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前段时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被央视、新浪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全民关注热潮。

  相比这次考古挖掘的世纪成果,很多人也关注到了三星堆考古进程中的媒体融合报道实践。5G直播、AI呈现、大数据、媒体专题、8K高清、微博热搜、B站鬼畜、多终端......近年来媒体领域最受关注的这些“关键词”,集中的在这次三星堆考古挖掘报道中体现。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尤其央视新闻在报道中创新的应用了AI合成技术,合成的三星堆青铜头像呈现在屏幕面前时,让观众有了一种触手可及、身临其境的观感体验。

  我的一位朋友很是震撼:人工智能这么先进了吗?感觉以后不用去现场了,戴一个头盔就可以畅游世界。

  是啊,现在已经如此震撼,未来将会带给我们什么?

  正好,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联合新浪AI媒体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信息量很大,但核心的内容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论和前瞻的实践案例,回答“AI智能媒体时代,未来将会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

  后疫情时期国内媒体环境移动化、泛媒化、视频化、平台化发展态势凸显,给智能媒体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催化了产业间的跨界合作和融合,正如王巍在致辞中所言,各方加强合作、增进共识,是智媒发展长远之计。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今年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智能媒体领域AI中台化、入口场景化与内容安全2.0态势凸显,进一步激发了智媒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透过这场报告发布会,我们也看到了人民日报、央视网、新浪新闻等1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智媒实践案例同台论道,为业界探索智媒体融合发展和应用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

  政策引导+市场倒逼+应用实践 智能媒体时代加速来临

  客观来说,智能媒体或智媒体这样的概念和提法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早在二十年前我们探讨“数字化生存”的时候,就畅想过诸如无所不在的终端观看、智能分发、AR设备、超高清直播、用户高度参与的报道形态等智媒体的应用体现。

  然而受限于政策的空白、互联网发展的初始阶段、技术的不足等客观因素,很多畅想如同空中楼阁一样,可想却做不到。

  在今天,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我们的主观努力之下被消除。透过这份《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首先在政策层面,我国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和深化了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总方向。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政策,比如《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当前任务,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新技术影响下,人工智能将更加全面、深入地介入、渗透、融合于媒体,成为智媒时代媒体向纵深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助力媒体行业开启深融合、一体化、智能化、广场域的智媒新时代。

  另外,在市场层面,主流的科技企业都将人工智能提升到战略高度看待,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过去几年,人工智能、融媒体也是投资的热点领域,观研网公布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为351件,从投融资细分领域来看,人工智能芯片占比最大,达到了25.1%;其次为AI行业应用,占比为17.1%;计算机视觉占比最大,达到了24.2%;其次为AI行业应用,占比为21.6%。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导向之下,诞生了一大批人工智能、新媒体融合报道的案例和服务产品。比如新浪智媒平台推出的“新浪热榜”,“热榜”通过“鹰眼”系统快速抓取并收集多信源资讯榜单,根据热度值等元素归因后重新整合,每10分钟更新一次,给用户搭建更为便捷的热点消费窗口;阿里云推出的云媒资管理解决方案,支持根据媒体业务需求及时进行资源的调配和释放,在云端进行内容的编目、检索、审核、发布;由今日头条发扬光大的“智能推送”更是成为当下新闻媒体平台的标配服务能力,千人千面也成为人工智能&媒体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一切的态势都在表明,智能媒体时代正在加速来临,形式多元化、AI新技术、呈现多终端也将成为媒体报道的标配能力。

  用案例说话 AI智媒体如何深入生产、宣发、互动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无干货,不分享;无落地,不案例。智能媒体正在由畅想变成现实的时代,在各方的努力下,贡献了一批批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

  通过这份《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报告以及我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再做一些分解。

  ①案例代表--央视网

  一般提及人工智能编辑、AI分发等概念,我们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百度新闻这种市场化的信息平台,这些平台较早的将AI能力引入了媒体平台。然而,国家队在这个领域正在实现“谋而后动·后发先至”,可能很多朋友还记得,2019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了“人工智能编辑部”。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彼时,配合人工智能编辑部同步发布的还有三大重磅产品:国内首个AI时政创新产品——“I学习”;覆盖全球的智能传播效果评估系统——“智晓”;国内主流媒体首个商用级别AI内容风控平台——融媒智控云矩阵。

