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男子汉危机”

新加坡《海峡时报》2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正对“软男”来硬的 。文章指出:“小鲜肉”现象早已引发有关中国“男子汉危机”的争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纷纷呼吁让中国男孩变得强壮。近来,中国教育部门发出通知,敦促学校通过加强体育教学来培养“阳刚之气”时,相关争论再次浮出水面。(3月1日千龙网)

近年来,关于“男子汉危机”的现象一直受到舆论的关注,虽然舆论场对于“娘炮”的抨击不绝于耳,虽然有全国政协委员为此专门提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但是,我们依然不能阻止“小鲜肉”逐渐成为娱乐圈的“主流”,引发更多人关于“男子汉危机”的担忧。

“男子汉危机”绝不是空穴来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小鲜肉出现在荧屏上,其中不乏一些身价不菲、偶像级的明星,这些外形俊俏、浓妆艳抹、能歌善舞的“大腕”已经不断刷新更多成年人对于“男明星”的认知,今天的男明星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些融合“阳刚”、“勇气”等气质的男子汉形象,取而代之的却是“阴柔”、“女性化”的“小鲜肉”形象。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追捧这些偶像,我们不难想象,男孩子以“娘”为美的后果自然是“男子汉危机”,这一点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


究其原因,教育引导领域关键环节“失守”值得深思。之所以形成“小鲜肉”为美的潮流,教育、文化等对青少年有教育引导职责的部门领域自然难辞其咎。一直以来,校园内教师“阴盛阳衰”的现象就被认为是引发“男子汉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一问题多年来依然难以解决。同时,国内一些主流电视台出于收视率等因素考量,纷纷推出各种选秀节目,而“小鲜肉”却成为这类节目的重点选手,当下一个个“小鲜肉”的明星艺人大都出自这些节目。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日韩剧在国内的热播,那些充斥着“小鲜肉”的剧集无疑对青少年是一种不良的引导。面对主流媒体如此引导,“娘炮”才有了更多市场,我们看到更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日韩当“练习生”,我们看到中国男妆市场近年来年均增长13.5%,远超5.8%的全球平均值等“不可思议”的现象,对此,教育部门、主流媒体都应该深刻反思。

培育“阳刚之气”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拯救“男子汉危机”的呼声越来越高,拒绝“小鲜肉”明星也赢得了更多共识。因此,我们期待着教育部门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练就“阳刚之气”成为给更多男孩子的主动选择;我们期待校园能够为体育活动拓展更多时间和空间,毕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唯有不断增强男孩子的体质,才能真正为培养“阳刚之气”打好根底。同时,我们需要媒体能够放弃一些“收视率”等因素考量,努力去打造一些“少一些小鲜肉、多一些男子汉”的节目,培养更多有“阳刚之气”的明星成为男孩子的偶像。同时,主流舆论还需要多宣传诸如在中印边境“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的解放军战士、在战疫一线挺身而出的快递小哥王勇等英雄事迹,让“崇尚英雄”成为更多青少年的选择,让“阳刚之气”成为更多男孩子的自然流露。

拯救“男子汉危机”,培育男孩子“阳刚之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唯有全社会的积极行动,才能真正化解“男子汉危机”带给社会的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男子汉   危机   阳刚之气   鲜肉   教育部门   全社会   中国   舆论   男孩子   青少年   现象   主流   节目   明星   更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