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又何妨

立秋之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雨水擦洗着布满天空的尘埃。

风,也时有时无地吹吹停停,仿佛意识流。

风,雨,都操着古琴的声音,古代文人熟稔的声音。以琴性论,古琴是最“无我”的乐器,正如钟声的“无我”。《广陵散》的浩然之气,是文人士大夫刚烈正直的一面;《离骚》传递着士大夫的悲悯太息,无不说明古代文人又是“有我”的。

花,兀自开着,花也是“无我”的。文人爱花,那就甭提了,都知道,自古文人多花痴。如果说花痴,柳永当属晚辈,最早的花痴祖师爷还是屈原。他在一首闪烁古今的《离骚》里把对花的情愫表达的淋漓尽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人把原本“无我”的花又嫁接到“自我”了。

花是有形的,风雨尽管有形,其声无形。花和风雨皆“无我”。但是,在古代文人的文字里,全都摇身一变,赫然“有我”了。由此可见,真的“无我”是多么不易。

佛教中有“三界”说,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是以三维阳性物质为身,有肉质之身。色界是四维众生,以光的形象为身体。无色界是四至六维众生,连光体也没有,只有意识存在。

我常想,如果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看成生命体,那么,花需要吐故纳新新陈代谢,花并非无欲无求,花永远在修行的路上。所以,花乃“欲界众生”中的一员。风雨呢?尽管风雨一路兼程,风雨有声,但是,风雨无欲无求,风雨与光无涉。所以,风雨已达“无色界”。

谁也无法否认,生活在现实中,在大自然中的个体的人,首先是“欲界众生”中的一员。可是,我们又是生活在意识之中,就像生活在花丛中和风雨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又是“跨界众生”中的一员。

此刻,“有我”“无我”皆退居幕后。

汪惠仁先生说,事实上,花就是火炬。今天,我要说,事实上,花也是宣言书:“有我”又何妨?

“有我”又何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屈原   木兰   宣言书   浩然之气   吐故纳新   离骚   古琴   士大夫   文人   众生   事实上   风雨   古代   意识   声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