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你知道么?

西宁素有高原泉城之称,有一处泉水曾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小编带您翻开历史书卷,聆听专家、学者和老人们的回忆讲述,一路追寻西宁泉水的印记。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北门泉的记忆

  在西宁城里,有太多的地方埋藏着老西宁人的记忆。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说,20世纪五十年代初,地处西宁北门城外的北门泉,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时候居民家中没有自来水,很多人家都到北门泉挑水。 北门泉是西宁最大的一眼泉水,泉深水旺。泉的四周是用石条砌成,上面用上好的柏木板围起边框。水质优良,清澈见底。因修建年代久远,四周的石条和柏木板上,均留有很深的墨绿色水印。

  

  老人清楚地记得,清晨的北门泉水很满,因挑水者众多,到了傍晚时分,水位逐渐下降,挑水的人往往要花费些力气才能把水桶提上来。那时泉边有个小水沟,溢出来的水流淌到东边香水园的水渠里。夏季天气热时,妇女们还会在水渠里清洗衣物。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北门城墙的拆除,有关部门用水泵抽取北门泉水,在北玉井巷西口,铺设了很粗的水管,供大家接水。

  

  六十年代初,西宁第一座自来水厂建成后,自来水站陆续修建到居民区的街道巷口,大家购票挑水。

  

  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北门泉原址上重新用花岗岩的石条砌成一个四方形的泉池,并请名人题字写记,立于北门泉边。此时,大多数居民家中已陆续安装了自来水,挑水的岁月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麒麟湾

几经沧桑的北门泉

  “西宁表里山河、涌泉纷然,而岁月不居,类皆湮没雍塞,仅北门外一脉存焉,碧水甘洌,寒暑不竭,名播遐迩,素有神泉之誉。”这是北门泉石碑上的一段碑文,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说,他就出生在这里,当时这里曾是西宁古城的北门,门上有“湟水奇观”四个大字,门边有两个水流量很大的泉眼,供着城外和城内万余人的饮水。老人指着前方说,“这里有一眼泉水,常年流淌,原来曾是一片树林,泉水滋润着这片林地,形成一小片绿化地,可是,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座城门取名为‘拱辰门’,据说原来这里的城门就叫‘拱辰门’,但也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不过,为了传统风貌与怀旧也还是可以了。”


  西宁素有高原泉城之称,昔日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眼泉,北门泉是其中出水量最大的泉。《西宁府新志》写道:“北门泉,在县治(即西宁城)北门外城下,水清味甘,体重诸泉,居民多汲饮”。北门泉原有两眼,泉水涌起处各筑有两米见方木槽,水深2尺,泉水甘洌,几乎半个城的人皆靠汲此水生活。当初,北城门瓮城一角还有一座小庙,俗称“菩萨殿”。年长日久,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已经记不清庙宇的详细格局了,只记得这座小庙十分精巧,很是美观。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香水园


不少的泉已从西宁消失

  西宁地处西北一隅,自古以来人们对西宁的印象是荒凉、干旱以及气候恶劣,但就在这片人们认为的荒凉之地上也不乏美景绿色。记者翻阅了许多资料后得知,过去很多的知名人士来到西宁后发现,西宁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荒凉可怕,他们惊叹西宁也竟有不少“涌泉纷然”、“小桥流水”、“泉水汩汩”、“绿树成荫”的美景,泉使过去的西宁增色不少。


  现在西宁的许多地名,如水井巷、玉井巷、饮马街等地方都与泉水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一段美妙的故事或传说。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这些泉了,也不知道关于这些泉的故事和传说了,即使是名赫一时的周家泉、晓泉,如今也已成了少数人记忆中的过去,变成了今天地图上一个单纯的地名。


  有人曾将古泉比作城市的眼睛,这些“城市的眼睛”散落在各处,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它记录着古城的历史。我省地方史专家靳育德先生说,旧时西宁泉水很多,每一眼泉水都记录着西宁的历史变迁。七一路周家泉至青海日报社路段附近曾经有很多泉眼,七一路和共和路十字路口附近也有不少泉眼。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拱辰门


