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汤平牌儿与睹娃易

当你走进一个回族家庭,你会首先看到那家庭的门首悬挂着一块蓝色的长方形的小匾额,上面写有曲曲弯弯的阿拉伯字或古波斯文,这个叫作“睹娃易”,当你走近一个回族游卖食品的摊亭,除了能看到“睹娃易”,还能见到一个写有“清真”或“西域回回”的木牌,这个称做“汤平牌儿”,事实上这个称呼已经不确切了。

「沈阳掌故」汤平牌儿与睹娃易


睹娃易,这三个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求祈的意思。上面的文字内容多半是古老的宗教语言“主哇,您是安宁的,安宁归结给您”,“主哇,把吉祥(安宁或恩典)下降到这个宅子里吧!”而现在的睹娃易文字内容增加了不少的新意,特别是国营商店的睹娃易,对于阿拉伯国家的外宾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呢。比如沈阳的回民商店,它的外门上写的是“这里所卖的东西都是清真的”;店内的睹娃易写的是“这里的点心是伊斯俩目的”、“这里卖的是牛羊肉”。这就等于告诉顾客:“这是以真主的意志经过阿訇动刀而宰的牛羊肉”。

睹娃易的悬挂对于回族人来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于沈阳及东三省的回族更是如此。

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也有睹娃易的使用,然而他们的使用,仅仅像汉族人家的“喜”字或“福禄寿”之类的字块一样。起初回族人也是把它写在纸上,逢年过节或婚嫁之时,暂时把它张贴在房舍内外,让它随着字贴色泽的淡薄而自行脱落。可是当回族人发现自己的同族居住十分分散,为了使异乡的同胞发现自己,便想方设法让它成为标记而置于门首。如此之后,便使用本质、铁质、珐琅、搪瓷等,使之长久存在。至于它的色泽,依然是阿拉伯沙漠中象征植物生命力的蓝色和象征纯洁的白色。

地处沈阳和东三省的回族,历史地形成了孤独的心理,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远离西域的,因而他们也清楚地估计到通过睹娃易标榜自己的意义。当然,如果通过睹娃易而使来自异乡的同族同胞获得一点解决食宿的方便,更是很大的乐事。

「沈阳掌故」汤平牌儿与睹娃易


再谈谈汤平牌儿。游卖食品的回民小摊亭,总要用一块木牌儿,写上“清真”或“西域回回”,把它称做汤平牌,事实上回族人洗礼所用的“壶”称做“汤平”,而“牌”才是指那写有“清真”或“西域回回”的木牌儿。如此看来,这是两件器物的合称,现在是汤平不见了,光剩了牌儿,可人们还是依旧叫着合称的名字。

回族人是很讲卫生的。旧时候不要说塑料、就是白纸也很少,在小亭上购买食品的人可以说多数都是为了充饥,尽快食用才好。汤平的作用就在于能当场净手,当场可以进食。大概是有了消毒的包装纸之后吧,汤平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退出了小排亭的历史舞台。

作者:常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阿拉伯语   回族   西域   门首   阿拉伯   木牌   掌故   阿拉伯国家   牛羊肉   回民   回回   清真   色泽   安宁   意义   食品   旅游   沈阳   汤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