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教师,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开始

文/申振北

201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心理问题是抑郁和焦虑。其中,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与一般国民群体相比要差一些,小学教师心理状况更差。

关爱教师,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开始

不安、紧张、焦虑、抑郁、烦燥、自卑……不知从何时起,亚健康,尤其是心理亚健康问题,开始与教师群体如影随形。

关爱教师,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开始

教师心理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心理亚健康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的压力

人们把教师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更反映了大众对教师的期许。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往往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一举一动、一行一言都过分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过分专注于规距、习惯和细节。人们赞美教师是春蚕、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味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奋斗牺牲,忽视了教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七情六欲,促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极力压制自己的个性,负面情绪得不到舒展,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

二、工作的压力

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随着微信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教师随时随地得接收接解答来自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各种咨询和信息,教师的工作从校园延伸至校外,双休和节假日仍战战兢兢。班级学生偏多,所任学科繁杂,教学任务满负荷,加之来自学校的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优评模、职称晋升相挂钩,“升学率”“优生率”等仍是教师迈不过的一道坎。

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表彰、创建、主题活动、进校园、涉校非教学事项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

“近来,我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老是担心自己教不好学生,担心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判不完的作业,操不完的心,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满负荷的现实情况下,各地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压力。

三、家长的压力。

目前,学生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必然投射到教师身上,对教师也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近乎苛刻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一方面某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过于热情,嘘寒问暖,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又不能拒之不理,烦不胜烦;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家长对教师态度蛮横,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稍稍出现些许失误,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动不动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将学校或老师诉诸公堂,反映给媒体,甚至直接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目前成为大部分教师的一大心理压力,搞得老师们整天紧张兮兮,生怕自己“惹下事”,工作起来“如履薄冰”,戏称自己是“弱势群体”。

四、学生的压力

在对老师的调查访谈中,当问到“师生相处中,你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多数老师都表示:师道尊严不在和教师权威的衰落是与学生相处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老师的教育不一致,导致很多时候老师的道德等教育理念并不能真正获得学生认同。也有老师表示,“过于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家长对学生的过于溺爱,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甚至导致教学纪律无法维持。”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老师们苦言道:“我们敢管吗?不管,是教师工作的失职;管,老师有可能因此惹上官司……”这些现象客观上使得老师进退两难,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惑和不小的压力。

五、生存的压力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县(区)管校聘”工作正在深入推进,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正在深入开展。加之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使得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与不堪重负。“县管校聘”对于促进教师流动,对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既是一次突破,也是一道难题;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验。“县管校聘”无疑是一条光明的路,但也是一条艰难的路。 对于“县管校聘”,身涉其中老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或不可避免,压力难免加大。

当然,教师心理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的性格志趣、家庭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爱教师,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开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无数的事实证明,教师的品格、气质、兴趣、态度、行为、习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与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研究相比,显得十分薄弱。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爱教师,从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亚健康   中小学教师   教师   小学教师   素质教育   焦虑   学生家长   家长   压力   老师   心理   学校   社会   学生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