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陶器,是用易熔的黏土掺和沙或碳末等制成坯料,再用火烧制而成的器具。是古代先民使用最普遍的生活用具之一。今日头条,小编和大家探析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说说陶器是如何表现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陶器的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彭头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复原图

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陶器,发现于湖南省澧县彭头山一处新石器遗址中。距今约9100—8200年左右。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多种多样,最有特色的是彩陶。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陶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彩绘图案,每组各两个,对称分布,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此外,在青海大通发现的舞蹈纹陶盆,以及在河南出土的鹳鱼石斧陶罐,都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1978年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陶罐

彩陶以外,以陶质或造型取胜的精美品类也比比皆是,如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的蛋壳黑陶,光亮如漆,厚薄均匀,质地细密,造型规整,最薄之处接近蛋壳而异常坚硬。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造型上来看,有的是动物形体的模拟,如鸮鼎、狗鬶、鸡彝;有的是人体的模拟,青海柳湾出土过造型奇特的拟人型彩陶壶,陶壶上除彩绘纹饰外,还贴塑出裸体的人形,还有的将壶口塑成人头的形状,圆鼓的壶腹就用来显示人隆起的腹部,好似一个孕妇。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马家窑出土的漩涡纹双耳彩陶罐

从纹饰上看,有的是动物纹,有的是植物纹,也有许多是动物和植物纹的简化或者是二者的变体,如三角形、方格纹、波浪纹、圆圈纹、网纹、锯齿纹、星行纹、花瓣纹等几何图案。这些造型和纹饰是先民们对自然和人自身仔细观察的结果。

陶器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陶盉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大放异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制陶工艺吸取了青铜制作技术的某些长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在福建闽侯黄土岗曾出土一批晚商至西周时期的陶盉,造型极为优美,而且还刻有精美的夔龙纹和几何纹。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河北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瓦当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主要向建筑用陶和冥用陶两个方向发展。当时各诸侯国大兴土木,亟需大量制陶材料。1959年在燕下都遗址中出土的一段陶水管,前半部塑成虎头型,造型生动逼真,鼻梁高俊,虎目圆睁,双耳竖立,代表着当时建筑用陶的工艺水平。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彩色兵马俑

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上的佳话。另外,由于用于人殉、牲殉现象的减少,人们便大多用陶器来陪葬亡人,冥用陶器制作变得讲究起来。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地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汉代冥用陶器的题材更加丰富,从日常生活常用器皿到房屋楼台、水井、灶台、乃至各种姿势的役吏、奴仆和乐俑,应有尽有。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宋泉林东汉墓出土的说唱俑

1963年四川宋泉林东汉墓出土的说唱俑,就是乐俑中的典型代表。陶工们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上身袒露、肌肉丰满、表情生动的说唱艺人形象。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唐代的三彩骆驼陶器

隋唐时期的三彩俑、武士俑、天王俑,也是陶器中的瑰宝。其中唐三彩以白色黏土作胎,施以含铅的黄、绿、蓝等各色低温釉,在750—850摄氏度低温下烧制而成,色彩斑斓,广泛地运用了印花、贴花、刻花、雕塑等传统技法,富丽堂皇。

唐以后,由于受到日益发展的瓷器的冲击,陶器的地位日益衰落,但历代冥用陶器都不乏精品。

陶器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生活场景复原图

陶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物,是中国先民的独特创造,陶器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民族文化特色代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表达了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人面鱼纹彩陶盆图案体现了陶工对点线面的熟练融合

一是陶器表达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和自身的朦胧认识。陶工们对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于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而人对自然的反映,增加了人的主体成分,这就标志着人在与自然的争斗中,开始萌发出“人”作为认识主体的朦胧认识。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开端。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先民制陶场景

二是陶器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精神风貌。从商周代汉唐时期的陶器造型来看,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和社会,人已成为陶器造型的主体。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表现出秦代军人英姿勃勃的形象,反映出秦国的强盛。又如汉代墓立俑、汉墓骑士俑、拂袖舞姬俑、乐舞杂技俑等,反映了汉代人们生活的千姿百态。再如唐代的文官俑、骆驼载乐俑、胡俑、高宝髻女士俑等,都是唐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艺术结晶。陶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体现了汉唐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人头型陶器盖

三是陶器体现了先民内心淳朴的情感和理想追求。历代陶器都强烈地体现了先民对人类美好生活的美化和赞颂,反映了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追求。不管是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舞蹈纹陶盆,还是汉代的拂袖舞姬俑、乐舞杂技俑,隋唐的三彩俑、骆驼载乐俑、胡俑,仔细品来,都是先民们对真实生活状态的写照和赞颂,体现了先民在劳动之余,对艺术文化的认识和创造,突出表现中国传统的“入世”精神,享受人间现实的幸福。古代先民不仅制作了实用俑、建筑俑,还制作了冥俑,冥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先民对来世的寄托,对来世幸福生活的追求。陶俑中体现的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颂和未来的期盼,都是中国古代先民内心淳朴情感的流露。

结语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陶器,虽然没有瓷器精致,但它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给人们提供了感受历史无穷魅力的实物载体,让人们在欣赏陶器的古朴与生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历史与现实原来是如此的贴近。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中国古代陶器的人文精神:先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艺术化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先民   陶器   美好生活   人面   陶工   彩陶   纹饰   汉墓   新石器时代   蛋壳   汉代   和美   中国古代   遗址   人文精神   事物   时期   造型   自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