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本期供图画手@猫积极


自从老秦的消防员造型曝光后,大家对老秦在电影《秦明·生死语者》中客串的戏份也是格外关注然而——

视频加载中...

很多芹菜看到这里,已经是一片哀鸣。不过没关系,在电影的彩蛋里,我们的秦月半童鞋还是会露面的,请大家注意不要太早离场,抓住这个大彩蛋(笑)

从预告片来看,正片中的火场戏,几乎是一闪而过,没有太多细节。

电影中秦明带领法医小组,在火光冲天的现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对尸体进行现场检验。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这一幕让人震撼的同时,也给很多芹菜留下了思考题:

当法医遇到正在燃烧的现场时,他们一般都要做些什么?现实中法医的工作风险也这么高吗?老秦被删掉的这场客串戏,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科普科普~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火场现场,是每个法医都经常遇见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当法医可以进入火场的时候,消防部门一般都已经灭完火,并清理完现场了。所以老秦原本要客串的消防队员,就是负责灭火和清理现场的角色。

那么,如果遇到正在燃烧的现场,法医发现火场中有尸体,会像电影片段里表现的那样,留在现场赶紧解剖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保护尸体,只有等火灭之后进入,第一时间移出尸体。毕竟,法医的生命更重要。没有特殊的必要的话(比如电影中的桥段,法医很有可能是在现场的尸体上发现了可疑的迹象,所以当机立断,通过“掏舌头”的方式,快速提取死者的全套内脏,以备后期的组织病理学检验,以防止一些细微的变化被忽略),是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留在现场进行解剖的。

但就算火势被扑灭之后法医才进入现场,也不代表着现场就是安全的。

对法医来说,这类现场最大的危险主要来自坍塌。老秦他们进入现场时,会被要求戴上安全帽。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曾经有一次,老秦进入一个燃烧后的现场房屋时,烧毁的吊顶忽然坍塌下来,砸中了一名勘查员的脑袋。幸亏吊顶不重,勘查员还戴了安全帽,才没有受伤,不然就容易酿成悲剧了。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了,如果一把火把尸体烧毁了,法医能发挥的作用是不是就很有限了?法医还能怎么从烧毁的尸体上找出真相呢?

要解答这道题目,我们需要先了解下,烧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法医学上,烧死是指以火焰、高温固体、强热辐射、电火花等热源所致的损伤导致死亡的一种死亡分类。但是火场中被烧死的人,并非都是因为火焰直接作用而导致死亡的。火场中的尸体,死亡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1.窒息或中毒。在火场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这些气体使得受害者不能呼吸,迅速窒息死亡。另外,火场中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化工产品燃烧后的产物),这些气体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内窒息,或者中毒。

2.烧伤致死。受害者体表被广泛烧伤后,剧烈疼痛或失血失液导致神经源性休克或者创伤性休克,从而死亡。机体内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钾,机体也会因为高钾血症导致心跳骤停而死亡。即便是当时被救,体表大面积创伤的受害者,还会因为并发症或者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

3.在火场中,还会经常发现由于现场物品倒塌、高坠等原因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死亡。或者因为过度惊吓导致原有疾病急性发作而猝死。

面对火场中的尸体,法医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判断死亡方式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最先分辨死者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

喜欢历史事件的同学都知道,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就掌握了分辨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的办法。那就是著名的“张举烧猪”的故事。

现代的法医,也仍然沿用这种办法,会观察火场尸体的气管内侧,看有没有附着烟灰炭末,有没有热呼吸道综合征(呼吸道存在烧伤改变,比如喉头水肿,黏膜充血、出血、坏死、水泡,产生白喉样假膜,容易剥离等等),从而判断在起火时,死者还有没有呼吸。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被烧毁的超市里,法医小组意识到这具女尸的死状并没有那么简单。图源:典藏版《无声的证词》

举一个老秦小说《无声的证词》里的例子。在“埋尸超市”一案中,尽管尸体全身重度炭化,呈斗拳状,看起来有非常大的尸检难度;但秦明在检查尸体鼻腔内时,经纱布擦拭未见灰烬、用力掰开已经形成尸僵的下颌关节,用光源照射死者的口腔时,口腔内壁未见明显灰尘黏附,舌下也未见明显灰尘黏附。

所以初步怀疑死者是被死后焚尸。后面的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那么,有人可能要追问了,如果火场中的尸体没有头颅呢?是不是就没办法检查鼻腔、口腔和舌下了?

