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张自安

文/亢流渚

是墙上的老挂钟把我唤醒的,已经早上八点整了。我慌忙说:“程伯,您咋不叫我呢?”老人在床上已经坐着了,他笑着说:“年轻人,瞌睡大,想叫你多睡一会儿。”

早饭是他儿媳买回的羊肉汤,匆匆吃过,我们便开始投入到整理回忆录的工作中。

老人先交待我说:“不添油加醋,不虚头巴脑,咱实打实地记录真实历史。”我答应道:“好!”

这时候的老人,好像又变成另外一个人,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两道眉毛簇成两朵白色的花瓣,双眼漫上一层透明的光。

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追忆张自安

“我1905年出生在韩城西关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就饱尝了心酸和苦难。仇恨和反抗的种子早早就在我幼小的心里萌芽。”随着老人缓慢而充满感情的讲述,我的笔在劣质的草纸上沙沙作响,偶尔“滋”的一声,那是笔头被纸张上残留的细麦秸棍儿绊得划了一下。

老人的故事里出现了张自安,一个充满聪明智慧和坚定信仰的人物。“表弟君子,他六岁的时候就住在我家和我一起读私塾……他十七岁那年,听说南方有共产党,是专门替穷人办事的。俺俩就商量一块儿去找共产党,但君子坚持他一个人先去,说等他找到了共产党就给我捎信……”老人不自觉地把话题拉到了君子身上。他口里的君子,就是宜阳县韩城镇桃村的张自安的乳名。于是,我在老人这里第一次了解到这位年轻的河南省委军委书记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君子离开家后,不久就有幸找到了共产党,学习工作了一段后,于1929年到河南省委工作。他一直惦念着老家,他就向省委要求到洛阳中心县委视察。我当时在洛阳里仁巷教书,君子和随同的省委同志就住在我教书的私塾内。经君子和省委同志的介绍,我在北油房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咱宜阳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老人说张自安长得清俊标致,办事雷厉风行。并举了好多例子。当述说到张自安被叛徒出卖被捕,在开封监牢里受尽严刑拷打、百般折磨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七十九岁的老人竟突然压抑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那哭声苍凉悲壮,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清肃冰冷。我默不作声,我想让老人压抑已久的悲痛释放出来。这段往事在他心里一直是一块久未愈合的伤疤,现在突然揭开,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他边哭边说:“他比我还小六岁,牺牲那年,他虚岁才刚刚二十四呀!”

我为老人递过一杯温白开水,还有一条毛巾。又默默地坐了回来,等老人慢慢平复情绪。在后来的回忆中,当说起王年曾、侯安国、曾兆文、李萍等烈士的时候,老人每次都是潸然泪下,并说:“他们才是英雄,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一个牺牲,永远离我而去,那感觉真的是生不如死!”又说:“这些年来,只要一想起他们,我心里就难受,就想大哭一场。这样,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歌唱胜利

宜阳县的第一个党支部的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发展党员、壮大队伍。

老人开始讲述:“由于省委的同志是外地人,君子虽然有智有勇,但毕竟年轻,所以发展党员的任务就由我来承担了。经过认真考虑和慎斟摸底,最终我决定对侯安国、王庆恩、李自荣、王年曾和王庆年同志进行暗中考察。后来经过事实证明,他们心向我党,对国民党反动派怀有刻骨仇恨,看到时机成熟,我和君子在1929年阴历年底介绍他们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党在白色恐怖的宜阳大地上,点燃起星星之火。我们都坚定信心,知道总有一天,这火会熊熊燃烧起来,会烧毁眼前的旧社会,重新建立一个公平、正义、民主、幸福的新社会。”

追忆张自安

“……到1933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已发展了200多名党员。队伍得到壮大,我们都很高兴,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可就在这时候,党员侯跃臣突然叛变,把他知道的72个共产党员的名单交到了镇长王朝迈手上,王朝迈又把名单上交给“剿匪司令”徐吉生。

情况万分危机,我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一边命令把重要文件和相关材料连夜转移到桃村北边儿的破窑里,一边通知上了黑名单的同志迅速隐蔽起来。接下来研究对策,决定用“反间计”把王朝迈的镇长搞掉。他对我们组织的威胁太大了。

徐吉生于1933年阴历9月25日清早,亲自带领800多人包围韩城。由于要通知的人员太多,没有来得及外出隐蔽的王希智、张尊禄、王庆六和两名进步青年被捕入狱。

为了及早营救被捕的同志,我急忙派王年曾活动候三学等侯姓家族十余人,他们找到侯跃臣的父亲侯忠贵,做通他的工作。侯忠贵拿把切面刀,找到儿子,说,你要敢出庭证明王希智他们是共产党,你就先杀了咱全家人,咱不能昧着良心害人。无奈之下,侯跃臣只得连夜跑到陕西去了。

王年曾又动员群众,联名上告镇长王朝迈,还找到他的死对头冯玉林。说王朝迈扬言要除掉他。冯玉林一听,不由分说,带领一帮人找到镇政府,大声叫骂,看众怒难犯,王朝迈灰溜溜逃离韩城。

王希智等同志,尽管受尽毒打折磨,但他们没一个人出卖组织,只坚称是被镇长冤枉的。

没了侯跃臣的指证,也没有物证,镇长王朝迈也不知所踪。再失去认证物证的情况下,他们只得释放了被捕的同志。”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激动高兴的神情溢于言表,他突然唱了起来,尽管声音沙哑,中气不足,但在我听来,却是那样的入耳入心、慷锵有力。

反动派你休猖狂
欺压百姓理不当
来了红军共产党
血债必须用血偿
哎嗨呦 哎嗨呦
血债必须用血偿
…………

勇于担责

老人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从老人的叙述里,我感知到他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的另一面——知情重义、勇于担责。

