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白过指南DAY5 |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看这一篇就够了

假期不白过指南DAY5 |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看这一篇就够了

有人认为常规体检意义不大,只有在需要检查特定疾病时才去做检查。而常规体检更是“没什么用”。

事实并非如此。2021年一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回顾了近60年间的32项高质量研究后指出,常规体检可以更好发现和控制慢性病,促进生活习惯改变、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而且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

所以,即使是常规体检,对于早期发现疾病也非常有效,上述研究的第一作者也表示,很多人只在出现问题时才去看医生,但这时可能已经为时过晚。

假期不白过指南DAY5 |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看这一篇就够了

各年龄段的人应该重点筛查哪些项?

常规体检虽然对发现部分疾病有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依靠同样的常规体检。《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发表的社论文章也指出,关于常规体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一刀切。医生和患者可以结合患者的偏好和具体情况,在合理的临床实践范围内,制定长期计划,结合适当频率的体检、特定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由于高发疾病不同,因此要有不同的检查、关注重点。

1、20岁:关注传染性疾病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会注射多种疫苗,但是这些常规疫苗大多并非终身免疫。到了20多岁,人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补种疫苗,身体就会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

此外,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再加上年轻人处于性活跃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种传染病的机会也就大了。

因此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

2、30岁:关注血糖

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吃得多、动得少”,而30岁时都忙于事业,应酬多,压力大,糖尿病在30几岁的人身上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

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要仅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有很多糖尿病的人是不容易一次性检测出来的,大部分年轻人体检是跟随单位团体体检,空腹时测血糖没问题,但是餐后血糖却很高,有患糖尿病的风险。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它是对人一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检测,所测出的血糖值更加可信。

3、40岁:关注心脏

心脑血管病年轻化,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

建议40岁以后,要经常进行体检,通过抽血检查,了解血脂、血糖情况,通过做心电图检查心脏等。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在饮食上习惯吃盐比较多的人、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等,更要注意心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在门诊、社区、家庭做血压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就医。

4、50岁:关注骨骼和肠道

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除了骨骼,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在做肠道体检时,要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

5、60岁:全面查

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该展开全面体检。

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出现暴聋、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多与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关。查眼底,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还可以反映脑动脉是否硬化。

假期不白过指南DAY5 |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两类人要尤其注意体检

因此,无论在什么年龄段,必要的体检都不能少,而对于以下两类人,更要注重体检。

1、体重指数(BMI)异常的人

身体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方式,其正常值在18.5kg/m2-30kg/m2。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冠心病和4.5%的缺血性中风,以及34.4%的2型糖尿病。此外,与腰围健康(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的人群相比,腹型肥胖的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增加30%,死亡风险增加32%。

因此,对于BMI异常的人,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同时,通过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将自己的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我国多种癌症发病率都处于世界上较靠前的水平,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

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要尤其注重癌症的筛查。目前具有较高遗传率的常见癌症有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鼻咽癌等。

体检之前,这9项准备都做到了吗?

1、体检当天早晨需空腹。

2、体检前3-5天,饮食请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及饮酒,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3、体检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不要再进餐(可饮水)。

4、糖尿病患者可与医务人员沟通,请尽早采血,避免低血糖。

5、参加CT/DR线检查,请勿穿着带有金属饰物或配件的衣服,孕妇及备孕者勿做CT/DR检查。

6、如检查盆腔的子宫及其附件、膀胱、前列腺等脏器时,检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水1000毫升左右,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小便。

7、女士体检不宜化妆、穿连衣裙、连裤袜等、月经期间不宜妇检、尿检、粪检。妇检前24-48小时避免性生活、盆浴、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

8、抽血后请按压穿刺点3-5分钟直至不出血;测量血压及心电图检查要求安静状态下进行;为了保证尿液检查的准确性,请务必采集中间段清洁尿液。

9、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者,晨起应照常服药,可饮白开水50-100毫升,一是给体检医师评价降压效果提供依据,二是避免在体检现场紧张的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但“糖尿病”患者降糖药需携带至医院,用餐前服用。

趁着假期,约个体检吧!

Historical articles

文章来源:大健康派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本公众号标注“原创”内容为版权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新疫情信息、最热行业动态、最全健康科普

关注我们

加入社群

热门视频

假期不白过指南DAY5 |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建议,看这一篇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缺血性   慢性病   尿液   腰围   肠道   冠心病   年龄段   血糖   疫苗   癌症   糖尿病   常规   假期   疾病   家族   建议   发现   指南   健康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