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美哉,龙湖古寨

这是一座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明清,绵延千年的古寨,一处自北向南依偎于韩江中下游西溪南堤脚下的带状古村落。先人按九宫八卦格局营建,中央直街形似“龙脊”,韩水涵碧,湖池环绕,地称“龙湖”,村名“龙湖寨”。直街两侧,三街六巷横延,纵横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构成了一处格局形制与古代潮州府城颇为相似的繁荣街市——人称“小潮州”。

这就是潮州市潮安区一处著名的历史人文旅游景区,2012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的龙湖古寨。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一座古寨,在历史的烟尘中屹立,虽饱受岁月霜刀雨剑的磨蚀,断垣残壁上刻下一道道伤疤,却千年不倒!

在纵横交织的巷陌中,我一次又一次踯躅流连,轻轻扣响脚下的石板路,期望与古圣先贤心交神会,探寻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宝藏。

“最美古村落”,美在何方?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整座古寨,依韩江逶迤南去,带状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面韩水滔滔,堤岸蜿蜒,碧道伸展;西面十多个池塘珠联玉串,恰似一条项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粼粼波光,幽幽涟漪,清流映带。湖面小桥虹跃,岸边花团锦簇,修竹翠柳,绿树成荫,一派江南水乡的灵秀风光。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这些湖池曾被侵占,淤塞荒芜。近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疏浚整治,修建石桥、亭榭并配套绿化美化,使古村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气息和青春活力。

古代龙湖寨东倚韩江,西临古彩塘溪,陆路又是通往潮州府的要道,周围十里沃土,又恰处于韩江的出海口,这一切都为龙湖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龙湖历史上一直是潮州商业贸易十分活跃的墟市。古寨北门堤外韩江边,就曾是古代龙湖的货运、客运码头,如今被辟为一处水利公园,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据《龙湖镇志》记载:“龙湖……元朝末年已初步形成商业贸易的小集市。 到明成祖永乐年间……达官显贵来往,商贾云集,市集逐步繁荣。每天从闽西赣南等地通过韩江,运来大批大米、杉、木、纸、炭、桐油、茶、蛋品、香菇、草菇等物品。又从龙湖市购买大批的棉布、纱布、小百货、日用工业品及新鲜大蕉、香蕉、柑桔等运至闽西赣南及客区等内地销售;同时,商人还从这里运出生柑、腌制品、南金等特产到南洋一带。龙湖码头每日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市场货物摆设,琳琅满目。清末民初,龙湖市商业贸易,达到最旺盛阶段,从市头砖瓦厂(与三英交界处)至北门的堤顶及市内街道两旁已个有400多家铺户商号。集市规模及贸易额、物资吞吐量在县内仅次于潮州城,成为潮汕平原一商业重镇。”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繁荣的商业贸易,创造了滚滚的财源,给当地人文昌盛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撑。

历史上,龙湖寨科甲鼎盛,人才辈出。据《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记载,南宋而下,此地共出过进士、举人一百多人,有据可考者共计69位,高居华南列村之首,最著名当属南宋宁宗年间“因直言不讳而被下压名次”的状元型探花姚宏中。明清时期,潮州古城太平路上共有牌坊39座,用以褒扬府属各地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举子,褒扬潮州府籍有优秀政绩、政声的官员,其中表彰龙湖人的牌坊就有六座。

高官富商纷纷择此风水宝地营造府第豪宅,修筑祠堂,构建书斋。三街六巷之中,宗祠庙宇、进士第、方伯第、文翰第、儒林第……深宅大院星罗棋布,不少深达五进、七进,个别甚至十进,不仅有少量线条洗炼的宋式构件,更有大量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建筑遗存及经修复活化的整座古建筑。这些建筑物,外观古朴厚重,气势恢宏壮伟,虽遭岁月尘埃湮没,于今仍能让人窥见昔日唯美奢华的风采。千姿百态的石雕、木雕、灰塑、嵌瓷、彩绘等艺术作品,巧夺天工,成为潮汕建筑艺术的典范,无不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龙湖古建筑群,堪称国宝级的潮汕古建筑博物馆。

