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关于夏朝的论述

2019年8月投入使用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从部落到国家子目中关于夏朝作了如下的论述:“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很有可能”这样不严谨的词语在严谨的历史教科书中首次出现,这是编者的不小心还是有意为之?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绯闻遗存背后有何秘密?今儿小编带你吃瓜。

吃瓜准备:两个历史概念

一是夏朝,二是二里头遗址。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夏朝疆域图

夏朝,中国历史不得不说、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但是,夏朝却是一个没有多少考古实物出土的王朝,它仅仅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中和传说中。因此,历代关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性成为悬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被西方正统学术界所认同。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书影

为此,国家在“九五”期间,把“夏商周断代工程”列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重点任务是要理清夏商分界与夏代的历史脉络,经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考古发现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得出如下结论“夏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即公元前2017年至公元前1600年。然西方学者仍然用西方史学研究的标志,怀疑夏朝的存在,甚至主张中国东周以前无信史。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二里头遗址6号基址的平面图

二里头遗址,位于今河南偃师境内的洛阳盆地中,为中原文明的腹心地区。坐落于洛阳盆地东部、古伊洛河北岸的台地上,其西距汉魏洛阳故城约5公里,距隋唐洛阳城约17公里,其东北6公里处是偃师商城。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地理形势十分优越。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二里头遗址 绿松石镶嵌铜牌饰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经过50余年的持续考古发掘,遗址丰富的内涵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有众多的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揭晓: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近年来,在这块热土上,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出几个“中国之最”——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车辙痕迹、最早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以及堪称“超级国宝”的早期龙形象珍品——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吃瓜开始:“很有可能”从何说起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王国维

西方近代的考古学有一个标准,即“要证明一个远古文明,必须有考古学的证据。”这些考古学证据最好是金器、青铜器等金属物品。近代国内学者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简言之就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徐旭生

历史学家徐旭生根据“二重证据法”这一世界公认的学术正流,从文献资料考证了河南省中部的洛阳平原和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为两片夏氏族可能的活动区域。他亲赴河南省开展考古调查,在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1977年,夏鼐提出考古学上的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而邹衡也赞同“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并归纳了夏文化的三条鉴定特征:一是陶器多为圜底。二是二里头出土一件铜陶方鼎,意味着夏文化早期已经开始铸造铜器。三是礼器主要有觚、爵、盉等。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日本版夏王朝全胜时期地图

于是,我国学者多采用类比做出如此推演: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夏民族=夏国=一批有特色的器物分布=夏朝的疆域。这样的类比,最大的问题如林定夷所言,这不是逻辑推理,只是一种猜测。在此推演的顺序中,我们没有办法以一批器物类型作为前提或证据,依次推导出夏族、夏国以及夏代疆域等结论来。因为这些概念所指对象的性质不同,彼此无法对应与重合。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大禹治水

在夏朝享国400多年的历史里,除了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不多的几个故事以外,夏朝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缺少了故事的历史,就如同一幅没有多少血肉的骨架,总是索然无味的。在后世诸多的田野发掘中,和远古唯一联系紧密的文物记录,似乎与夏朝也缺少对应。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夏朝疆域图

综上,统编教科书编者在论述夏朝历史时,认真审视了学术界的争论,“很有可能”这样不严谨的词语在严谨的统编历史教科书中首次出现,有了“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这样的论述。

吃瓜思考:绯闻遗存与疑罪从无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国家又开展了一项多学科结合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该项目2018年5月28日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后期的都城等结论,可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遗存的铁证论述云里雾里,史学家对此依旧半信半疑。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疑罪从无论断:没有证据证明夏朝不存在,所以夏朝存在

于是最近有学者在文献证据和考古研究尚未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著书立说,明确将夏代赋予“信史”的地位。其理由是“疑罪从无”: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某一种古书、某一条记载是错误的或者伪造的,那么就应该相信其为真。目前,从考古学文化的序列而言,夏代的物质遗存已经被找到,问题只是如何分辨。而通行的办法是将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来研究。简单将二里头文化与文献中的夏代对应,进而证明夏的记载为信史,这一研究方法也难令人信服。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夏文化与二里头遗址

夏文化与二里头遗存,或许正如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编者论述的那样“很有可能”,看似不严谨却很严谨,既不否定也不肯定,等待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论证。

吃瓜结语:情怀和科学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G. R. Willey)曾说过“考古学是一门难以捉摸的学科。任何坚持某种记录绝对可靠的人,很可能是想欺骗别人,也绝对是在欺骗他自己”。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美国哈佛大学教材有关夏朝历史的论述

关于夏文化与二里头遗存,带着沉重的怀古情怀来观察和评判现实?还是带着强烈的民族情结来妄下结论?抑或带着虚心态度来继续研究?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 北京:三联书店,1999.

2.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 考古,1959(11):593.

3. 陈淳.科学方法、文明探源与夏代信史之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3):128-140.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瓜,绯闻遗存背后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夏朝   遗存   偃师   遗址   信史   夏代   夏商周   王朝   洛阳   考古学   疆域   考古学家   论述   绯闻   严谨   教材   秘密   高中历史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