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男童精心谋划步步为营只为救母

可能因为主角太小,要不然,它应该是《聊斋》里最为惊艳的故事之一。

一个十岁的孩子,暗自谋划救母亲杀狐妖,一步步小心谨慎富有耐心,有勇有谋。

  白话文:

一、狐狸入侵

  有一个客居他乡在外面做生意的人,他的妻子独自居住,一天梦见与人交合,醒来摸了摸,是一个小男人。暗自察看情况,和人并不一样,就知道是狐狸。没多久,狐狸下床离开,门没开就不见踪迹了。

十岁男童精心谋划步步为营只为救母

  到了晚上,妇人叫厨娘来作伴。妇人还有个儿子十岁,平时在别的床上睡觉,也叫来了。夜深了,厨娘和儿子都睡着了,狐狸又来。妇人喃喃着好像在说梦话,厨娘发觉就叫她,狐狸于是离开了。从此以后,妇人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了神志。到了晚上,不敢熄灭蜡烛,而且叫儿子别睡熟了。

夜深,儿子和厨娘靠着墙壁睡着了,等他们醒来发现妇人不见了。刚开始以为妇人去上厕所了,等了很久也没回来,这才开始怀疑。厨娘很害怕,不敢去找。儿子拿着蜡烛到处找,到了别的房间,见到母亲赤裸着躺在床上,走近去扶她,她也没有害羞躲闪。从那以后就发疯了,一天到晚哭喊叫骂没有停的。到了晚上则厌恶和别人同睡,叫儿子另睡一个房间,厨娘也叫走。儿子每次听到母亲的笑声就起床点火察看,母亲反而怒斥儿子,儿子不以为意,大家因此觉得儿子很有胆量。

二、初次筹谋杀狐

  后来这孩子玩耍无度,每天学着泥瓦匠,把砖石砌在窗户上,制止了也不听。如果把砖石丢开,就在地上打滚哭泣,没有人敢碰他。过了几天,孩子把两个窗户都堵起来了,没有一点光亮,又和泥把墙壁的孔也给堵上。每天忙忙碌碌不辞辛苦的。等到堵完孔没事做了,又把厨房的刀拿出来磨。见到的人都讨厌他的顽劣,说都懒得说了。

  孩子夜半的时候把刀藏在怀里,用瓢把灯盖住。等听到母亲呓语的时候猛的掀开瓢,堵着门大声喊。过了很久没有什么异常,便离开门,大声说话假装做出要搜捕的样子。“蹿”的一下,有个狐狸似的东西,突然奔向门缝,儿子急忙用刀砍过去,仅砍断了它的尾巴,长约二寸,还滴着血。

十岁男童精心谋划步步为营只为救母

  刚开始挑灯的时候他母亲就责骂他,他当作没有听见,没有杀死那东西,懊恼愤恨的去睡了。心想虽然没有杀死,但或许可以指望它不再来。等到天亮,顺着血迹发现狐狸翻墙离开的,直到了何氏的园子不见了。

  到了晚上,狐狸果然不再来了。但是母亲呆傻的躺在床上像死掉一样。没多久,贾人回来,到床边询问事情。妇人对他一阵漫骂,把他视为仇人般。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父亲很是惊讶。请了医生熬了药,妇人把药倒了不断谩骂,后来偷偷的把药水掺入汤饭中,过了数天妇人才渐渐安静下来。

  父子都很高兴。一夜醒来,发现妇人不在房间里,父子在别的房间找到她。妇人又开始疯癫,不想和丈夫同寝。到了晚上直接跑到别的房间去,想把她带回去,她骂得越发厉害。丈夫毫无办法,只能把她关在房里。后来门自己开了,妇人走出来。丈夫很是担心,请人做法驱邪,也没有什么效果。

十岁男童精心谋划步步为营只为救母

三、再次筹谋杀狐

  儿子傍晚的时候偷偷的潜入何氏园子里,伏在草丛中,想要探知狐狸所在。月刚升起,突然听到说话声。拨开草丛,只见有两人过来喝酒。一个长胡须的奴仆在边上捧着酒壶,穿着深棕色衣服。说话都很轻声细语,听不清楚。过了一会,听到一人说:“明天可以取白酒一瓶来。”