我的换帖兄弟杨宗藩,是洛宁县涧口乡河西人。他自幼练武、习医,还信奉白水佛教,人特别能干。他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集,反对蒋介石打内战,拥护我党的抗日政策。那时,我还在洛阳,公开身份还是教书匠。

经朋友介绍,杨宗藩住在我处。偶然一次,他看到我写的一首《恨世》诗:
处世英雄艰危多
事情无门奈我何
试问谁无饥饿境
要把锈铁磨一磨

他感觉终于遇到了知音,那晚,我们抵足而眠,彻夜长谈。他说“不推翻蒋介石,中国就没有出路。”我说“先打败小日本才能救中国。”由于志同道合,他提议换帖,我痛快地答应了。他从我这里读了毛主席的书,特别赞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论断。因为他四面八方都有很多朋友,于是,我们就商量组建武装,然后带领部队到延安去。

因为他四面八方都有朋友,不久,我们就组建了一支万人武装,起名叫“农民抗日自卫军”。杨宗藩任司令,祁守范任副司令,我任参谋长。官防印玺、标语口号、军风军纪都由我制订。由于开展工作的需要,地下党员庞尊三和赵遂重随我一起加入“农民抗日自卫军”。我们的口号是“组织起来,共同抗日。”“打倒土豪劣绅。”

追忆张自安

1937年元月,自卫军兵分八路向黑峪、栾川、卢氏等地进军,沿路军民纷纷欢迎。行至卢氏双愧树村一带,欲渡河到陕北解放区。不料,被国民党军和宜、洛、嵩3县保安团包围,自卫军奋战三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杨宗藩战死。只有赵遂重所带一队绕道归来。

老人讲到这里的时候,长叹一声说道:“都怪我,是我的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把这支队伍给毁了。当他们提出奔赴解放区的时候,我本应该赶紧阻止的。部队成立时间不长,战斗力还不强,应该及时请示上级,请求派部队保护这支抗日力量的。我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总想着合适时候开会研究这个事的。谁知道这一拖……”

老人深深低下了头,好半天没有说话,抬起头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他的一双老眼红红的,闪着泪光。

“这世界上,有些事是不能有丝毫耽误的。一误足成千古恨!”老人说。

高尚品格

忙碌的日子总是感觉快得来不及去想。一转眼,六个日夜已经在老人的点滴回忆中悄悄流逝。根据老人口述和我的笔录整理而成的回忆录初稿已经完成。

这时候的老人,满脸已尽显疲惫之色,看人看物时眼睛疼得睁不开,儿媳点了几次眼药也不见好转,手抖得更厉害了,吃饭拿筷子都有些艰难,他儿媳和我要喂他吃饭,他坚决不让,说:“这点困难不算啥,我能克服。”中午饭后,我劝他好好睡个午觉,醒来时把草稿念给他听,再做修改。他不答应,说要趁热打铁。

我只好按老人的意思开始念稿子。怕老人听不清楚,我念的很大声,速度也很慢。在读稿子的三个多小时里,老人就平躺在床上,双眼紧闭,神色平静安详。中间的时候,我怕老人睡着了,影响他休息,遂停顿下来观察动静。

这时候,老人突然睁开眼睛,转过头来,说:“咋停了?”又说,“你累了就喝杯茶,歇歇。”反倒是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也才明白,老人一直在认真倾听。

冬天晌短,稿子读完的时候,窗外已黑黢黢了。

老人要我扶他起来,坐好后,他屈指提出了几条意见。我突然被老人的超强记忆震惊了。以致后来想起这个细节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什么记忆能比得过血与火的淬炼?什么记忆能胜过生和死的考验?

追忆张自安

老人提出的几点意见如下:

一、1930年春,我表兄张运不是去职后,曾兆文才担任的支部书记。应该是:“根据当时情况,曾兆文工作能力强些,并且他掌握着十几个关帝社,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是张运主动把支部书记让给曾兆文的。”

二、南山太山庙会议召开的时间是阴历1944年3月28日,一定要注明是阴历。

三、稿子里所有决议决定,不是我个人决定的,应改为组织研究决定,或会议研究决定。

四、1947年8月我由中原返回宜阳,在河战召开水沟庙和张深等区委、支部的地下党会议。在“返回宜阳”后面,应加上“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这句话,因为,我是奉命回来的。

由此,我对老人的了解更深了一层,他不图名利的高贵品质,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力求准确的历史责任,使得他的形象更显高大。

我按照老人的意思,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了修改。

因家有急事,我第二天上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人。临别,老人把儿子儿媳叫到跟前说:“留柱家里有事,他得回去,回忆录虽然不够详细,但总算有了个大概框架。如果我身体允许,再让他来补充。”并让儿子把我送到宜阳客车上。

第二年,我开始到学校教书了。还想,等寒假的时候去看看老人,如果老人想起什么?再对回忆录进行细化,让老人心里安然些。不料,1985年底,却听书贤叔说,程远宣在洛阳病逝了。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漫漫人生路,有些人事,都是过眼云烟,一晃即逝。而有些人事,却是愈久弥新。在和老人相处的短短七天里,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老一辈革命者的可贵品质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更觉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而倍加珍惜。

谨以此文,以兹怀念!

作者简介

亢流渚,男,58岁。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种过地, 教过书,目前做点小生意,闲暇,喜欢读书,年轻时爱写东西,三十年辍笔,但没辍的是心中那一份希冀。

追忆张自安

灵秀师苑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宜阳县   宜阳   卢氏   韩城   王朝   洛阳   镇长   阴历   儿媳   稿子   回忆录   共产党   君子   老人   同志   旅游   张自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