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东坡(二十七)

文无型制,认可的人不一定很多。大约也不很认可无招胜有招吧?或许那是武林中人虚构的化境,因其好像虚无倒容易被人理解。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说得也是这个理,可当你行动起来时往往做不到。其原因是因知识的积累都是从有招,或刻意地从常形常势中走来。作文亦然,文无型制应该是很后来很后来的事。所谓自由王国没有必然王国的过程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的一样。

很少见苏东坡讲怎样作文,我以为是苏东坡的聪明之举。前日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为谈判。李克农神神秘秘煞有介事地把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写在黑板上警示属下。看上去不知是不是在卖弄学问,仔细品味一下。用无招胜有招的理论讲,几乎简直就是废话。当然了,就事论事他实际上是讲了一个度字,也则罢了。引申到出处,即随物赋形。问题是难在这个形上面。这让我想起,少智而多虑,少威而多燥,少理而多辨。说白了还是看不清事物本形之故。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出自苏东坡的文说。前头说了,苏东坡很少文论是聪明之举。文说极难见的一篇让我看到了苏东坡的浅薄,这话显见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推想开来,其文应该是其早期作品。或许初出茅庐时的迷惑期也未可知,前边我说了。无招的功力是从一招一势千万遍的反复磨练中来。

咱先看看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矣。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

弄了半天竟是个有头无尾的半截子文章。没答案嘛。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诳语。因为关健在随物赋形上!因其知形才能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却又说虽吾亦不能知?不能知什么,不能知物之形嘛。却能做到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矛盾了吧!或许是因它介于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间犹豫,所以让读者。难以进入自由王国的读者,为看不清事物本真时的一种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迷信。行于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的一种神秘引发的无法拿捏恰又急迫地抓住点什么的一种猜想和焦虑。平心而论,关健在随物赋形。无非是一种不知形的一种盲动中在寻找行于何处止于何地的破口而已。

文论好吗?反正对于作文进入化境的苏东坡来说,此论欠缺。少见的幼稚,算是其历练中的一站?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鸭绿江   随物赋形   必然王国   兵无常势   自由王国   有头无尾   诳语   冒天下之大不韪   化境   文论   闲话   焦虑   事物   聪明   读者   神秘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