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有读者曾经问我:老秦,我看到有人说,人的瞳孔也是照相机,有时死前最后看到的东西会在瞳孔里,这是真的吗?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传言不会感到陌生,在影视剧中也时常出现类似的场景。

如果你看过金超群主演的93版《包青天》,就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包大人从死者的眼睛里看到凶手的样子,王朝、马汉等人很快将凶手缉拿归案。

那么,人眼真的可以记录死前看到的最后一幕吗?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人眼。对人类来说,眼睛是视觉器官,通过它可以感知明暗,可以了解外在的世界。

我们知道,眼睛的外形近似球状,所以也叫眼球。眼球的结构很复杂,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包括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

相信大家在中学物理课上,已经知道眼球成像是遵循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忘了,那么不妨来复习一遍吧。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图1:眼球断面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促成眼球凸透镜成像的关键部分,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是一个类似双面凸透镜的透明组织,通过韧带固定,介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线透过晶状体,最后在视网膜的细胞层上形成倒影。视网膜成像通过视神经转变为电信号,再投射到大脑相应的图像整合区域。

但是,人死以后,视神经无法完成神经冲动的电信号传递,大脑死亡也无法完成图像整合。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就算凶手站在死者眼前,图像也是无法留在眼睛里的。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图2:眼球成像原理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既然物体的成像是投射在视网膜上,那么瞳孔在整个视觉成像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眼球中虹膜中心的那个小圆孔就是瞳孔,直径大约是2.5-5毫米,它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造成的光线差异,根据光线强弱不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支配虹膜中的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来使得瞳孔缩小或开大。它的具体表现是这样的:

当眼球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时,围绕在瞳孔周围不足1毫米宽的瞳孔括约肌,会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缩小瞳孔,减少进入眼球的强光;当光线昏暗的时候,为了避免视物模糊,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就会受到交感神经的支配,使得瞳孔开大,以便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

由此可知,我们所看到的影像并不是投射在瞳孔之上的。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那么,开头提及的死者瞳孔能记录死前所见事物的传说,又是怎么来的?

死者瞳孔能记录死前所见事物,这个传说始于何时,至今已不得而知。但不排除这个传说始于《三侠五义》,也就是93版《包青天》的原著成书的清代,甚至更早的年代。

《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本法医学著作,归纳总结了不少验尸的方法,也为后世验尸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

在《洗冤集录·卷之二·八·验尸》中就提到,尸检时不可遗漏的头面部位置,包括(有无髻(jì)子)发长(若干)、顶心、囟(xìn)门、发际、额、两眉、两眼(或开或闭,如闭,擘(bāi)开验眼睛全与不全)、两鼻孔等。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洗冤集录》,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图源:新浪网

但在古代,民众基于对尸体的禁忌,不仅对尸体敬而远之,而且对验尸工作也不甚了解。换句话说,就算古代民众看到验尸官或者仵作撑开死者闭合的眼睑进行检查,也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这种神秘感在真凶被抓获的时候,就会促使民众将事件讹传为:是死者的眼睛记录下凶手的影像,验尸人员看到了该影像,知道了谁是凶手而破案。

尽管死者瞳孔不能记录下其死前所见的事物,但时至今日,死者的眼睛依然是法医必须检查的部位。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那法医究竟可以从中读到哪些信息呢?

之前看过小站更新人死后的12小时内,会发生哪些逆天的变化?的读者一定知道,查看死者眼睛首先是能得知死亡时间。

人死后眼角膜细胞内粘多糖的水合作用受阻,水分增加,角膜的透明度逐渐降低,直到最后的完全不透明。根据角膜的混浊程度,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死亡时间。

其次是能得知死亡原因。读过“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读者,对“机械性窒息”这个名词一定不会陌生。

勒死、缢死、扼死、闷死等,都可以造成机械性窒息死亡,这时尸体一般出现的征象有:右心及肝、肾等内脏淤血;肺淤血和肺气肿;内脏器官的浆膜和黏膜下点状出血;尸斑呈暗紫红色;颜面发绀(gàn),肿胀;口唇、指甲紫绀;同时还伴随着面部皮肤和眼结膜点状出血。

CCTV-12频道的“天网”系列节目中有一期是《停止呼吸》,讲的是一个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案例,凶手的作案手法就是我的书《第十一根手指》第二案“纸面青尸”中提及的“贴加官”。法医根据死者头面部皮肤和眼结膜的点状出血,推断出《停止呼吸》的受害人是死于机械性窒息,并结合其他的证据,最终断定真凶。

还有就是能从中判断尸体曾经所处的环境,看过《清道夫》第九案“死不瞑目”的听众,可能对“巩膜黑斑”这个词语有印象。

巩膜黑斑一般出现在死后眼睑没有闭合或者没完全闭合的情况下,眼球的水分不断蒸发,巩膜因干燥而变薄,巩膜下方的脉络膜色素显现,在眼球结膜上出现三角形、卵圆形或圆形的黑色斑状,甚至可能出现整个眼球看起来都是黑色的情况。

但是,巩膜黑斑只有在干燥的环境下才会出现。

所以像《清道夫》第九案“死不瞑目”的水中尸体那样出现巩膜黑斑,就能说明尸体在入水之前,曾经在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下待过比较长的时间。

因此,虽然死者瞳孔不能记录下死前所见的事物,不能让法医直观地看到谁是凶手,但是,死者的眼睛却可以透露给法医有关死亡时间、死亡原因以及尸体是否被转移等信息。

看完这期的你,一定不会再被类似谣言欺骗啦。


从尸体的眼睛里,法医能看到什么?

* 本期内容的有声版,请在「企鹅FM」中搜索「秦明主播27」,或识别下图二维码同步收听本期题图:电影《拍栗得》海报.豆瓣电影本期主稿人:望月、小舞,本期编审:包包;本期主播:秦明;质检:天空

本文系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法医   尸体   巩膜   晶状体   眼睛   虹膜   交感神经   黑斑   视网膜   瞳孔   凶手   死者   本期   光线   眼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