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步兵161-180师沿革

作者:逍遥侯

来源:来源:建国后军步兵师的发展(2011年版)之十

如侵权告删之

解放军步兵161-180师沿革

兵第161师——1948年11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61师,师长韩梅村,政治委员钟辉。该师于1948年2月成立,师部由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第20、21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入关后随军参加了平津战役,南下江南后,于1949年6月划给新组建的江西军区领导,脱离第48军建制。同年7月,江西军区决定,以161师师直三分之一干部及第483团组成抚州军分区。8月,本来预备成立赣州军分区的161师师直三分之二干部及第481、482团与原赣东北军区之浮梁、鄱阳军分区(两分区均已撤消)留下人员共计7700余人组建乐平军分区。两分区延续至今分别为江西省军区抚州军分区和上饶军分区。
主官简介:
韩梅村大校 曾任国民党热河省阜新市市长兼东北保安第3支队司令,后曾任浮梁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农垦厅副厅长。
钟 辉少将 曾任炮兵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1师的番号出现在1969年12月,由武汉军区陆军第54军13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1师,该师前身及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34师”。

步兵第162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62师,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陈德。该师组建于1948年9月,以辽北军区第19、23、25团和独立第7团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3师,归辽北军区建制。编入第49军后,随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南下江南后,1949年8月调归湖南军区,10月以162师师直大部和484团、485团组建衡阳军分区,以162师师直一部和486团组建零陵军分区。
主官简介:
张万春少将 曾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
陈 德少将 曾任山东省军区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2师的番号出现在1969年12月,由武汉军区陆军第54军135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2师,该师前身及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35师”。

步兵第163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师,隶属东北军区,师长兼政治委员赵国泰。独立第14师于1948年9月,以安东军区独立支队、独立第2团和第5团及抚顺保安团为基础组建。163师于1951年11月撤销。1952年1月,第488、489团整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2、4团,师部机关同第487团官兵补充各部。
主官简介:
赵国泰少将 曾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3师的番号出现在1970年1月,由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14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3师,师长边贵祥,政治委员甄文林。该师前身及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44师”。

步兵第164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4师,师长王效明,政治委员宋景华。隶属东北军区。独立第11师于1948年3月,以吉林军区第72团、松江军区第8团、牡丹江军区独立第3团为基础组建,师机关由吉南军分区机关编成,归吉林军区建制。该师8000多人,营以下指战员都是朝鲜族,是东北野战军中三个朝鲜师之一,曾参加长春围困战,多次阻击国民党守军突围。长春解放后,担负长春卫戍任务。1949年7月,东北军区步兵第164师撤消番号,全师奉命进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整编为人民军第5师,参加朝鲜战争。 8月,以留下的164师师直一部和辽西独立14团、松江独立2团为基础组建炮兵第6师,归东北军区建制。1950年7月,炮兵第6师师部带炮兵第34团、35团调归海军,8月与其他部队在山东青岛组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1951年3月正式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番号。该校现演变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主官简介:
王效明少将 曾任海军岸防兵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监察主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宋景华少将 曾任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4师的番号出现在1950年10月,由东北军区警卫师改编而成。东北军区警卫师于1949年1月由原吉林、嫩江军区的警卫团,龙江军区独立第14团,辽宁军区第4团及东北军区警卫团第2营组成,以辽宁军区1分区直属队编为师直。1952年1月,164师撤销,师机关补入装甲兵第三战车编练基地,所辖3个步兵团依次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3、5、6团。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三个164师的番号出现在1970年1月,由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219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4师,师长白忠耀,政治委员逄永歧。该师前身及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45师”。