北门坡下的北门泉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西宁虽然历史悠久,但从公元758年到公元1227年,西宁为吐蕃、唃嘶啰、西夏、金所争夺,权力更迭犹如走马灯,统治者无暇修筑城垣。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长兴候耿秉文率领军士割原西宁州城之半筑城,城呈方形,城墙高为五丈,厚亦五丈,城四面各开东、南、西、北四个门,并建四门楼。四门楼高耸绘彩,檐下悬挂匾额,蔚为壮观。其中,北门原址在今北大街最北端,因当时北门与湟水河相望,北门坡下又有北门泉,又俗称“水门”,故城楼匾题“拱辰”。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西宁佥事杨应琚和县令陈铦再次浚池构亭,香水园始见规模。至此,香水园便成为西宁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繁华已远的北门泉

  西宁人对“泉”情有独钟,西宁古城的古井、老泉,从天荒地老越时千载,积淀了西宁古城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我省著名文史专家杨文盛先生在《西宁城中文史资料》中记载:北门,名为“拱辰”,原址在现北大街最北端,出北门与湟水相望,北门城坡依然存在。坡下原有泉一处,水源旺盛,水质甜美,引得当年西宁人舍近求远,弃临近的井水不饮,而到北门坡挑泉水喝,城门洞深邃,楼悬匾额“澄波献瑞”。


  杨老说,古城香坊巷有位绅士姓马,几辈子人都能断文识字,而且自耕自种,自食其力。一家人全靠大儿子在西门外的南番仓(已经消失的地名)租赁了十多亩河滩地务劳菜畦。老二是个哑巴,但他能画一幅好画。老大少言寡语,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赶着毛驴、驮上两只驮桶舍近求远去“北门泉”驮泉水,说“北门泉”的泉水清纯甘甜、味醇养人。


  老人回忆,解放前他家就住在大同街附近,北门留给他最多的记忆就是水。那时,老西宁人有句俗话,叫“醒炮响,城门开”。每天清晨,有专人鸣炮,提醒人们起床。因为受条件限制,大部分家庭没有闹钟,采取鸣炮的方法来规范居民的作息时间。炮声响后,把守城门的将士就会打开城门,挑水的人们有时会带上年幼的孩子一起来到北门泉,大人提水,孩子嬉戏,别有一番风味。


  在这座赖以休养生息的城市里,人们凭依大自然的恩惠,掘井汲水、饮水开泉,靠的就是“井”,靠的就是“泉”!“井水”与“泉水”成了老西宁人维系生命的第一要素,成了老西宁人不离不弃的生活源泉。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西宁古八景之五——“龙池夜月”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位于苏家河湾。湟水南岸,有“五龙宫”,背依西宁西山。宫内有一泉眼,深不可测,泉水喷涌,滋滚上涓,恍若喷珠,形成天然水池,波光粼粼,日月可鉴,称“龙池”。


西门外南川河西边的麒麟泉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其泉与河东岸的南禅寺隔河相望,沿河边坡地渗泻而出,星罗棋布,若繁星落地。或喷珠吐玉,或清流冲沙,微波粼然,水声潺潺;或深池涌波,夜静闻声,或浅滩流琼,清澈似镜。炎炎夏日,在泉水流入南川河处,数百顽童嬉水,无数妇女浆衣,欢歌阵阵,捶声澎澎,无限快意。


水眼头,市区水井巷一带,古称“水眼头”,清泉相连,居民多饮此水。


周家泉,旧时有清泉自石崖腰间渲泄而出,晴日观瀑,彩虹隐现,潮气弥漫,沁人心肺。


没想到!西宁曾被称为泉城,一处泉水养育了半个城的西宁人

  西宁城北土楼观下,有五泉连接,泉水宽深、形若鱼翅,明清时,香客多在此小憩,饮水赋诗,弹弦唱曲,悠闲得乐。


来源:西宁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西宁   泉水   水井   南川   麒麟   泉眼   原址   北门   城门   地名   古城   没想到   居民   香水   老人   记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