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东坡(十五)

苏东坡没有私怨,很难得。当然无法与毛泽东相提并论,毕竟相差不止一个档次。可其性质却是相同的,即首先得必须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尤其作为政治家,直接关系影响杀伐决断胜败走向。私怨确实是境界高低正确与否之大忌,或许他们的境界达到了大公即我,小私即他之高度。乌台诗案的凶险,不知是否因苏东坡为人的无私而应有的回报。政敌王安石急慌慌上书劝戒,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出于推行新法撵苏东坡下野,出于道义或惜才的私心?救了苏东坡一命。从后来王安石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来看,王安石的庇护有惺惺相惜之嫌。王安石因变法在史上一枝独秀,也因苏东坡再生一代天骄的伟大而劳苦功高。惺惺相惜倒成为鲜见的历史佳话,有诗为证;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不肯与王相邻而居,又从另一侧面体现出了苏东坡大公无私的品行。或许不失黄州惠州儋州功业之虑吧,隐居东山也的确不是苏东坡之选项吧。心系天下苏东坡之道。这个大我超出了家天下之樊篱。那怕荆棘丛生艰难险阻,文人血脉里傲骨在起作用。

说起来很有意思,旧时凡文且有所成就者大都有宦海沉浮之阅历。为文为官相補相成,境界自然要高出许多。一直到后来鲁迅若不在社会大潮的激流中,要想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顶多也不过徐志摩一类的伪娘,张爱玲一类的假男人,何益?也可知眼下所谓的文人,急哈哈沦落到到公知地步的焦虑了吧。眼界窄属先天不足,难以看到社会全貌很难有正确的观念。又不甘寂寞被边缘,强出头时漏洞百出很容易被信息爆炸人人有发声机会的洪流淹没。更彰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的正确。

苏东坡的人民性是很明显的,不然千古不朽便是个笑话,尽管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这不是当政者给了他多少荣耀,而是人民喜欢他。当然也是他一心为人民宗旨的回报罢,不是?为政他做了点什么,他又能做点什么,很难说。倒是外放让他如鱼得水为民的报负有所体现,当然或许是被排挤的反作用也未可知。大兵大狱是汉唐灭亡之兆,刚刚逃过一劫死里逃生的苏东坡进言同样被贬的王安石得出头阻止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朝政。难听点苏东坡是不是有点不觉死呀,难道不知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前车之鉴。置生死与度外文人风骨,也是其流放千里而能活着回来的奥妙,不知你认可不。鲁迅的骨头最硬,我看苏东坡也不软。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儋州   千古不朽   人民性   天骄   东山   私怨   樊篱   当政者   鲁迅   家天下   大公无私   惺惺相惜   闲话   文人   境界   正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