步兵第165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5师,师长陈金钰。隶属东北军区。该师组建于1948年4月,以安东军区独立第1、2、3团,警卫团及本溪保安团一部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3师,归安东军区建制。1949年3月,东北军区步兵第165师改称步兵第208师,划归平津卫戍司令部建制,接替41军担任北京城内防务。8月30日,第208师将防务交第207师接替,移驻良乡、房山、琉璃河地区整训。1950年1月,调归华北军区直属。1950年9月,208师整编,团以下部队编归华北军区20兵团,其中66军两个团,67军一个团。师团两级机关改编为空军第9师。
主官简介:
陈金钰少将 曾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5师的番号出现在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2师改称,师长刘子奇。该师组建于1948年12月,以吉林军区和原合江军区各1个独立团为基础成立整训第2师,师机关由合江军区前方指挥部和吉林军区部分干部组成。1949年3月,东北军区第165师划归第四野战军直属。1949年5月165师归湖北军区建制,8月,该师又调给12兵团兼湖南军区,11月奉命进驻郴州城区。遵照湖南省军区命令,郴县军分区司、政机关与第165师、湘南支队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郴县军分区,刘子奇任司令员,刘亚球兼政委,第654师第493团改为独立7团,第495团编入各县大队,取消团的番号。1952年10月,与零陵、衡阳军分区合并为湘南军区。1954年6月,撤销湘南军区。其机构人员分别组成衡阳、郴县两个军分区。1960年3月,郴县军分区更名为郴州军分区,
主官简介:
刘子奇少将 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三个165师组建于1969年12月,归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建制。1969年12月,以55军所属部队调拨部分建制单位和干部战士,加上军区从海南军区、41军、42军调拨的一部分干部战士,在广东龙川组建一新师,1970年1月,该师授予陆军第165师番号,师长王自信,政治委员李子荣,下辖步兵第493、494、495团和炮兵团。该师成立后参加过牛田洋生产,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央军委授予494团1连“阻击英雄连”、 495团7连“攻坚英雄连”, 493团5连覃毅忠、6连王木舟、7连郑宏余、494团1连何锡祥“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5年10月,165师撤消番号和建制。
部分主官简介:
王自信 曾任边防3师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肖旭初少将 曾任海南省军区司令员
王静波少将 曾任陆军第41集团军政委、广西军区政委

步兵第166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6师,师长刘子仪,政治委员方虎山,隶属东北军区。该师前身是1945年底,由通化、柳河、清原3个朝鲜族中队和集安、桓仁两个朝鲜族大队,正式合编为朝鲜义勇军南满第1支队。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该支队易名为李红光支队。该支队成立后,即在通化一带担任保卫地方和剿匪任务,主要在南满进行游击战争。 1948年4月,李红光支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4师,下辖3个团,归辽东军区建制。这个师干部战士绝大多数是朝鲜族,是东北野战军中三个朝鲜师之一。1949年7月,东北军区步兵第166师撤消番号,全师10620人奉命进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为第6师,参加朝鲜战争(该师曾连续攻占开城、江华岛、金浦,沿西海岸南下将美军包围在釜山防御圈内,被授予“近卫汉城第6师”称号)。
主官简介:
刘子仪大校 曾任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汉口高级步校副校长
方虎山 曾任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中朝联司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陆军大学校长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6师组建于1951年3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5师改编而成。其最早的前身是1946年11月30日为庆祝朱德总司令60大寿而组建的冀热辽军区朱德骑兵师(后亦称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参加了朝阳、义县战役,解放多伦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光荣地参加了北平入城式。1949年4月全军统一特种兵部队番号,改称骑兵第5师,归第四野战军直属。1949年6月3日,奉命南下到中南地区扫荡国民党残敌。1950年2月24日,骑兵5师从河南省漯河等地区挥师北上。4月2日在南苑机场接受了朱德总司令的检阅。10月改归辽西军区指挥,1951年3月改称166师,1952年5月撤销,师直补入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所属3个步兵团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7、8、9团。后第7团入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步兵第167师——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7师,隶属东北军区,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祯。该师前身是1948年2月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2军暂编第58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5师,5月正式成立,归辽东军区建制。1948年8月归吉林军区建制。1949年3月步兵第167师编入第50军,1949年6月入关南下,1949年9月改称第50军150师,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和抗美援朝。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2年由辽宁省调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改编为赤峰守备区守备11师,90年代初随赤峰守备区撤编。
主官简介:
王家善 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张梓祯少将 曾任旅大警备区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67师组建于1950年5月,师长方暾,政治委员秦振。该师是由1949年12月四川起义的国民党军第20兵团部队改编而成,归中南军区第50军建制。下属第499团、500团、501团分别由国民党军第2军第9师(国民党军历史最老的嫡系部队)、第15军243师和118军298师编成,加上师直,全师共6432人。1950年9月,该师撤消番号,部队大部补入第150师,入朝参战。
主官简介:
方暾 曾任国民党118军军长。后曾任湖北省农林厅副厅长
秦振 曾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步兵第168师——1949年5月,由热河军区第20军分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8师,师长钟辉锟,政治委员邱仁华。该师建制归东北军区,由热河军区领导。1950年1月归辽西军区。 1950年7月,168师502团调东北军区警卫师,师直和503团、504团机关(504团1948人整建制补充给38军)调归军委空军。同年12月,分别组成空7师师部及所属第18团(后改称第21团)和空8师第20团(后改称第22团)。168师另有3个建制营改为东北边防部队。
主官简介:
钟辉琨少将 曾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邱仁华大校 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
季铁中大校 曾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步兵第169师——1949年5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9师,师长关靖寰,政治委员黄惠良。该师组建于1948年12月,以原龙江军区警卫团、3个解放团和两个独立团的架子编成整训第3师。1950年8月,第169师撤销建制,其营以下兵员补充东北边防军第38军。
主官简介:
关靖寰 锡伯族。曾任东北军111师333旅旅长、东北挺进纵队参谋长。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吉林省水利局任局长。
黄惠良少将 曾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70师——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0师,师长赵承金,政治委员张志勇。该师组建于1948年12月,以原嫩江军区前指为基础,并抽调原合江、松江、嫩江等军区5个解放团和独立团编成整训第4师,下辖7个架子团。该师组成后一部留在东北地区,一部随第四野战军入关。1949年6月,170师归辽西军区建制。1950年7月,170师师部和所属3个团部均调归军委空军,另有6个建制营改为东北边防部队。170师师部在1950年11月于鞍山组建改编为空6师师部,508团、509团团部分别改为空16团、17团(空17团后在1951年1月改称空18团),该师参加过抗美援朝,击落击伤敌机31架。170师第510团在1950年11月改编为空8师21团(后改称第24团)。
主官简介:
赵承金少将 曾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志勇少将 曾任国防科学科技大学副校长

