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东坡(二十三)

无论怎样要把话讲通顺,这要求不高。可好些人怎么就经常的像巫师的魔咒一样,很难跳出这一怪圈。尤其写诗,写古诗词的朋友。当然真正的古诗词把话讲不通顺的也不少,一种传承?所以给后来人以依据或理由,经常的让许多不通顺变得理直气壮。所以我称其为魔咒或陷阱,或许五言七言字少的有些吝啬吧?想说得事又过于厐杂,再加上提炼的能力稍逊。总之,能把话讲通顺倒成了不请之请。有点小儿科式的绝顶要求了。

网上溜览,提到了武林至尊遇上了扫地僧。勾连到苏东坡引起了我的兴趣,大约是作文之故。凡与苏东坡有关的就特敏感,用宋丹丹的话讲。月子里一个不小心作下病了。

事讲得有点玄,大约应该确有高人像扫地僧一样在民间。先说到王安石,见了首题壁诗。不错;独坐清淡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说把王安石惊讶到了,仿了却有点技不如人。还谈到苏东坡也遇上了高人,也仿。也欠,很引人注目。这首也不错,尤其出自闲杂人等。扫地僧嘛;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嗔余踏破苍苔色。怎样,好。可怎么就让我想到,应怜屣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呢?宋人的诗明显的晚于唐,谁影响谁再明显不过。却明显地前诗只写了叶公的前两句嘛,那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样的醍醐灌顶般的醒目。当然把前二句的意境写到了极致也很不容易,可若如此的扫地僧当然有些言过其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以与出墙句比肩的!噢,解释一下前诗。也是一位访者叫门,不应。私底下猜度,踩坏苍苔了?这不就是扉不开和应怜屣齿嘛。所以了诗评者经常的任意发挥也经常的表现出底蕴不足是常有的事。噢,他说王安石惊艳的是那首猛虎一声山月高。踏破苍苔色唬住了苏东坡,好固然好。不至于用唬来说事,放到苏东坡弟子里稍出头点,够呛。好像是宋徽宗说过李白,有苏东坡的才情而没苏东坡的学问。扫地僧欠缺了吧,即便该诗还行。也只配苏东坡的弟子而已,是不是。该作者还有一首;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松扉竟未掩,片月随行屣。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缕叙缕议寓事寓景的叙事诗,有特别处吗?噢,通顺清晰。知道我强调为什么要讲究把话讲通顺了的要紧了吧。很简单的,僧人远行回来了的情景嘛。可能你不很知更入青萝去,青萝,爬山虎类的植物。进到青萝遮掩了的扉门里去了,唯一称道的不过是笔者强大的叙事功力。当然仅凭这一点,也足够炫耀的。可那样如此标尺来界定扫地僧,也真的只是个好点的扫地僧而已了。

苏东坡似和不和地来了一首;但闻烟外钟,不见烟山寺。幽人行未归,草露湿芒屣。唯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除了大意境,不访一句一句比着,试着品一品,孰高孰低。或许能提升你的认知能力。

注意命题作文,因先入为主。后者难,想高一层更难。猛虎一声山月高,有点扫地僧的意思。让王安石惊异有些道理,是因人家出警句了。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林下   猛虎   柴扉   叙事诗   满园春色   犬吠   寒蝉   言过其实   爬山虎   宋人   古诗词   通顺   闲话   意境   弟子   能力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