首先,呼吸道不仅仅包括鼻腔、口腔这部分,而且,除了观察呼吸道,为了稳妥起见,法医还会观察死者未烧毁的皮肤是否存在烧伤的生活反应,是否存在休克肺的表现,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高不高等等。

如果死者不存在上述改变,法医就要进一步去研究死者究竟是怎么死的,也就是去寻找其他可以解释死者死亡的死因,是外伤、机械性窒息,还是中毒。在寻找到死因后,再分析该种死因能不能用火场中的情况去解释。

如果不能解释,那么这可能就是一起命案。

当然,死亡方式的确定,不能仅仅依靠法医。毕竟火场中的尸体,通常损坏比较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法医的判断。对于火场中尸体的死亡方式的确定,还要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进行。

所以,命案调查,一般都是团队合作来完成,不可能依靠单独一个警种来承担所有的工作。我们在大电影里看到了法医的敬业和努力,也要看到,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其他岗位的警察也在努力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火场中的情况往往非常复杂。图源:电影《摩天楼》剧照.豆瓣电影

事实上,在火场中发现尸体时,除了调查死因,法医还有另一项工作——个体识别。

比如在大型火场中,多人死亡。而且因为受害者生前躲避大火,尸体可能都会在一个角落堆积。加之衣物烧毁、面容烧毁,个体识别会成为法医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不过在DNA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很好解决了。

但是在一个野外火灾现场,一个不知道身份的人员死亡,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这个人的身份,那依旧不是易事。

这就需要法医运用起自己的压箱底的技术,推断死者的性别、年龄、身高甚至体重,从而缩小排查范围,尽快发现死者的身份。在这种时候,发现死者随身携带的金属件,甚至衣物的残片,有的时候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最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如果不幸遭遇火场,该如何自救呢?

火的杀伤力很大,所以一旦遭遇火灾,首先是要想办法脱离火场。火场中最常见的死因,是窒息或者CO(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在浓烟滚滚的火场中撤离,先是要用毛巾沾水捂住口鼻,然后弯腰行走撤离。

火场中,经常会有高坠致死,那是因为人们对火和烟的恐惧,慌不择路,甚至从高楼跃下。所以,如果是被困在楼上,逃生通道已经被火焰封闭,那么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是最好的办法。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如果你不是巨石强森,这种高难度还是不要轻易挑战了。图源:电影《摩天营救》剧照.豆瓣电影

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冒险一跳。因为三楼以上坠落,生还的概率就已经小了很多。

如果楼层不高,最后一刻逃无可逃,也可以使用布袋、绳索悬吊的方式逃离;又或者把被褥全部扔下,作为落地的缓冲。不过还是建议,不要轻易使用此方式哈,这是不得已的最后一搏。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平安。夏日炎炎,天干物燥,更要注意防火哦!

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看电影,如果在电影里发现更多有趣的隐藏法医知识点,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哦!

资料来源:[1]法医秦明2019年即将出版的科普书:《逝者之书》[2]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典藏版《无声的证词》[3]题图/文中插图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秦明·生死语者》电影本期编辑团:文稿-包包;质检-天空特别鸣谢:感谢老秦接受小编的提问与采访
电影《秦明·生死语者》被删的火场片段里,法医到底在干嘛?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更精彩的#离奇案中案#,敬请关注6月14日上映、由法医秦明小说《尸语者》改编的#首部法医秦明大电影#《秦明·生死语者》

本文系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火场   法医   氧化碳   证词   电影   鼻腔   死因   呼吸道   烧伤   死者   受害者   尸体   片段   生死   现场   方式   发现   旅游   秦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