步兵第171师一一1949年4月由东北整训第6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1师,师长李忠志,政治委员任荣,归辽东军区建制,该师前身是1949年1月以辽宁军区2分区机关、军区二线兵团部队、县大队组建的整训6师。1950年7月511团补入39军,8月该师撤消番号,以师部为基础,与原辽东军区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编成辽东军区机关,512团调归军委空军整编,其余部队调归军区空军整编。
主官简介:
任荣少将 曾任成都军区副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72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第28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2师,师长杨树根。该师前身是在1945年12月解放衡水后组建的冀南军区独立旅,后改称独立第4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8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28旅,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1949年6月172师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1950年2月,独立第4师师部和四野工兵指挥所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1951年3月,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军委工兵司令部,1955年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原下属几个团改为湖北大冶等县地方武装、矿山警察部队和工兵部队。
主官简介:
杨树根少将 曾任广州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73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3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3师,师长李定灼,政治委员吴罡。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3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襄樊战役等。1950年11月,第173师直属机关调归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关,师司令部和广东江防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师政治部和江防部队政治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师后勤部并入中南军区海军后勤部,撤销第173师番号。原属该师建制的第517、518团拨给南阳军分区领导(1953年518团团部调海军连云港巡防区),第519团拔归商丘军分区领导。
主官简介:
李定灼少将 曾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吴 罡少将 曾任海军学院副政委

步兵第174师——1949年2月由桐柏军区1分区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师,师长何济林,政治委员贺亦然。该师前身是1947年2月成立的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1947年9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1947年12月改为桐柏军区第1分区,参加开辟了桐柏根据地。1950年7月下旬,第174师带河南军区独立第15团,调归广西军区建制并兼宜山军分区(1958年7月,宜山军分区机关迁驻柳州,9月改称柳州军分区)。174师(含宜山军分区地方部队)在宜山地区剿匪斗争中,共歼匪38768名。1952年6月,522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2师6团,同年12月,广西军区撤消第174师番号。1953年,521团团部并入中南军区海军万虎水警区炮兵团
主官简介:
何济林少将 曾任解放军兽医大学校长
贺亦然 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步兵第175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

