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当寒冷降临,人的皮肤、血肉悄然发生变化的同时,人心也会变……

一场愉快的聚会之后,19岁的女孩儿隆梅尔却失去了手脚。

这个改变了她一生的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013年12月的一个夜晚,隆梅尔和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因为高兴,她还多喝了几杯酒。

聚会结束后,隆梅尔已经有些醉了。朋友担心她独自回家不安全,于是开车送她回去。不过,朋友并没有将她送进屋里,而是将她放在了屋外,离家还有几步路的距离。

当时,见她能自己慢慢往屋里走,朋友便放心地离开了。可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在酒精的作用下,隆梅尔醉倒在家门口,完全昏睡过去了。

那晚美国德卢斯的温度是-18℃,虽然隆梅尔穿了不少,但手脚均遭受严重冻伤。被人发现的时候,她的双手因为水肿而胀大了三倍。尽管医生对她进行了急救,但她还是被切除了双手的十根手指,以及一只脚的全部脚趾。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原本健康美丽的隆梅尔,却在一次冻伤中失去了手指和脚趾 图源:参考资料7

天寒地冻会引发什么样的悲剧?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也提供了一种可能。

电影中埋伏的一条隐藏剧情线,就是在罕见的暴风雪后,一群陌生人被困在了大雪里,窝在一辆抛锚的大巴车中取暖求生,半个月后,其中一名女性人间蒸发,而剩下五个人则奇迹般生还。

这位女性去了哪里?电影中虽然做出了解答,但却留了个细思极恐的细节。五个人中,有两个人因为严重冻伤,获救后接受了截趾手术。为什么说这个细节细思极恐呢?因为当这名女性被驱赶出大巴车,在冰雪之中瑟瑟发抖着呼救时,有人离开了大巴车,向她走过去。这个人来势汹汹,手里还拿着“凶器”。

但这个“凶器”似乎有穿帮的嫌疑。因为两个特写的镜头,看起来同样都是“手持凶器向女人走过去”的场景,但镜头中的凶器却出现了两种,一次是木棍,一次是匕首。

真的是穿帮吗?并非如此。暴风雪中,如果只是一次短暂的外出,不至于让他们冻伤得如此严重。那么,结合车上完全不足以支撑半个月的食物和五人全部生还的结果,让他们在户外待了很久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失去脚趾的细节,是这个陈年旧案的一个关键线索。 图源:《秦明·生死语者》剧照

那么,什么样的冻伤,会让人失去脚趾?人体冻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从法医学的角度,对冻伤进行一次简单的科普,看看这些隐藏在剧情外的知识点,你是不是都已经了然于胸啦。

1

在大夏天里说冻伤,感觉有点不合时宜。

回想一下,冬天寒风凛冽,出门也是一种痛苦的选择。如果在户外走的时间足够长,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鼻子和耳朵都被冻得红通通的,如果没有戴手套,走在路上还要拿着手机打电话,那一个电话下来,手指也早就冻僵了。

为什么我们最容易受伤的地方总是手脚和耳朵这些地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冻伤是怎么产生的吧。

冻伤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血液流动不足,导致细胞外液甚至细胞内液形成冰晶。这时细胞可能出现脱水、酶活性降低等情况,最终导致细胞坏死。换句话说,温度能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

通常被冻伤的部位,会有发红、苍白、皮肤僵硬、麻木等反应,如果造成了感染,还可能出现糜烂。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还可能出现局部坏死,甚至冻死的情况。另外,当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后,血管会进行扩张,可能出现局部渗血、水肿等损伤。简单地说,冻伤就是因为体温降低,低温损害致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后,出现的组织损伤或组织坏死。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女画家被推出了大巴车 图源:《秦明·生死语者》剧照

当然,在体温从正常降至身体出现冻伤的过程中,人体系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如同电脑需要操作系统来管理硬件与应用,人体内也同样有一个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的体温被设定为37℃左右。

如果系统检测到我们的体温偏离这个温度,就会把“体温出现波动”的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当这个名叫“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中心收到“体温出现波动”的信息之后,就会通过改变人体内的结构来调整体温,包括汗腺活动状态、血管收缩及舒张、血液粘稠度等等。

