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来源:熊熊讲武

最近我们谈塔山阻击战和东野入关之战时,都会强调东北野战部队当时是兵力充实、武器较强,而且指挥和战术能力极高。

辽沈战役东北国军被歼灭后,杜聿明便对傅作义说:

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很快就会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地超过关内共军。从军事上讲,共产党一年内将统一中国。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傅作义虽然故作镇定,但内心其实是翻江倒海。只不过傅作义判断东野短期内要休整,不会立即入关,这才自我宽心了些。在这一判断之下,傅作义又“听从”我们的调动,以嫡系35军西援张家口。

后面的事我们也都知道了,傅作义得悉东野拿下密云后大惊,但已为时已晚,其10万嫡系部队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主将的惊慌失措也“传染”给了下属,结果傅作义的精锐部队被解放军以不大的代价全部解决,直接促进了之后北平的和平解放。

从辽沈到平津,再到淮海,如今的我们是可以看到战役前、战役时双方的各种战略部署与决策的。

看我方的部署,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但要看国军方面的话,你会发现其始终处于我军的“调动”和预测之中。而且三大战场,没有哪一个战场的国军能够有效部署起来,始终都在乱打一气。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所以三大战役后很多国军将领被俘后,既不服气,自己也觉得发懵,怎么稀里糊涂就败了呢?

但是这些将领被俘后看到我军的战役部署材料后,不服也得服了。于是反倒转而攻击队友了,这个骂那个见死不救,那个骂这个不讲义气,直到最后充分交流后,才最终达成共识:国军这个样子,而解放军是那个样子,自己焉能不败呢?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尤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这帮被俘的国军将领更是彻底服气,有的在写关于美军的战术材料,有的忙着制作功德林牌炒面,干的也是热火朝天,而且颇感光荣。

这些国军被俘将领为什么转变了呢?

因为我们不仅在战场上打败了他们,更用充分的事实让他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国粉”群体,这帮人就有点像国军本体,也是各种不服,各种不爽的,颇有点粉随正主的样子。

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多去看看国军的材料,怎么可能会“粉”上这样的军队呢?

我之前提了关于军队的几个要点:

第一:爱民;第二:爱兵;第三:做好本职,能征善战。

作为一支军队,要求做到以上这三点,不过分吧?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但大家可以看看,国军中哪支部队能全部做到?如果连这几点都做不到,有什么可“粉”的呢?难道粉那些鱼肉百姓、喝兵血吃兵肉,打仗还“闻风四百里,枪响一百三”的家伙们?

我以前不相信有人真会粉这样的,但是现在发现我错了,其实有人粉的就是这些家伙,因为他们自己就想成为这种人。

所以我之前愿意多劝劝,现在都是求这些人不要看我的文章。

这里可能有点跑题了,因为最近又被人家集中“问候”了一轮,说得有些多。

而回到主题上,我们谈谈国军的专业能力,即本文标题中提到的对我纵队实力的判定话题上。

在三大战役中,国军的指挥始终是乱七八糟的,这种手忙脚乱的基本前提是其对我军的实力认知出现了严重的错估,同时也对其自身能力的评估也出现了严重偏差

孙子兵法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国军在1948年大决战前,可以说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比如当时东北国军对我军的实力数估计为七八十万人,其实我军当时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00万。

更关键的是,国军不仅低估了东北我军的人数,对我军的质量更是严重低估。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认为,这七八十万东北解放军中,有至少30万是游击队,没什么战斗力。而且正规军中也是新兵多,武器少,攻坚能力严重不足。

卫立煌当时的打算是,以20多个师固守沈阳,等待10个美械师的装备抵达后,更换主力部队的装备,并扩编新的部队,以待时机变化。

而在老蒋和南京方面的评估中,更是离谱。

老蒋本人就认为,东北野战军当时的一个纵队只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师。

如老蒋在葫芦岛的东进兵团编成时,便向驻军团以上军官训话: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我们此次集中美械装备优势部队,兼有大量空军助战和海军协同,所有弹药和粮食能海运、空运补给,前方你们安心做战,后方我负责。

后来老蒋向葫芦岛驻军各师参谋长以上军官会餐时又说道:

此次敌人攻打锦州,最多有7个纵队,等于7个师的兵力,我们沈阳出5个军,华北出2个军,烟台来1个军,原驻葫芦岛1个军,共有9个军兵力,足够援锦之用,如若不够,还可以抽兵来。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在回忆中也提到:

南京国防部和东北“剿总”对于东北解放军兵力和动向的估计,认为还是10个纵队,每个纵队兵力相当于1个独立师或加强师,每个支队的兵力相当于1个旅或加强团,地方部队——民兵数目弄不清,判断人数可能更多,但没有好的装备,更没有强大的战斗力。

