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原创:妥帅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在部队当过兵,有过探家经历的人。如果回忆起自己当兵时探家的经历,每个人只是时代不一样,过程不一样,感觉不一样。

记得我当兵的第一次探家是1983年2月,上军校第二年放寒假,那年我已经当兵离家近三年了,离放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同学们都已经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搬着手指头一天一天在那计算放假的日期,算计着节省下来的那点战士津贴(那时学员津贴比战士多一块钱,每月发给我是7块钱)给家中的亲人购买哪些礼物。

我比别人还多了一份操心,我和弟弟都当兵以后父母他们又搬了新家,是父母所在单位分配的福利房,新家我还没回去过。还有一个想去地方是南京,我哥哥新婚,新嫂子还没见过,所以我想绕道南京,顺便探望哥哥嫂子。回家的路线和车次我一概不知,那时网络技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各列火车始发、中转等有关信息。为了搞清楚回家的路线,我跑了新华书店买了地图研究路线,为搞清坐那个车次的火车,我坐15路电车从东到西到火车站查询列车时刻。后来十一中队九江老乡邓学兵、刘矿林说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所以我才决定随他们行动,他俩也表示北京南京都要去。

一番准备之后,我重新向中队提交了回家的列车车次购票申请。购票的同志就随便给我买了一张沈阳经北京到南京的直快通票。我一看这从沈阳到北京的车,虽然有座位,但上午10点左右发车,到北京站是半夜12点,这样到北京玩就毫无意义了,我感到十分沮丧,心里有心事让我晚上失眠了。

我记得夜间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因为我上的是和邓学兵刘矿林一趟车,上了车后也没有改签到座位,就和他俩挤在仅有的两个座位上,第二天早上6点到达北京西站。到了北京首先要签到南京的车。我记得我们是在前门有个签票的地方,就是售票处军人窗口排队的队伍也是长长的,好不容易才签到了去南京的有座位的票。

接下来就是逛一逛北京和给家中买东西。我们都是头一次来北京。北京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首先到了前门,高大雄伟的城楼让我惊叹!再往前走,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看见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天安门坐落在中国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进了天安门,过了午门,就来到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黄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下午还去了颐和园公园。我想,北京真是块风水宝地,如果不是这,为何皇帝们要选择这里作为首都。故宫辉煌的建筑,在中国找不到第二处,不看见如何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威严与伟大,中国文明的伟大。

1983年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物资供应已经不如从前那样匮乏,买东西再也不用凭票,只要有钱什么样的商品买不到,要买就买有意义的,在沈阳给家里买了沈阳飞机制造边角料制造的红双喜牌高压锅。路过北京前门街上时就买两条大前门香烟,父亲有颈椎病,我就在前门的同仁堂买了四瓶骨友灵擦剂。晚上我们来到从九江南湖宾馆外派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我高中的同学杨秋明那住宿(那时人民大会堂都会从全国各大星级宾馆抽调优秀服务员进京轮值)。人民大会堂管理很严,外人一概不得进入,好在我们找到杨秋明在武警哨兵后侧门卫处留给我的纸条,说他正在当班,让我们去广场左侧位于军人只要登记入住,一切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按图求索找到大会堂招待所,夜已经很深了,登记入住就寝按下不表。

游了北京又买了东西,第二天一早我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继续探家的旅程。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徐徐进站的列车

  车进站,上车场面尤为壮观,列车员喊破喉咙地让所有人排好队,愣是没有一个人为之所动,大家都齐刷刷地盯着车门,等到车门刚被拉出一个缝来,所有人就蜂拥而上,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谁都不想带着“小山’一样的一堆行李等下一趟车再同样折腾一番。用争先恐后摩肩接踵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后面的人踩了前面人的脚后跟,前面人背上的包蹭了后面人的脸,喊声响成一片,我让刘矿林邓学兵紧跟着我,从车门侧边挤到了车门口,我侧转身体一手使劲拉住扶手,防止被人挤上车,另一只手把他俩拚命拉到门口,在人群中涌出的一股力量帮助下,把刘邓俩送上了车,上车后俩个人很迅速地找到一个打开的窗户向我招手,三人行李上车后,轮到我上车时,他俩一人一手拉住我,我借势爬进了车窗里。

