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话说山神庙

在大东区小津桥路,有个小小的寺庙,宛如一古朴的四合套院。前进为山门,进后为正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占地只有964平方米。庙前有一对精工雕刻的石虎守卫在左右,煞是威风。山门檐上,高悬着一方匾额,上书三个金光闪闪的字“山神庙”。

「沈阳掌故」话说山神庙


这个寺庙虽小,名声颇为显赫,在东北地区,远近驰名。清朝乾隆、嘉庆、咸丰三代,就为它树碑5甬。民国年间,从1918年到1944年,又有人为它献了“山神庙”、“神威显佑”、“慈航普渡”、“英风万古”、“观音寺”五大匾额。

据佛教档案记载,这个庙是清乾隆二十年僧照辉募捐修建。说到建庙,还有一段传说:人参是东北名产,当时盛京城内一些满族的商富户,想采参牟取暴利,每年都廉价雇佣一批穷人去深山老林挖棒槌(采参)。进山一次,往往要两、三年时间。山高林密,凶禽猛兽猖獗,伤人之事时有所闻。穷人进山,总盼平安归来,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的痴想中。而“虎乃鲁中之王”,他们也想借“山大王”的威风降服猛鲁,故建了一座山神庙,供了两只石老虎,在进山前虔诚地向它们祈拜,所以,山神庙也呼“老虎庙”。最初建的山神庙,只有正殿三间:东首是五道,西首是土地,正中是山神。乾隆十年。第一次进山采参的穷哥们平安地回来了,为叩谢神恩,扩建了东、西配殿、山门和两侧角门,并为山神树碑。

民国二十四年,庙里来了个颇有名气的主持僧,名叫觉明,他把山门改建成三间,把山神、五道、土地、判官、小鬼等请了进去,称为前殿;后殿正中安放了观世音菩萨塑像,东立护法韦陀,西立童子,从此庙宇改称“观音寺”了。

山神庙建立以来,五易僧尼,即觉明、修智、修茹、能容、能纯,他们相继陪伴青灯泥偶,过着寂寞清苦生涯。如今,修茹和二“能”仍健在,在党的宗教政策关怀下,安度暮年。

作者:胡乔;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山神   慈航   普渡   咸丰   嘉庆   满族   乾隆   配殿   掌故   正殿   匾额   平安   山门   威风   寺庙   民国   旅游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