  一会儿后,两人都离开,只有长胡子仆从自己留在那,脱了衣服躺在石头上。仔细一看,四肢像人一样,但后面垂着条尾巴。儿子想回去,又担心被狐狸发现,于是整个晚上都潜伏在那。不等天亮,又听到那两人依次回来,说着话进入竹丛中。儿子这才回家。父亲问儿子去哪了,儿子说:“睡在了伯父家。”

  后来跟着父亲去集市时,见到帽子店挂着条狐尾,于是乞求父亲买下来。父亲不理他,他就在边上撒娇哭求,而父亲终不忍拒绝他买了下来。父亲在集市上做生意,儿子在边上玩耍,乘着父亲没注意的时候儿子偷了钱,去买了酒,寄放在酒家。

他有个舅舅,以打猎为生。儿子到了他家,舅舅不在,舅母问候他母亲的病情,儿子说:“这几天好点了。不过因为耗子咬烂了衣服而生气恼怒哭啼,所以叫我过来拿些药。”舅母捡了一钱左右的药包好给儿子。儿子觉得有点少。舅母想要做些汤饼给他吃,他看房里没人,自己找到了药,偷偷抓了捧放在怀里。然后跑去告诉舅母,让她别做饭了,“我父亲在集市里等我,不急着吃。”

  离开后,悄悄的把药倒入酒中,在集市上玩耍,直到傍晚才回家。父亲问他去了哪里,他说在舅舅家。从这以后儿子每天都在集市上玩耍。

十岁男童精心谋划步步为营只为救母

四、请狐入瓮

一天,见到那个长胡子仆从在人群里。儿子仔细看过后确认就是那天在何氏园中见到的,便偷偷的跟在他后面,然后慢慢的能跟他说上话。问他来自何处,说:“北村。”那人也问儿子,儿子骗他说:“我住山洞里。”长胡子觉得他住山洞很是奇怪,儿子笑着说:“我家世代都住在山洞里,难道您不是吗?”那人越发惊奇,便询问儿子的姓氏。儿子说:“我是胡氏子。曾经在某个地方见过您,那时你跟在两位郎君旁边,难道您忘记了?”那人仔细看儿子,将信将疑。儿子微微的掀开下摆,露出他准备好的假尾巴,说:“我们混迹在人群里,但这个还在,真是特别可恨。”那人问:“你在集市做什么?”

  儿子说:“父亲叫我来买酒。”

  那人说自己也来买酒。儿子问:“你买了吗?”

  “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很穷,所以常常偷窃。”

  儿子说:“这样做也很辛苦,担惊受怕的。”

  那人说:“主人吩咐,不敢不做啊。”儿子问他:“你主人是睡?”

  “就是你之前见过的那俩兄弟。我自己暗地里喜爱北城的王氏妇人家,有时也住在东村的某人家。东村那人家里的儿子很坏,我的尾巴被他砍断过,十天才好,今天打算再过去。”话说完,打算跟儿子辞别。

  儿子说:“偷窃很难啊,不如直接买方便。我先前买了寄放在那,就送给你吧。我袋中还有钱,不担心没钱买。”

  那人很是惭愧没有可以回报的。

  儿子说:“我们是同类,何须这样客气。等有空,找个时间和你痛饮一番。”

  于是那人跟着儿子过去,儿子拿了酒给他后自己回家。

  到了晚上,母亲竟然安心的入睡不再出去,心里知道有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于是告诉父亲两人一起去察看。则发现两只狐狸死在亭中,另外一只死在草丛中,嘴巴里还有血流出来。酒瓶还在,拿起瓶子摇了摇,还没喝完。

  父亲惊骇的问:“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儿子说:“这东西最机灵,如果泄露出去,它就会知道。”

  父亲很高兴:“我儿真是讨伐狐狸的陈平啊!”

五、家宅安宁

  于是两父子背着狐狸回家,只见一只狐狸秃了半条尾巴,刀痕还在。从此以后家宅安宁,而妇人日益消瘦,心里渐渐清明过来。但咳嗽加剧,咳了数升痰,没多久就死了。北城的王氏妇,一向很崇拜狐狸,过去问了下,自从狐狸不再去后也病死了。

  父亲由此为儿子感到惊异,教他骑射之术,后来儿子做了总兵。

《聊斋志异·贾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舅母   仆从   家宅   步步为营   男童   草丛   妇人   集市   尾巴   狐狸   精心   房间   儿子   父亲   晚上   母亲   发现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