当然啦,每个人的平均体温其实都有所不同,这和每个人的机体情况有关。就像昼夜存在温差一样,人的体温其实也有类似的规律。另外,性别、年龄、肌肉活动等因素也会影响体温,比如情绪激动的人,体温就会比情绪平稳的人更高。所谓“心静自然凉”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的温度其实是在不断调节的,以此维持相对的稳定。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这些调节包括产热和散热。

首先是产热。除了有我们都知道的营养物质代谢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外,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负责代谢的器官也会努力工作,产生热量。比如代谢水平高的肝脏产热量也高,流经肝脏的血液温度能达到38℃左右。之后,这些热量会通过循坏的血液传递到体表。另外,骨骼肌屈肌和伸肌的不断收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抖,也是可以产生热量的。

既然人体内不断在产生热量,为了不让自己热死,就要有相应的散热系统。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部位就是位于我们体表的皮肤了。前面我们提到,热量是通过血液循环传递的。当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得到体温下降的信息后,就会通过收缩或舒张血管的方式,来控制血液流动。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血液循环系统控制散热量。

但如果环境温度持续较低,人体的自主性体温调节已经无法让体温维持正常,并且我们也不能通过添加衣物、开暖气调节环境温度等行为来恢复体温,那我们的身体组织就可能会出现损伤。

2

不过,从我们前面提到的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来看,决定冻伤是否会出现的因素还是挺多的。

首先就是环境因素啦,体温的流失速度也会受湿度影响。水的热传导速率比空气更高,所以在同样的温度下,空气湿度大的南方小伙伴们比空气干燥的北方小伙伴更觉得冷。

另外,呼啦啦的风也会提升散热速度,冷得更快。比如很多人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风扇面前吹风……

那么,在同样的低温环境里,哪些人会更容易被冻伤呢?

首先是老人和小孩。在科幻电影《后天》里,全球气温骤然下降,幸存者们躲进了图书馆,这时候,比较有奉献精神的人,就会将保暖的衣物先披在老人和孩子的身上。因为老人和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更低,在严寒之下,他们更容易受到温度下降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年纪太大和年纪太小的人都不抗冻。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电影《后天》中,为了御寒,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 图源:豆瓣电影

第二种容易被冻伤的情况就更好理解了——穿太少的人。如果在大冬天,光腿穿裙子的,一定比穿保暖裤的更容易被冻伤。衣服可以减少人体热量的丢失,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冻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好穿暖,全身“武装”到牙齿。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大东北人民的过冬方法,从头到脚,帽子、口罩、围巾、羽绒服(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穿貂)、手套、羽绒裤、棉鞋,几乎每个东北小孩都经历过大冬天上厕所时,由于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手速太慢而无比着急的童年吧(笑)。

第三种因素就是服用酒精和部分中枢抑制类镇静药物的人了。我们总说喝酒可以御寒,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喝了酒之后,血管受酒精作用扩张,当时确实会觉得热。可血管扩张之后散热就增加了,热量流失速度变快,体温反而会降低。所以要是再有人告诉你“喝酒御寒”,就狠狠地吐槽回去吧(突然感觉自己被骗了很多年)~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所以《新亮剑》中李云龙团长让士兵喝两口酒暖暖身子这样的剧情,其实都是坑啊! 图源:《新亮剑》剧照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个人身体情况了。比如脂肪比较隔热,所以胖子比较抗冻(我真的没有用老秦做例子!),相比而言瘦子就不耐冻了。另外,空着肚子没有食物提供热能,或者有外伤失血甚至患有糖尿病等疾病,低温防御能力也会更低一些。

3

那如果我们进入了低温环境,而防寒措施不够,这个过程中,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的体温一般在36~37℃,体内的能量代谢比较稳定,骨骼肌也比较松弛。由于进入低温环境,我们的皮肤感受到阵阵凉意,这时候皮肤受到低温刺激,肌肉就会出现战栗。

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身体里的代谢率就会增加,加快葡萄糖燃烧,增加体内产热。而在这个阶段里,因为器官活动增强,就会出现心跳剧烈、呼吸变快等现象。

