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作者:亓迎新 

来源:军旅警营

人生需要读万卷书 ,也需要行万里路,亦需要回到心灵深处。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荡漾诗情。凭借回忆,慢慢寻找当初的模样。

-- 题记

  1970年12月下旬的一个早上,天很黑,风很大,感觉很冷。我跟着于晓云叔叔(40军后勤部长)走出了他家的大门。于叔叔亲自把我带到军部门前,送我上了汽车。这是一辆苏联产的华沙牌轿车,那个时候40军只有军部有几辆轿车。在此集合一起出发的还有我八一小学的同班同学周中强和曾经同住图书馆后院的发小崔东平。

军部到火车站不过三、四里地的距离,汽车行驶也就几分钟时间。很快,我们就登上了去朝阳的火车。火车上的人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太早,多数人都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我却亢奋不已,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因为我们是到驻防在朝阳市的119师当兵去。我就要到部队当兵了!

我能来40军当兵是有故事的。1968年文革已经到了一个稳定时期,各地各级的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学校开始安排同学们"上山下乡"了。这个时候有人向我父亲建议送我去老部队当兵。我的爸爸是从来不会为自己和家人"走后门"的。我也就志愿报名当了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下乡知识青年"。1970年11月前后,征兵工作开始了。到我们公社来征兵的是青岛的海军潜艇部队。

我很荣幸得到了生产队的推荐,通过了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最后得到了大队、公社及接兵部队的批准,成为全公社十几名新兵之一。那些天非常高兴,和同学一起欢乐不已。天有不测风云,在发军装的前夜,青年点同学石春令的弟弟专门来告诉我,由于武装部长的小舅子要当兵,他们鸡蛋里挑骨头,找到我姥姥家是地主成分的问题,不顾我的父母都是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的事实,把我拿了下来。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呀!在那个年代,如果被打入黑五类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样,我的今后将无法想象。一夜未眠的我,在次日眼看新兵都去公社领军装之后,跑到公路上,拦了辆拖拉机就回家了……。

母亲得知事情原委,当晚带我登上火车,天不亮就到了锦州。下火车直奔北湖公园旁的红军楼。当我们叩响军分区政治部刘雪亭主任家门的时候,他们尚未起床。刘叔叔听说我要当兵,爽快的答应给我办理入伍所需要的全部手续。张阿姨热情的给我们准备了早点,饭后刘叔叔送我们到分区招待所住下。上午,妈妈给朱玉荣军长家打了电话,不巧的是朱伯伯带部队野营拉练去了。范敏阿姨接完电话马上给朱伯伯打电话说了情况,朱伯伯说早就应该来,就去他爸爸的老部队119师吧。

119师抗美援朝回国后一直驻防在锦州市的锦县。1969年底移防到朝阳市,没有自己的营房。师部暂时借住在朝阳地委对面的地区党校。大约是上午十点多钟,火车到了朝阳站。出站口处,军务科的保密员杨培臻已经等在那里。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位于市中心转盘东边不远的师招待所。在招待所一住就是两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等什么。好在杨培臻多次来看我,和我聊天,介绍他在部队两年多的感受和心得,他说的慷慨激昂,我听得热血澎湃。杨培臻是69年入伍的老兵,年纪比我小一岁。与培臻的交流,对我在连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影响。

1970年12月26日上午,杨培臻将我们带到位于朝阳卫校院内的后勤部仓库,领取新军装。我们三个人在库房里就把军装穿到了身上。培臻帮助我整理的军容。全身上下里外都是新的,任何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我是个新兵!

午饭后,我和周中强拿着军务科开具的手续,到距离火车站不远的长途汽车站,买了去西大营子的汽车票,到驻在西大营子水利学校的355团报道。崔东平则去了驻赤峰的356团。

西大营子位于朝阳西八公里处。是西大营子公社所在地。101国道从村中穿过。道路两旁除了民宅以外,在村中心有规模不大的商店、卫生院、邮政所、储蓄所,还有一个照相馆。有没有饭店没有印象了。

当年355团的团长是于绍全,政委是欧定华,副团长是于喜成和张永久,副政委是年校贤,参谋长是郭忠昌。我们在西大营子公社临街的一排平房中找到了在这里办公的团军务股,接待我们的是军务股长刘庆春,他很认真,也很友善。在给我们开具了去新兵连的手续后,还叮嘱我们到新兵连要不怕吃苦,好好地干。

 

从军务股出来,我们沿着向北的路,步行约三里地,就到了355团的驻地。这里原来是朝阳水利学校,整个校园建在一个高坡上,现在成为部队的营房。进大门,右手第一排平房是团司政机关,然后是俱乐部。左边一排排的平房是连队宿舍。中间是个大操场。我们新兵连就在左边的平房中间。