车开动了,我喘着气,站定下来。发现车箱里都挤满了人,都似乎是经历了一场浩劫,车门处,洗漱池连厕所也挤满了人,因为人挤人,我们没法动弹一下,等开过北京三站后我们试着慢慢一点一点试养往车厢里挤,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座位……。

次日下午6点, 列车徐徐停靠在终点南京西站,出站口老远就望见好久不见的哥哥和未谋过面的新嫂子(哥哥从小被外公外婆养大,哥哥出生时,妈妈还在南京下关区幼儿园工作,在哥哥1岁大的时候,妈妈为了随军到山西驻军的父亲那,忍痛将哥哥交给外公外婆,哥哥和我同年高中毕业,留城在区无线电器械厂上班),哥哥家住在下关区惠民桥边的电厂宿舍,离车站不远,我和同学步行二十分钟就到了,酒菜哥早就备好了,一大盆龙虾,一大碗南京盐水鸭,一大盆煮五香花生,一扎南京啤酒,弄得我在同学面前蛮有面的。

南京人爱吃龙虾,因为这儿离江苏盱眙很近,龙虾多是从那儿运过来的。看得出来,我们三个都没吃过龙虾,当这盆菜上来时,大家只能面面相觑。我扫视了一周,发现大家都是老土,我生怕别人看出来,特别是被同学看出来,只好学着哥哥嫂子的样子,将塑料手套戴上,然后伸手抓了一个龙虾,像吃普通的河虾一样吃起来。

哥哥吃起龙虾来很熟练,只见他一剥二吸三抽肠,三下五除二就把白嫩嫩的龙虾肉吃到肚子里。从同学们的表情看出,大家都感觉这虾也不怎么样:皮太硬,吃起来硌牙,剥起来也很麻烦。哥哥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窘相,笑着给我们介绍吃龙虾的方法。他先将龙虾背上的壳剥开,吸了一口里面的汁,汁都是龙虾的黄很有营养,然后就可以剥龙虾皮,吃里面的肉了。他还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把中间一条肠子取出来,因为龙虾身体中比较脏的部分都在里面。

啊?低着头嚼龙虾皮的邓学兵抬起头来,半晌才说:“我刚才连皮带壳加上肠子全吃咽到了肚子里啦……”大家顿时爆笑如雷,大家笑,我也跟着笑,因为我也这是么吃的。按哥介绍的方法一吃,发现这个龙虾的汤汁特别好喝,虾肉更是滑嫩爽口。人与食物的关系,总是如此的奇妙。

由于我哥早就给我们买好去九江长江航运轮船票,所以哥哥第二天带我们三个去南京市区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山陵、南京长江大桥、鼓楼广场等处参观游玩。我小时候对南京的印象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当时有一部新闻纪录片专门介绍这座大桥,说它是中国在长江上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座也是当时最长的公路、铁路双用拱形特大桥。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时,见没有硬化的地面随处可见星星点点的雨花石,有游人在捡拾和挖掘……。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车箱里人挤人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南京长江大桥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晚上我们在下关码头踏上了东方红6号轮船。我向送行的哥哥嫂子挥手告别,哥哥给我们买的是价格适中而舒适的四等仓,像住宾馆一样舒适。大轮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开水间、洗漱间、厕所、浴室、医疗室、阅览室、餐厅、小卖部、邮电所……。餐厅每层都有,在大轮后面。餐厅三面都是玻璃门窗,小桌子、木凳子摆放整齐。饭菜物美价廉,早餐是粥、馒头、包子,菜是榨菜、腌萝卜条;中午、晚上是干饭,有多种菜肴。

