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楔子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军事,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盾牌,亦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人民既要用它来保卫国家安全,家庭幸福。

也要警惕其演变成吞噬文明的机器。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尉缭》,先秦兵书中的一部。

先秦的重要史料,亦是先秦兵家的集大成。

可以学习其战争观和用兵之法,古为今用。

也要摒弃其中古代治军思想之糟粕。

《尉缭子》疑云争论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尉缭和《尉缭子》

《尉缭子》是成书于先秦时期的一部兵书,一经问世后,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兵家的重视,唐魏徵将其收进用于治理国家的《群书治要》之中,在北宋神宗赵顼统治时期被编入《武经七书》,后世兵家多有引用,后来又流传到国外,影响巨大,是一部具有重要军事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的兵书。同时也是一部争议较多的兵书,疑点主要在作者和著录分类两点。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画家笔下的尉缭

一是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学界仍然存在争论。《尉缭子·天官第一》开篇第一句“梁惠王问尉缭子”中梁惠王应为魏惠王,战国七雄中魏国的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在位。据此可推断尉缭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以大梁人尉缭为国尉。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上距魏惠王卒年公元前319年八十余载,显然两个尉缭不会是同一个人。那么今本《尉缭子》究竟由哪一个尉缭所著?学界看法不一。郑良树、华陆综等学者认为是梁惠王时尉缭所著,而裘锡圭、张烈、于勇波等学者认为是秦始皇时尉缭所著。

二是关于《尉缭子》的著录分类学界仍然存在争论。《汉书·艺文志》在杂家类著录《尉缭子》二十九篇,在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三十一篇。那么今本《尉缭子》究竟是杂家《尉缭》还是兵家《尉缭》?学界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范文澜、陈济康等人认为是兵家《尉缭》,而裘锡圭、张烈、华陆综等人认为是杂家《尉缭》。

根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发掘时,《尉缭子》残简与《孙膑兵法》等同时出土,经整理《尉缭子》残简内容与今本《尉缭子》大体相符。长歌君认为《尉缭子》是一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兵书典籍,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尉缭子》是谁所著?未有关键性的史料证明,长歌君认为《尉缭子》作者不妨存疑。当然无论是梁惠王时尉缭抑或秦始皇时尉缭所著《尉缭子》,无论《尉缭子》最初属于杂家还是兵家,都不影响其作为一部先秦兵书的性质,也不影响其具有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将其作为一部军事理论著作的历史地位是不容低估的。

《尉缭子》内容导读

《尉缭子》自汉始,历代均有著录,然卷、篇数不等。今传世本共二十四篇,为天官第一、兵谈第二、制谈第三、战威第四、攻权第五、守权第六、十二陵第七、武议第八、将理第九、原官第十、治本第十一、战权第十二、重刑令第十三、伍制令第十四、分塞令第十五、束伍令第十六、经卒令第十七、勒卒令第十八、将令第十九、踵军令第二十、兵教上第二十一、兵教下第二十二、兵令上第二十三和兵令下第二十四。约一万三千字。纵观其主要内容,可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篇主要论述作者的政治观、战争观,后十二篇主要论述军令和军制。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尉缭子·治本第十一》

一是在政治观、战争观方面。《尉缭子》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观指导战争,提出“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进步观点。认为“兵胜于朝廷”,即军事胜利取决于国家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措施。与此相对应,它批判了各种战争方面的迷信和神秘论。《尉缭子》将战争区分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不同性质,并对它们采取不同态度,反对不义之战,支持正义战争。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尉缭子·武议第八》

主张“王者伐暴乱”的战争要以“仁义”为本,还认为“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既要“慎战”,又不能“废兵”。

“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富。富治者,民不发轫,车不出暴而威制天下。”——《尉缭子·兵谈第二》

与众多法家学者一样,《尉缭子》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强调推行“耕战”政策,主张发展耕织。《尉缭子》主张“权敌审将而后用兵”,“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背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注重战前思想、物质和组织的准备,还专门论述了持久战问题,结合战国时的实际情况,强调战争一旦发动,就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能期望立即决定胜负。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尉缭子·战权第十二》

二是在军令、军制方面。《尉缭子》进行了大量的论述,重视将帅的政治品德和个人模范作用,要求将帅秉公执法,恩威并施,吃苦在前,临战忘生,为人表率。主张“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尉缭子·制谈第三》

治军必须先立法,执法必须严明,对触犯军纪者严惩不贷。

“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自百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身死家残,男女公于官。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故先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尉缭子·重刑令第十三》

《尉缭子》详细论述了将兵战败逃跑的惩处条令、基层队伍的连保制度、战场上各级将兵的惩处权限、部队营区的划分、作战编制与信号指挥、单兵训练与大部队演习等具体问题,并且在着装、徽章、从兵、戍边、宿营、车阵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制定了较完善的战斗、内务、纪律条令。对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尉缭子》中也存有明显的局限。如其在治军方面过分迷信暴力,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纪律的执行,甚至鼓吹“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暴露出法家刻薄寡恩的特点,是军队官兵对立的产物,不符合今天的治军理念,这是应该坚决摒弃的。

《尉缭子》现存版本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钟兆华《尉缭子校注》封面

《尉缭子》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抄本,可惜是残简,不是完帙。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刊《武经七书》本,后世诸多丛书本大多来源于此本。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华陆综《尉缭子注译》封面

有关《尉缭子》一书的整理、研究,较早着手的人是宋代张载,但这个注本早已失传,仅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了张载所注《尉缭子》。现存关于《尉缭子》的研究成果,有钟兆华《尉缭子校注》(中州书画社,1982年)以宋本《武经七书·尉缭子》为底本,用出土竹简及二十余种其他版本进行参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徐勇《尉缭子浅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华陆综《尉缭子注译》(中华书局,1979年)等也较有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刘小树.中国历代兵书荟萃[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推荐阅读

《孙膑兵法》本该被偏爱,《武经七书》为何未收录

先秦兵书导读(一):《鬼谷子》和鬼谷先生的传奇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兵书   先秦   军制   条令   校注   杂家   军令   兵家   史料   公元前   学界   论述   战争   价值   军事理论   军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