其实联系国军情报中其所知的东北我军兵力数,其后面所谓的一个纵队等于国军一个师的兵力,严格来说,这里的“兵力”其实应当指的是战力。即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实际战力等于国军一个师,否则单纯数人头可就对不上了。

不过其对东野纵队的兵力数也确实是严重低估了,比如独立95师的老长官、当时任华北督战官后来又到葫芦岛乱指挥的罗奇便认为: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葫芦岛有4个军,沈阳西进有5个军,加上锦州的2个军共有11个军的兵力,再加上海空军的优势,无论数量上和火力配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在第62军军长林伟俦的回忆中,罗奇认为这个数量优势是2倍以上。

当时锦州守军加上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有30余万人,其自认为有2倍以上优势,那么便是判定东野的7个纵队兵力不过15万人,每个纵队就是2万余人。

所以综合来看,国军对东北我军的判断是:

总兵力有七八十万人,野战纵队为10来个,野战军兵力是20多万,其余部分为地方军和游击队。同时认为,东野一个纵队的战力只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师。国军在东北之所以取守势主要是部队残破,武器亟待更换,要是整补完毕,还是可以占优的

实际上,当时的东北野战军可不是国军的这种判断。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1947年5月时,东北我军一共有40多万人,其中总直3万余人,主力部队20.7万人,地方部队22.5万人。主力部队中有5个野战纵队,其中1纵3.3万余人、2纵2.7万余人、3纵2万余人,4纵2.1万人,6纵2.8万人,其余为独立师、保安旅。

这时,东野的大部分纵队确实还就是2万多人,而且主力军抛开独立师、保安旅算的话也就10多万人。

一年多后,国军对东北我军的实力评估是七八十万人,但很显然其对我主力的评估人数和战力并不高。

不过东北我军练兵的进度远超国军估计,在1947年12月的建军计划中,即提出:

明年要打造60万正规军,其中野战军组成40个步兵师,48万人,编12或13个纵队部,12个炮兵团、5个工兵团、2个骑兵师、各地方军区的独立师基干团还在外

请注意,东北野战军此时对步兵师的编制人数要求是12000人。一个纵队辖3个步兵师,加上纵队直属部队和炮兵,就超过了4万人。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而在1948年8月,东北我军可担负野战机动任务的部队已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以上共计约70万人,其余33万余人为地方武装和二线补充兵团,总兵力已突破100万。

以东北野战军此时的主力纵队来说,兵力有4万多人,纵队有炮兵团,步兵师有山炮营,步兵团有迫击炮连,步兵连都有9挺轻机枪。

而国军当时的军一般只有2万多人,有军属炮兵营和师属山炮营就不错了,其实除少数精锐外,一般部队不仅在兵力上比不上东野的纵队,连武器也比不上。

关键是在指挥员的素质和士兵的技战术能力上,国军也不行。

这么一对比,其实就差出来了。

现在不少朋友想不明白,为什么东进兵团、西进兵团加起来也没有东野兵力多,其怎么就敢东西对进呢?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因为现在的我们知道东野的实力,可当时的国军不知道啊!

国军认为在锦州的只不过是7个东野纵队,其自己的守军和援军还占着兵力数量优势呢!

尤其在塔山,东进兵团还有海空军支援,战前认为打过去很正常。

结果塔山正面就一个东野4纵,国军54军的2个师、62军的2个师加上华北“剿总”直辖的独立95师,打了整整6天,连一个阵地都打不下。

不是说好的东野的一个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吗?

其实人家4纵总兵力有4万多人,任何一个师的兵力都比进攻的国军师要多,甚至其纵队预备队第11师都没怎么动,你连人家阵地的一个角都占不住。

仗打成这个样子,国军的整体信心也崩盘了。

认为东野的纵队只相当于一个师,国军的“迷之自信”有多强?

后来老蒋到葫芦岛破口大骂,这帮人又说塔山的共军不是1个纵队,而是两三个纵队,根本打不动——其实人4纵在塔山阵地只不过投入了2个多师,伤亡3000多人而已。

以上可见,国军这种军队战前比较狂,对我军是各种轻视,可被打败了又不承认是自己菜,恨不得就把我军的兵力给翻上好几倍,这样显得他们“虽败犹荣”。结果这样又吓住了其他部队,乃至于像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的部队那样,一打就抓羊了。

所以糊弄来糊弄去,最后不还是把自己糊弄住了?这样的军队,又怎么能打赢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纵队   国军   平津   战力   葫芦岛   锦州   步兵师   野战军   炮兵   我军   兵力   兵团   战役   部队   自信   独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