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说起北京的佛教寺庙不得不说一说法源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法源寺不但历史悠久,还和古代帝王和名人义士颇有渊源。又因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噪,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达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的名称。

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

辽清宁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这便是关于法源寺的历史,能被王侯将相所看重,可想而知在过去的那些朝代中,法源寺在北京众多寺庙中的地位之高。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虽历经千年兴衰,至今仍保存着完整周正的中式寺庙建筑布局。

山门由正门和两座侧门组成,门外南侧有一座砖雕影壁,上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其前为一片绿化广场,广场正中比邻南横西街处树有“唐悯忠寺故址”的纪念石幢。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进入山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殿前一对铜狮为清雍正年间所造,与颐和园东门前的铜狮很相似。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殿前有数块铭碑,东西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后的五座殿宇均有东西配殿或配房,各自用廊庑连接围合,形成了五组院落。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第二进院落内的是大雄宝殿,它是法源寺的正殿,殿前东侧的三座御碑,分别为明万历、明正统、清雍正年间所立。大雄宝殿内现存的两座卷叶莲瓣石柱柱基,是唐代建寺时的原物。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在大雄宝殿台阶下,有三座御碑。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一书中,描写了梁启超和谭嗣同在法源寺相识后,在这三座御碑前与佘法师和小和尚普净交谈。而据史书记载,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后,也曾停灵于法源寺,据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考证,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如今也被历史的时光隧道锁闭,可见这渊源之深。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殿内正中供奉着明初制作的毗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合称“华严三圣”像。与“华严三圣”平行的,左侧供药上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像,右侧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像。它们与文殊、普贤一起,又合称为“八大菩萨”,但与常规不同的是这六尊菩萨手印各异,而且都端坐在麒麟或大象驮着的莲花宝座之上。此外,在大殿的两厢还分列着清代木雕贴金的十八罗汉像。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第三进院落的主殿为悯忠阁。唐末在这里建造了三层巨阁观音阁,起名为悯忠台。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和史思明曾先后在悯忠寺寺前左右各建木塔一座。唐中和二年(882)塔被焚毁,景福初年节度使李匡威在寺内添建了一座面宽七间、高三层的观音阁,内塑观音立像,但并未恢复双塔。现在的悯忠阁,是在悯忠台的基础上重建的。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第四进院落的主殿为毗卢殿,又称净业堂或大遍觉堂。殿前有元代的大石海,雕刻海水江崖、山海龙马及八宝(吉祥八清静)等图案,精美绝伦。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殿内供奉着总高5.65米的明代铜质五方佛像,极为罕见。造像实高4.58米,其上层为安坐在须弥座上的毗卢佛;中层为东西南北四方佛;下层为千瓣莲花宝座,每瓣上雕一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景象,表示佛之诸多化身都围绕依附佛的法身。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毗卢殿的大石海及双层底座说起来还很有来头。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在摆放在广寒殿用作酒缸的渎山大玉海在明代流传到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后来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发现了大玉海,并将其运到北海团城的承光殿中安放,但底座留在了真武庙。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帝下令按照大玉海的样子雕刻了一个石海放在真武庙原先的底座上。石海外壁雕有翻腾的海水纹及海兽、海马、蛟龙、寻海夜叉等图案。1980年,重修法源寺时,将大石海及双层底座移放在法源寺的毗卢殿前。因此大石海是清代的,但底座却为元代的。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第五进院落的主殿是大悲坛又称观音殿,面阔五间,殿后接抱厦一间。殿前对联为乾隆皇帝撰文手书,题为“华雨静飘空色外,心珠常印摩尼中”。

该殿供奉的都是观音像,形态各异,共有7尊。殿正中是三尊明代的木胎干漆制的大士像,中间为圣观音,左为十八臂的准提观音,右为自在观音。在殿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两尊,左侧是送子观音与众宝观音,右侧是绿度母与千手千眼观音。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藏经阁位于最后一进院落内,亦作为法堂,是座二层楼的建筑,面阔为五间。楼上保存了各种版本的佛经典籍,不仅有唐代和五代人抄写的经书、宋版开宝藏、元代普宁藏、明代南藏和《贝叶经》,还有传世唯一残本武林藏和清代龙藏等珍贵的版本和善本经书,是中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机构之一。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便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槐,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现在的法源寺香火鼎盛,每逢佛教节日和初一、十五都会举行佛事活动,或应施主要求举办放生法会等,法会均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进行,多为放生鸟雀和鱼龟,并有功德刊印的佛教书籍免费奉赠结缘之人,法源寺确确实实堪为崇佛之人所敬仰之地、法海之源。

历史悠久的古刹,因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名声大噪,游客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北京   佛教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大雄宝殿   古刹   山门   元代   院落   底座   唐代   明代   历史悠久   清代   寺庙   菩萨   名声   观音   作家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