步兵第176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

步兵第177师——这个师的番号没有使用过。

步兵第178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2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8师,师长胡正平,政治委员刘聚奎。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1948年1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2旅,参加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1950年2月178师兼任绵阳军分区,532、533团担任成都警备部队。1952年3月178师番号撤销,师部编入绵阳军分区机关,第532团改编为川西军区公安第19团(后延续为150师448团,1985年9月撤消建制),第534团改编为川西军区公安第20团(后延续为150师449团,1985年9月撤消建制)。8月底,第533团整编后约300人调归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建制,于12月与步兵第143师和西南军区步兵基干第4团机关合编组成空军第28师。
主官简介:
胡正平少将 曾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刘聚奎 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78师是1967年6月在安徽霍邱城西湖农场新组建,归第60军建制,师长郑克良,政治委员赵双选。该师下辖步兵532团(由步兵第543团改称,该团1966年4月组建,归60军直接领导)、步兵533、步兵534、步兵538团(均为新组建)。7月1日,正式启用第178师和各团番号。1969年10月,178师解除城西湖农场生产施工任务,调苏州地区担负战备任务,第538团改编为师炮兵团。
1985年9月该师撤销,师部改编为第1集团军炮兵旅旅部,所辖部队由第1、第60军炮兵团和178师炮兵团改编。
部分主官简介:
赵双选 曾任陆军第43军政委
张立志少将 曾任31集团军政委、上海警备区政委

步兵第179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3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9师,下辖第535、536、537团,师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该师前身是1945年12月组建的太岳军区23旅,1946年4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6月改称太行军区独立旅,11月又改称太岳军区12旅,1947年7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参加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其中在临汾战役中,英勇奋战,首先登城,经中央军委批准,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79师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9师番号。1954年3月,组建师炮兵559团(1969年改为179师炮兵团)。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同年2月,步兵第181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3团改隶步兵第179师建制(1967年9月30日改隶坦克第9师建制)。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1年3月,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担负迎外任务。 1985年9月179师改归第12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1989年535团改为南京军区特种警备团,1998年缩编为步兵第179旅。
部分主官简介:
黄定基 曾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
肖新春少将 曾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
吴仕宏少将 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彭勃 曾任陆军第60军政委、江苏省军区政委
陈炳德上将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魏金山中将 曾任海军政委
胡道仁少将 曾任安徽省军区政委
张中华少将 曾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步兵第180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24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师,下辖第538、539、540团,师长邓仕俊,政治委员王观潮。该师前身是1947年7月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4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4旅。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太原、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战役,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第180师受敌包围,遭受重大损失。全师上下官兵知耻后勇,经整补后,又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投入到朝鲜战场,并取得了许多辉煌战绩。自1952年10月重上阵地以来,首先担负防御任务,后又参加了1952年夏季反击作战和金城战役,一直打到朝鲜停战,共歼敌13000余人,在朝鲜战争后期打了许多漂亮的战斗。其中方形山之战共毙伤俘南朝鲜军2400余人,是自朝鲜战场转入阵地对峙以来,志愿军首次占敌军一个营的阵地并消灭守敌一个营的典型战例。攻克949.2高地之战,歼韩军27团3个整营另1个营的大部,共1500余人,俘敌250余人,被誉为180师翻身之战。金城战役期间,180师是志愿军反击进展最快,打的最远的一支部队。 1953年9月180师回国。1954年3月,组建师炮兵560团。1960年4月改称陆军第180师; 1961年4月,陆军第180师(欠步兵第538团、炮兵第560团)调归国防部5院建制,538团调归181师建制(后改为步兵第543团),炮兵560团调归南京军区建制。1962年5月,陆军第180师师直和步兵第539团、540团由国防部5院重归60军建制,师辖步兵第539团、540团、炮兵560团。1964年12月20日,陆军第180师撤销。以师机关、直属分队(欠高炮营)、步兵第540团,炮兵第560团机关和直属分队等为基础,抽调陆军第20军、第60军部分连队和干部在蚌埠组建成安徽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6月,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奉命与浙江金华军分区对调)。步兵第539团调归江苏省军区建制,扩建为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该师1976年奉命与浙江温州军分区对调)。
该师部分主官:
邓仕俊少将 曾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观潮 曾任吉林省副省长
李钟玄大校 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80师是1969年12月由原第60军181师改称,师长姚履范,政治委员陈令云。1985年1月第又恢复第181师番号。(详见步兵第181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步兵   桐柏   司令部   解放军   省军区   政治委员   番号   军分区   司令员   纵队   炮兵   少将   沿革   师长   军区   独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