在众多的府第祠堂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方伯第、阿婆祠、侗初师祠等处。

方伯第原为潮州名宦、明朝嘉靖年间御倭英雄、广西左布政使刘子兴府第,后由刘子兴后裔、新加坡侨领刘正兴斥巨资重建,历时三年于1923年落成。方伯第属三进二门楼格局。首门门匾写着“进士第”三字,显示主人的文化层次;二门门匾则为“方伯第”字样,表明主人官阶官衔。与别处高官豪宅大门极尽宏阔壮观的特点不同,方伯第门面相对狭窄,越往后越宽,这是“布袋厝”的典型范例。“布袋厝”的意思是赚到的东西进来,不容易外泄。刘正兴作为南洋富商,其商人的守财理念通过一座宅子体现无遗。

方伯第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中西合璧。无论是浮坛琉璃围栏、灰塑安琪儿造像,还是法国瓷砖、罗马花式窗盖,无不吹拂浓浓的西洋之风。

阿婆祠是龙湖人浓墨重彩书写的另一篇精彩的历史文化诗章!

阿婆祠座西朝东,最大特点是门肚特别大,其宽度超过整座建筑宽度的二分之一,非常夸张,所以又被称为“阔嘴祠”。

陈佾生‖潮州的龙湖古寨

门匾“椒实蕃枝”四字,是清初大儒、进士翁廷资所书,出自《诗经•唐风》“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借椒树繁茂、硕果累累形象,寄寓主人开枝散叶、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

阿婆祠修建者是明清之际“家资丰盈甲于潮州”的当地富商黄作雨。黄作雨经商发财之后不忘母恩,在其母去世后,本想将母亲牌位供奉于宗族祠堂,却遭到族亲的强烈反对。原因是牌主不仅是一位女性,还是婢女出身(当地俗称“赤脚”或“走鬼”),地位卑微,自古就无女性牌位进祠堂之先例,更无“赤脚”与主人同列的做法。黄作雨一气之下,在宗祠旁边另斥巨资兴建一座比本族祖祠更气派、更奢华,专供母亲牌位的祠堂——阿婆祠,并且宣称:“男人贫贱能发达可建祠立庙,女人何有不可!”

黄作雨其人不但擅于经商,而且智勇双全,急公好义。清顺治、康熙年间曾多次组织乡勇抗击贼匪,设计诱杀贼首,保全村寨。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其母建造祠堂,冲破“男尊女卑”的顽固观念;前无古人之举,彰显的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开时代先风,实难能可贵!

资料显示,全国已知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有几座女性祠堂。阿婆祠建于清康熙年间,比建于清嘉庆年间,号称“世界上唯一一座女祠”的安徽歙县“清懿堂”还早建一百多年。

黄作雨不但建女祠,而且建女书斋。龙湖古寨不但书斋多、书院多,而且有专供女童读书的女书斋。据记载,明崇贞年间,黄作雨于古寨中平巷头设立一处女书斋,专供族内小姐读书。

在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黄作雨建女祠堂,开女书斋,单就这两件在当时属石破天惊的豪举,足以让其流芳千古!

兴学育才,尊师重道,在龙湖古寨早已成共识。

龙湖古寨有“五多”,其中就有“书院、书斋多”,“学田”多。明清全盛时期,全寨书斋不少于30处,龙湖书院学田曾一度多达736亩。重视教育程度由此可见。

作为尊师重教风尚明证的另一典型事件就是兴建教师祠堂。在阿婆祠对面,一座教师祠堂——侗初师祠在历史的风雨中挺立几百年,成为一座尊师重教的丰碑!

明万历年间,龙湖古寨七户子弟为客家人王侗初老师养老送终,并在老师过世后集资为他建造祠堂,且世代祭拜。100多年后,七位学生后裔又重修祠堂,同时请潮州知府周硕勋撰写碑记,让老师流芳千古。

一座乡间村寨,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实属罕见。那些科举的功业可以光耀家族门楣,光耀地方历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光环会越来越暗淡;唯有尊师重教,兴学育才,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和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才是龙湖古寨最美的风景。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实习生 袁隽清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潮州   潮汕   牌坊   南洋   尊师重教   府第   牌位   祠堂   阿婆   进士   富商   书斋   商业贸易   明清   年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