70年底,355团从黑龙江和河南两个省,征集了一千多新兵。我所在的新兵二连是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的兵。我所在的十六班共15人。班长叫徐福柱,69年的黑龙江兵。14个新兵中,我是丹东的,施全喜是哈尔滨的知青,其余12人,马加峰、王怀生、赵守景、高学臣、那洪山、王志明、陈国学、李照玉、雷志峰、李洪金、关金杰、范传富都是绥化的。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新兵连是新兵到部队后集中学习、训练的一个临时单位,没有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日常生活用品。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老兵连队借来的。所以,条件很差,很艰苦。

住的宿舍是教室,一个排几十个人住一间。我们挺幸运,全班住了一个小一点的房间。屋子中间是一个用来取暖的,红砖砌的炉子和一段一米多长的火墙。四周是8张上下铺的铁床。

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4角2分5。吃的主食是高粱米。两天能吃一顿细粮。菜,基本上就是从老兵连队拉来的炖冻白菜。做菜的时候,冻白菜不用洗,也洗不了。炊事员站在锅台边,一手拿刀,一手拿棵冻白菜,面向盛有一半水的煮菜大锅,一阵狂削,然后烧开了,加上盐,炖冻白菜就可以出锅了。肯定不太好吃。部队供应的有黄豆,当时能够喝上黄豆汤,就是让人很高兴的伙食了。

早上五点起床,出早操一个小时,风雪无阻。晚上九点熄灯,从无例外。白天不是政治学习,就是军事训练,晚饭后也少不了班务会之类的活动,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每天都过得紧紧张张的。星期天可以洗洗衣服,会会老乡,写写家信,但是也少不了要出公差,到伙房帮厨。

46年过去了。新兵连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却久久难忘那训练场上的风啸雪飘,野营拉练途中的缸满院子净,学习讨论会上稚嫩豪迈的发言......往事如烟,所有的一切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详情细节也渐渐淡忘了。但是,在记忆的深处,总是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东西。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张副团长叫,是主管新兵工作的团首长。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具有非常标准的军人形象和非常典型的军人气质。张副团长嗓音很洪亮。全团新兵在大操场集合,张副团长站立队列前面,他喊的口令,不用麦克风,一千多人的方队人人都能听清。

新兵训练期间,张副团长出了一次车祸。我团驻地与师部之间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火车道口。一次张副团长去师部参加新兵工作的会议,返回时天色已晚。途经南道口时,不知怎么,乘坐的苏制"嘎斯69"小汽车居然挂在了隆隆飞驰的火车上,被火车带着横向走了一百多米,后来小汽车自己掉了下来,幸运的是车上的人安然无恙。可谓是有惊无险。

一天晚上,我们班好像是在组织学习,张副团长突然推门而入。班长按照条例规定喊了"全班起立",并举手向张副团长敬礼……。张副团长与我们一起围坐在煤炉旁边,询问我们的生活、学习、训练情况。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大家都挺紧张。估计班长紧张的是,害怕新兵嘴上没有把门的说错话,大多数新兵紧张的是,近距离接触团首长,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亚历山大呀。我是在张副团长点名的情况下,站起来回答了张副团长的提问,张副团长表示满意,还鼓励了我几句。

  学习毛著讲用会

新兵连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实现新兵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其途径主要是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

我们在新兵连的军事训练从整理内务开始,军容风纪、队列训练、操枪、射击、投弹……逐一进行。政治学习则主要是学习我军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军事理论及建军思想等等,忆苦思甜,阶级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时间安排上,政治学习远远超过军事训练。

那个年代是突出政治的年代,那个时期是政治挂帅的时期。新兵中学习毛著的氛围是非常浓厚的。记得徐福柱班长给我们介绍,团后勤有个老兵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思想觉悟,立志"为革命赶好马车,要一直赶到华盛顿去"。成为学习毛著的先进典型,还到沈阳军区各部队讲用。我到新兵连不久,师里组织的新兵学毛著讲用团就来到我们团。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但是在大礼堂里给新兵作学毛著的讲用报告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全国著名典型杨水才故乡的河南省新兵介绍了学习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的精神当好新兵的经验;从黑龙江入伍的知青赵险峰介绍了学习毛著克服"离开黑龙江 永不回农村"的思想当个好战士的体会;还有许昌入伍的新兵万水发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等等。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我和万水发被分到了一个连队,并且分在了一个班。更没有想到的是我和万水发十年后又一起到石家庄高级步校学习,成为了好朋友,并把友谊保持了几十年,直到现在。1978年我和赵险峰在师宣传科共事了一段时间,还是一个寝室的室友。