  央视网出手,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创作、加工、运营、推荐、审核等等环节的工作。短短一两年时间,借助人工智能体系,拓展了“内容+平台+技术”全媒体综合服务,打造了一大批的经典案例,进而全面推动央视网战略转型与升级。这几天央视网联动总台资源对三星堆考古的系列报道,在多个环节应用了AI技术,相信又将给媒体业界贡献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②案例代表--新浪新闻

  从图文报道、3G手机报道、4G视频直播时代走来的新浪新闻,不断的创新报道形式,覆盖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在2020年疫情期间音频连线、短视频、直播等等五花八门的互动报道形式,又一次给了当前的新媒体报道提供了一个范本。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这两年,新浪智能媒体平台的“鹰眼”AI线索采集系统开始运转,这个系统看起来是新的,但背后是新浪20多年来的内容、平台、技术的积累沉淀,并且联动了微博10余年来开放的社交媒体数据,一经推出就技惊四座。在“鹰眼”的赋能下,这个包含百余种典型事件传播模型的体系,能够迅速缩短收集和分析线索的时间,并且大大减轻了人力压力,人机结合帮助新浪的编辑高效的运营超级大事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新媒体融合报道不是新浪的独奏曲,而是行业的共鸣曲,新浪多年来一直秉承开放的心态,希望各方参与进来,一起探索、一起实践,一道享受新媒体红利。比如今年聚集性疫情爆发期间新浪新闻通过“鹰眼”系统的自动化线索抓取功能,汇集来源自各省市卫健委、各省市区政府及官方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打造了“返乡政策查询”、“病患轨迹查询”、“疫苗接种查询”等功能服务类产品。并将这些疫情服务产品,接入到合作伙伴的体系中,赋能移动、电信、联通、招商银行、闪电新闻以及同程、航旅纵横等伙伴,各方一道为抗疫防疫贡献了价值。

  ③案例代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这两年,各地频发的小地震让地震台网中心多次刷屏朋友圈,很多朋友会有一个疑问“从地震发生到我们手机弹窗消息,几乎是同步的,为什么可以这么快?”

三星堆考古报道引发的思考:智能媒体融合报道将带给我们什么?


  原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打造了“互联网+地震”的工作模式。

  这套机器人系统通过自然语言生成、融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搜索技术、知识图谱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数据储备、空间分析能力及基于海量大数据的网络检索功能。机器人可在1到3秒内自动完成大数据分析、空间检索、网络搜索、自主作图与写稿等操作,编写出与该地震相关的速报参数、震中数据、热力人口、周边行政和拓展服务等26项背景信息。

  比如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发生后,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系统自动产出的内容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不同渠道向公众进行推送。与此同时,地震台网中心开放了接口,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对接到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墨迹天气等平台,触及到广泛的用户群体,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缓解了群众焦虑。

  在这种快速的报道机制响应下,地震消息往往跑过谣言传播的速度。所以,你们是不是感受到了,这几年关于地震的谣言少了很多。

  智能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用户由受众到参与者进阶

  我们有必要来思考一个终极问题,在智能媒体融合报道的新时代,用户将扮演何种角色?继续充当观众、受众角色,还是变革升级为内容生产和平台升级的参与者?

  我认为是后者。因为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出现,90后甚至95后00后开始登上时代的舞台中央,他们从不Care所谓的知名平台,他们反感“你在教我做事”,他们更愿意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来选择产品,来看到新闻,来参与各类互动。换句话说,他们更想“把控和参与”他们所消费的内容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这两年B站、小红书这种昔日的小公司能够迅速爆火,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就是因为它们一开始就没有把用户当成受众,而是深度的参与者,让用户来参与甚至一定程度上主导平台的发展和走向。

  像新浪新闻,除了固有的新闻媒体平台和技术优势以外,还因为新浪体系中拥有国内唯一的微博社交平台,在大事要闻发生后,新浪新闻可以第一时间将用户的声音挖掘出来,把用户变成参与者。去年疫情期间,新浪新闻采用基于用户来源渠道、地域主题和内容消费场景的个性化推荐等多种分发模式,极大的发挥了用户的价值,将疫情信息精确到“最后一公里”,成为全网最受欢迎的疫情地图可视化产品之一。

  人工智能的出现,核心的价值就是解决人的生活、工作、生产的效率。人工智能离不开用户参与,各大平台将来都会认识到用户参与的重要性,进而以及的挖掘用户的价值,反过来给更广阔的用户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台网   智能   媒体   人工智能   疫情   中国   新浪   案例   时代   内容   数据   用户   旅游   产品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