我们发奖,一边表扬我们:“表演得不错,继续努力!”这次活动的奖品非常有意义:一等奖的奖品是小铁饭盆,二等奖的奖品是外表印花的铁饭碗。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当时担任学校教导主任的崔葆芬老师)

好温馨、好贴心、好实在的奖品!我想:学校给我们发这样的奖品肯定是经过多方考虑的。就拿二等奖奖品来说吧:铁饭碗既可用来盛饭,也可用来打水——这是它的实际作用;端上铁饭碗,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了——这是它的寓意。

是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想考上大中专院校相当不容易,因为那时候国家包分配,学生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就有了稳定的工作。通过文艺汇演的奖品,我们体会到,老师也为我们能考上师范学校而高兴!

其次,在呼和浩特师范学校上学的第二个学年,我又收获了一个惊喜: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大会上,我们这批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内的先进个人,荣获学校颁发的大红封面的荣誉证书和一本《师范教育》杂志。崔葆芬老师在发奖过程中,就奖品向大家作了说明。她说,学校为每一位先进个人订了半年的《师范教育》杂志,获奖者手里拿到的是当月出版的,以后五个月的五期杂志会逐步发给先进个人。《师范教育》杂志,以其清纯的配图和符合师范学校师生教学实际的内容,让我们爱不释手。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铁饭碗、《师范教育》杂志——呼市师范学校发给我的这两种奖品,我一直珍藏到现在。有时,我把这珍贵的奖品拿出来,端详着,这时会不由地回忆起在师范学校上学的美好时光。我相信,我的许多校友,都在师范学校有了很大的收获。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虽然手捧铁饭碗近三十年,依然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杨仲贤)

作者简介:

杨仲贤,1990年到1993年就读于呼市师范学校普师95班,1993年毕业分配到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工作至今,现任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副校长。

难忘中师学校,一直保存着两份珍贵的奖品

朗读者简介:

杨 敏, 1988—1991年就读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普师88班。从教近三十年,成长为一名高级教师, 并走上教育管理岗位。三十年来的教育生涯中,始终铭记老师范精神,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中师   奖品   呼和浩特   学校   铁饭碗   呼市   师范学校   话筒   师生   师范   珍贵   难忘   舞台   节目   老师   学生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