 你自己看

那个时候的新兵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我们全班14个人,只有关金杰、王怀生、施全喜和我上了初中,其余十人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个别的人还是文盲。当年能参军入伍是非常光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征兵宣传中就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许多人体检合格了,政审通过了,家里就会倾尽全力,为其置办一些好的"行头",最高大上的当属手表了。我们班的李洪金就带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李洪金中等个头,为人挺随和的。由于大多数人没有手表,所以经常有人向李洪金问时间。洪金总是把手臂一抬,伸到你的眼前说,你自己看....。后来我才知道,李洪金不识字,不会看手表。

  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新兵连的政治教育内容很多。首要的任务,是使新兵从思想上完成从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转变。通过教育,让新兵知道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就像一首军旅歌曲唱的那样,"我为人民抗起枪,我为人民来打仗,我为人民求解放"。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这是解放军的性质,也是解放军的宗旨。

部队的政治教育是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的。建军几十年,人民军队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政治教育起到了至关作用。1947年9月8日,毛主席亲自修改并向全军批转了东北野战军三纵(我们四十军的前身)开展"诉苦教育的经验",对提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觉悟和战斗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俘虏了国民党军188万人,经过短暂的教育,使大多数人成为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很快就能投身于埋葬蒋家王朝的战斗,很多人还成为了杀敌的功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尽管时代不同了,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政治教育一直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新兵连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去解救他们,我们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着"。现在听来,好像很滑稽,很可笑,但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对凝聚军心,振奋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却是起着极大作用的。

 遇到发小侯海波

3月12日是我们在新兵连的最后一天。早饭后,大家背上起床就打好的背包,带上所有的个人用品,到大操场集合--今天就要分兵到老连队。

人人都想分个好单位。当时对好单位的认识就是,先进连队,英雄连队,步兵连队。记得三连、五连是全团的先进连队,自然成为大家希望分到的地方。很快开始分兵了。从一营一连开始分,喊到名字的就到前面去,一连分完分二连,然后是三连、一机(枪)连、一炮连。一营分完分二营、三营、团直属队。我被分到了三营八连。听到叫我的名字,我马上背上背包,拎起旅行袋和装洗脸盆的网兜跑步到队列前。分到八连的新兵有60多人,都到齐后,八连来接新兵的干部把我们带到操场东侧,等待分兵结束后带我们回连队。这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侯海波。

侯海波是我的发小。1952年11月29日我出生在位于辽阳的四十军留守处。海波比我早4天来到这里。后来40军从朝鲜凯旋归来到锦州驻防,我们又同住图书馆后院。一起上的八一小学。少年海波在我的记忆中聪慧好学,小学四年级时他就在看《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大部头的书了。我喜欢读书,不无海波的影响。1963年海波爸爸转业,海波回了河北老家。我们一别就是7年的时间。现在听到了这么熟悉的名字,我什么都没想,什么都不顾的离开了队伍,跑向了操场中正在分兵的队列前面。没等跑到跟前,远远的我就认出了侯海波。海波分到了特务连。我们简短的聊了几句,我告诉他我分到了八连,约好星期天我到特务连去看他.....只能匆匆分别了。

分别几年,渺无音信的发小居然突兀出现了,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马加峰--我新兵班的副班长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王志明--新兵班的战友。退伍后在绥化市河道管理处工作。当上了工程师。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关金杰--新兵班的战友。退伍后在绥化市公路处工作。一儿一女,分别在北京和天津工作定居。金杰退休后就常住北京和天津了。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现在的关金杰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王怀生--新兵班的战友。复员后一直在乡镇工作,最后从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

  2016年夏天,在战友墨建柱建立的355团战友群里,我和王志明遇上了。志明先与我打了招呼,说咱们是一个新兵班的战友。我马上把珍藏了46年的新兵班合影照片发给他,问志明,你是照片中的哪一位。志明向我说了照片上每一个人的名字,还简单的介绍了大多数人的情况,立马把我带回到46年前的青葱岁月.....

在40军119师355团新兵连

9月27日,在志明建的355团战友之家群中,我又与关金杰联系上了。和金杰聊了好久好久....

  金杰说的对,回忆永远是美好的。美好的回忆源于火热的军营岁月,源于深厚的战友友谊,源于质朴、纯真、向上的革命情怀。新兵连--我心灵深处的珍藏。新兵连--我军旅之舟启锚、扬帆、出发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平房   师部   军务   军事训练   连队   朝阳   海波   队列   新兵   战友   操场   公社   副团长   部队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