船上无论买东西,还是吃饭,都没有火车上贵,价格和陆上差不多,许多不太计较时间的乘客,在轮船上吃饭,看风景。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随时可以喝到开水,可以洗热水澡,不用担心等厕所,花几元钱就可以看场录像,这样的旅行生活有着比“绿皮车”更多的优势,还真是不错哦。

在“东方红”客轮里,即便坐在床上,也能看到两岸的风光。我们三个喜欢在宽阔的走廊上,倚扶船舷,让江风扑面,看着岸上村庄、树林、山峦、河道、农人、牧童,以及渔船下网、鱼鹰捕鱼,大帆船鼓满风帆摇桨前行,江面上大大小小船只穿梭来往,小帆船、葫芦瓢小木船都远远靠边,避开大轮过后那很深的一道水槽漩涡。一次眺望中,我突然看见江中一排黑影穿梭于浪中,一拱一拱的,有七八条,只能看到它跃出水面的一点背脊。我大叫着:江猪(江豚)、江猪!它们一会儿便不见了。船上有位老人告诉我:江猪是江神,发怒能顶翻大船,小船的船拐子(船夫)每年要向它敬香叩拜,如此等等。夜晚,大轮上灯火通明,看见从我们身边而过的客轮上灯火倒映在江水里,与雾气混为一体,像神话中的凌霄宝殿一般。

如今,长江里航行的“东方红”大客轮不见了,水上客运被高速公路汽车、铁路上的动车所取代。

军校的第一次探家

  “东方红“6号轮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终于到达九江港,父亲早早就来到了码头接我,父亲比我当兵三年前苍老了许多,母亲没来码头接船,听父亲说她正在家里做饭。回到家里,见到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她一头的黑发特别显眼,一看就是专门染过的。看见她眼角深深的皱纹心里一阵难受,母亲也老了!

母亲从厨房盛了一大碗鸡肉硬往我手里塞:“今天一大早我就准备炖鸡汤,专门挑了一只最大的母鸡!”母亲笑起来皱纹更深了,我端着这碗沉甸甸的鸡汤,鼻子竟有些酸酸的,眼泪差点掉出来。小时候,只有过年时才能喝到鸡汤。看到我后母亲的眼睛也红了。父母的新家还和过去那个家一样,温馨而亲切,温暖而幸福。

回到家后着实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悠闲时光,过年时父亲也拉着我到他那些战友家里串门,炫耀了一把。在那些战友叔叔羡慕的眼光中,在父亲幸福笑容的背后,我选择了隐藏军校生活中的煎熬和苦乐。年初四我还特地到景镇武警中队探望了正在当兵的弟弟,弟弟用母亲托我带去的豆豉红烧肉盛情款待了我,那晚中队里弟弟的九江老乡都来陪同,我也以我那威武的戎装和军容严整的仪表(军校学来的“站如松坐好钟“的军人养成)赢得他们的羡慕尊敬。

假期很短暂,很美好,但很快就结束了(军校寒假只有20天)。结束了寒假的风光,马上又要开学了,因为火车票非常不好买,父亲坚持和我一起连夜去火车站排队买回程的票。那时九江火车站的票都是要到第二天上午8点才开售,但是前一天晚上10点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售票大厅排队了。记得那个冬天的夜晚非常寒冷,我们带着小板凳坐在大厅里,但是还是要时不时站起来跑两圈来暖和自己,又累又困的记忆到现在都很清晰。一夜的辛苦并没有白费,第二天终于买到了三张到南昌转车回程的车票……。

追忆似水年华,两年沈阳炮校生活,一晃三十九年过去,让我感慨万端,沈阳炮校二年多的青春岁月充斥着热血激情的拼搏奋斗,也穿插着理想与现实碰撞出的苦涩迷茫,它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轻轻的呷上一口,初觉苦涩,但细细品味,却苦中带甜,唇齿留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下关   长江大桥   前门   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   故宫   南京   军校   嫂子   龙虾   车门   北京   中国   父亲   哥哥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