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东坡

风雅颂的研究即说法很多,当然是指专门家的论述。咱这样的人粗浅似乎不怎么插得进话去,何况理论的东西显枯燥时多。凑那个热闹有许多无趣,闹或许有,热应该很难。况且似乎有些无益,当然不敢说不屑,咱只讲印象或者感觉。何况更不要说咱主要想讲苏东坡,怎好离题万里呢。诗经大多以四言诗为主,有示范效应。最早的诗歌嘛,就不说其怎样形成相对的固定模式了。问题是为什么从四言开始,应该有迹可循。首先是为有所区别吧,你知道文言与口头文学从古代一起根儿就想着怎样拉开距离的,不知为什么。却发现繁衍出五言六言七言还不算起头儿的三言。这一点很特殊,而且由此变化产生许许多多的修辞技巧,完善到后来的古诗词的高峰。细究起来,一开始语言走的就是一条特别的路。论说很大程度脱离语言最起码的交流功能的,或许可以说怪怪的,至到越走越远时又变成了美美的。就这一点意义上讲,好像先贤们在打造空中楼阁,俱然造成了,还那样的美。

白话文,奶奶的都多少以千年计的多少年了。后人才来填这个窟窿,搭这座桥。说起来这古人给后人挖得坑真得不浅。四言的用意为了美,不知你认可不,而且在这基础上不断的在创造着美。文言文一字千金,文言文惜墨如金。像筛子,那网织的很疏。白话文细,像布。虽然也是网,却几乎密密到了无眼。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文言文真美,稍有点语言功底的恐怕没人说不美。白话文真繁,经常的繁到你心烦。在加上许多笔者总是甚怕别人不知道。言来语去在无意识地制造垃圾,不知是不是后来人类的悲哀。

这时你会发现苏东坡经常地站在了中间点上。我讲语言的张力与弹性,尤其在文艺作品上。李煜的不着四六,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似连似断,这网织的有多疏就有多疏。可它又确实有联系,苏东坡好像不很善此道。所以我说苏东坡不如李煜。诗经与宋词离得远了些,可它又确实挨着。这样说,不知你能不能悟出点什么来。当愿你不是丈二和尚。关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利敝得失很多也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

再絮烦几句,其实我是着急。首先没人说李煜的词不美,可又不知很普通的句子为什么美。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急什么?感悟到不少,就是讲不出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时我经常想,这类句子除了李煜怎么就再也没有人能写出。李清照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可也有限。李清照看不上苏东坡或可与苏东坡比肩的各名家,更不把辛弃疾陆游放眼里,不知是不是因自以为得了一星半点李煜的真蒂之故。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先贤   专门家   口头文学   惜墨如金   离题万里   流水落花   白话文   江山   这一点   文言文   诗经   天上人间   闲话   后人   句子   语言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