与此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也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来减少散热。首先,暴露于体表的耳鼻、手足等部位,有很多细小的血管,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从动脉流向这些小血管的血液温度会逐渐降低。这样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体的脏器能够正常运作,毕竟保命要紧~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耳鼻、手足等部位逐渐缺血。另外,因为四肢散热较快,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血管周围的细胞被逐渐损坏,这些部位随即会出现冻伤。

因此到了冬天,我们的手指、脚趾,还有耳朵,更容易出现冻疮。而在严寒环境里,这些部位也更容易因为严重冻伤而坏死,这也是电影《秦明·生死语者》中雪山幸存者们的共同遭遇。

在这个阶段,如果可以脱离低温环境,那么受到的冻伤通常不会太严重。

反之,四肢流向脏器的低温血液会逐渐影响脏器和大脑活动部分,人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都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呼吸变浅、痛觉丧失,甚至反应迟钝等情况。这之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也会出现衰竭。当器官慢慢停止活动,就会造成冻死。冻死的发生速度比较快,通常尸体表面只有早期冻伤的现象,一般很少出现全身冻伤的情况哈。

如果只是轻微的冻伤,比如皮肤只是有些红肿充血,坏死的组织不多,那擦擦药,等这部分组织自行溶解吸收或者脱落,就可以痊愈。

但要是冻伤严重,组织内的血液循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纠正,缺血状况无法好转,组织就会出现大面积坏死。大量细菌开始繁殖,病菌及毒素随着血液而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就可能引发败血症而致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只能先切除坏死组织,避免全身感染。

本文开头提到的隆梅尔以及电影《秦明·生死语者》中的几个人,就属于这类情况。由于冻伤严重,他们的手指和脚趾完全失去了感觉和机能。当冻伤面积较大,已经完全坏死时,就只能进行切除手术了。

4

虽然目前是夏天,我们几乎不会进入足以冻伤我们的低温环境中,但一些朋友可能喜欢到高原雪山之类的地方度假避暑,所以我们也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敲黑板了各位!)

在进入低温环境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例如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低温中的体表面积,衣着注意防寒、防湿等,还得准备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有抗菌成分和皮质甾类的软膏。为了避免意外,最好再带点干毛巾和备用的防寒衣物。一些可能会遭遇酷寒天气,需要在严寒地区工作的人,例如边防军人,最好也先进行耐寒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细思极恐,暴风雪后被困了半个月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为了御寒,电影中的一群人躲在一辆破损的大巴车里 图源:《秦明·生死语者》剧照

但如果真的产生了冻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进行急救或治疗呢?

首先我们要脱离低温环境,特别注意湿冷的衣物,如果不好脱,可以用40℃左右的温水解冻至能够脱下,或是直接剪开。

最好的复温办法是用40~42℃恒温的温水浸泡肢体或全身,充足的水量可以使体温在15~30分钟内迅速提高至正常。水温不能过高,温差太大可能会造成烫伤。

如果没有热水,干毛巾、毯子一类的就派上用场了,起码能先减少散热。或者,将伤者受冻的肢体放入施救者的怀里或腋下,也是一个复温的办法。

在等待救援同时,我们也可以轻轻按摩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帮助血液恢复正常循环。

要是冻伤严重,请一定向专业的医护人员寻求救助,或者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损害。

要是伤者情况严重,可能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这时要及时对他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进行急救!

在处理冻伤的时候,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还请大家一定注意了:

1.在复温之前,损伤的情况不容易判定。所以先不要对伤者的肢体进行大幅度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2.禁忌使用雪搓、火烤、给冻伤者喝酒等行为恢复体温,更不要用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冻伤部位。你以为你在加速细胞活动,增加产热,但其实是在加重伤情!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希望大家在面临低温环境前,先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要是真的遇上冻伤,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哦~

参考资料:

1.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王保捷.法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徐英含.最新法医病理学[M].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6

5.闵建雄.法医损伤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6.朱大年,王庭槐. 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搜狐:女子醉倒街头冻一夜 手指脚趾因严重冻伤被切除

本期编辑团:主稿-熊猫;审稿-齐敬、包包;顾问-笑言;质检-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冻伤   中枢   脚趾   低温   热量   北京   损伤   体温   暴风   血管   部位   血液   温度   人体   情况   环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