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我国古代医家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于是博取了儒、佛、道等诸家之长,把养生方法纳入中医学的轨道,从而使养生学逐渐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兴于秦汉衰于唐代的服饵金石养生法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秦始皇嬴政大肆炼丹和寻求长生不老丹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乞求长生不死,为适应这种需要,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批专讲神仙之道、炼制长生“仙丹”为职业的“方士”。到汉代,汉武帝晚年发诏书到民间,搜集长生不老药,招纳方士筑炉开鼎炼丹。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葛洪炼丹

东晋元帝时,出现了一个道家兼医家的葛洪,研习炼丹术多年,著有《抱朴子》内外篇,劝人学习炼丹术和服用“金丹”,对日后炼丹术和服丹风气的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到了唐代前期,服饵金石之风越演越烈,由于唐代前期的统治者认道家始祖李耳为直祖先,大力提倡道教,所以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以求长生不老之道风气盛行一时。

与服丹同时盛行的还有服石,即长期服用由矿石类药物组成的方药,开始仅作为一种药物治疗手段,后来在一些士大夫中形成风气,由于服用丹石后流弊颇多,到唐朝后期,服饵金石养生法逐渐衰落了。

颇受官方重视的吐纳导引养生术

吐纳导引养生术其方法民间早已有之,战国时,由于方士的兴起使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糅合进了吐纳导引养生术中。到汉代,导引术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名医张仲景阐述了导引的养生防病意义,神医华佗创立“五禽戏”,把导引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导引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嵇康的《养生论》阐述了“导养得理、以尽性命”的道理。葛洪则强调人与气的关系,指出气功的作用是“内以养生,外以祛邪”。他还提倡导引术应动静结合,不拘形式,对后世导引养生术形式多样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许逊

晋代道士许逊在《净明宗教录》中载有一些导引养生的方法,提出“气功若成,筋骨和柔,百关通畅”。南北朝的陶弘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导引资料辑录为专集的人,他的《养生延命录》把前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大量收入,其导引内容十分丰富。有十二种调气法,六字诀吐纳法,八势动功等,至今仍广泛应用。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孙思邈采药

到隋唐时期,导引养生术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确定为一种养生及医疗手段。由于朝廷的重视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隋唐时代导引术的发展达到高峰。隋巢元方的《养生方导引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摄养枕中方》都记载了许多导引养生的内容。孙思邈还是导引养生的积极普及和推广者。他在前人“六字诀”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12种行之有效的调气法,他还提倡健康人也应练用导引之术,用以健身和预防疾病。

节制房中术养生意识的萌发与盛行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这个还真有!

节制房中术养生是适应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社会需要盛行起来的。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注意到性生活对人体的影响。房中术的形成与道学家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房中术又名“玄素”之术,是当时道家的修炼内容之一。他们认识到节制性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的房中有八家,共有书186卷。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感兴趣自己去买

节制房中术养生形成后发展很快,唐代节制房中术养生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与唐代君王崇尚道教有关。另外唐代社会前期比较稳定,上至君主、王侯,下至士大夫、富豪,纵欲成风,疾病随之而起,客观上需要正确的性医学知识,导致节制房中术养生观念在唐代大为流行。

药物养生和食物养生术在宋代成为主流

药物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药物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是我国西汉以前药物养生的总结。魏晋隋唐盛行的服用金石,使养生越出正轨。到了宋代开始崇尚草木养生,许多养生方剂都用草木之药。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尖锐批评了服用金石长生不老的谬误,推崇动植物药养生,并批评了明中叶前药物养生中的不良倾向,提倡用无毒易食的补益类动植物延年益寿,推崇用辩证诊治疗的方法抗衰延年,使中医药物养生走上正轨,为药物养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中药养生

食物养生在《内经》中就有阐述,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写有《养性书》16篇,是我国最早的养生学专书之一,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专列第26卷研究食养食治,是现存最早的食养专篇,有许多食养原则和方法,为中医食养食疗奠定了基础。孙思邈广泛收集民间所传及实践所见,汇集成册,名为《补养方》,后来又由其门人增补为《食疗本草》,对食物的加工、烹调、食用价值皆予阐述,是我国第一本食养食疗专著。其后还有昝殷的《食医心鉴》、杨晔的《膳夫经手录》和陈士良的《食性本草》等都是对食养的研究。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膳食养生

宋代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研究素材十二谱,别具一格。林洪《山家清供》记载各种食品102种。宋代陈直,总结唐宋以来食养食疗方面的成就,撰成《养老奉亲书》,上卷专门介绍食养食疗的内容,记载的食养食疗方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对食养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老年养生术

老年养生术发展较晚,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养性》提出“养老大例”,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发展了老年养生术。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古代老年养生离不开孝道

到了明清时期,老年养生术体系逐渐成型。明代屠隆纬《遵生八笺》,引用道教养生之说,对四时顺养,饮食调治,起居全宜,药物补养的探讨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民间广为流传。嘉靖年间徐春甫撰《老老余编》两卷,讨论老年人的颐养问题,并把养生与“忠孝”联系在一起,对老年保健研究的开展起推动作用,明代御医龚延贤在《寿世保元》中不仅辑入了许多前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而且收集了大量延年益寿的秘方,他的另一部著作《衰老论》对衰老的原因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老年养生具有重要意义。明代另一位御医龚居中著《五福万寿丹书》、《红炉点雪》,从老人的居住、调摄、保形、节欲、按摩、功药等六个方面阐述老人养生原理,并详细记录了十几种导引方法。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少不食壮火,老不泄残精”说的就是老年养生

清代乾隆年间,曹延栋撰《老老恒言》,主张从节饮食、调精神、慎起居、辅导引等方面养生,内容丰富,方法简便易行,受到人们欢迎。

明清时期,一些非医学性的书籍也会讨论老年人的保养和长寿问题,如明代王象晋的《清寝斋心赏编》,清代马大年的《怡情小录》、袁润卿的《身世辑要》等,都谈到了许多老年人颐养的内容,这也是明清时期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

小结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综上可知,我国古代的养生理论可分为两个阶段,从秦朝到唐朝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养生方法主要是服用金石法、吐纳引导术、房中术;宋代以后,服用丹药逐渐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动植物类养生药的兴起和老年养生保健的确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服用金石、节制房中术皆可养生,说说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金石   道教   本草   炼丹术   方士   长生不老   道家   宋代   唐代   食疗   明代   中国古代   药物   老年   时期   理论   方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