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脆肉鲩,一尾鱼的传奇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脆肉鲩,一尾鱼的传奇

一道沙田的家常菜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无数游客、商家趋之若鹜。后来,这道菜甚至登堂入室,走上国宴。

为什么?关键在一个“脆”字。它让随处可见的草鱼化普通为传奇,瞬间成为餐桌上的香饽饽。这就是和中山小榄镇相邻的东升镇主产的“脆肉鲩”。

脆肉鲩并非新的物种,生物学意义上仍然属于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一个偶然的机会,养殖户将蚕豆加入饲料喂鱼,结果在烹饪时发现这种蚕豆喂养的草鱼肉质明显筋道了许多,并非原来那样一煮就熟就烂,而是很难煮烂,既富有弹性又爽脆弹牙。原来,是豌豆这种饲料的作用性,草鱼的肉质发生了变化。

脆肉鲩原产于中山市长江水库,利用水泥池引入长江水库的水源,初期喂养饲料,后期喂养蚕豆进行脆化,运用活水密集养培育而成的名特水产品。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养出来的外形如旧,但肉质已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味道更为鲜美,还具肉质软滑、爽脆与众不同的特点,尤以鱼肚部分最佳,因这种鱼肉质带有韧性,故烹调制作繁多,生炒切片炒口感更佳、蒸(并非整条蒸)、炖、火锅(广东人居多)等各具风味。

东升镇,一个典型的沙田镇,也是笔者三十年前到中山的第一站。而今,因为结实爽脆、肉味清香的脆肉鲩,摘得“中国脆肉鲩之乡”的桂冠,名闻遐迩。中山脆肉鲩成为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南美等部分国家,已经发展为一条鱼的现代农业产业。历经三十年精心培养,这种具有地理标志性产品一如武昌鱼、临武鸭等那样,已被打造为驰名国内外的中山美食文化名片。

一种食品何以成就一种产业文化?脆肉鲩这张名片凝聚着东升人几十年探索拼搏的智慧和勤劳。2007年,东升镇举办以“餐餐有鱼”为主题的首届脆肉鲩美食节,吸引八方宾客,宣传脆肉鲩文化。从此,脆肉鲩美食节就成了东升最盛大的固定节日。2008年,为突出体现脆肉鲩的形象、效益,东升投入1570多万元在105国道边建造了脆肉鲩主题休闲公园,内树高度13米、花岗岩做成的中山脆肉鲩雕塑,成为了“中国脆肉鲩之乡”的标志性建筑,脆肉鲩的形象通过叠加记忆与反复传播,从105国道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走出中山、广东、中国。

一条鱼的传奇在于化凡为不凡,在于由小而大,集养殖、销售、加工、物流、餐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早在十年前,东升镇脆肉鲩的养殖面积已达12631万亩,为全国养殖面积最大的专业镇,年产量达22100吨,年产值达到5.525亿元,给农民带来了直接利润2亿元左右。脆肉鲩,俨然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富民鱼”。

“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语言、风俗都能随之变迁,但只有我们的胃对食物的感情是不会变的。”作家穆涛在东升品尝过由浓汤脆鲩片、冰镇脆肉鲩、豉汁蒸脆腩、七彩脆鲩丝、椒盐脆鲩骨、杂锦脆鲩丁、九王炸鱼球、姜葱焖鱼头和鱼腐谩时蔬等组成的脆肉鲩鱼宴时如是慨叹,认为以此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其实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大力推扬。资深媒体人、广东作家张宇航到东升调研采访时感触颇深,他这样评价:在文化强镇的建设上,脆肉鲩是东升镇经过30多年精心培育成长起来的特色富民支柱产业,是镇域经济中的一张“特色名片”。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临武   港澳地区   沙田   中山市   爽脆   草鱼   蚕豆   长江   肉质   中山   广东   中国   饲料   名片   传奇   文化   旅游   黄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