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 战斗机


在“不列颠之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体化综合防空系统(IADS)的有效性,尽管此类系统当时还只是处于一种初出茅庐的雏形状态;然而,它描绘的却是未来一个国家防空系统的蓝图,并被东西方两大阵营所接受和采用。到了越南战争时期,随着战事的愈演愈烈,美国人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得到了苏联和中国支援的北越对手。其结果就是,美国空军丧失了突然性这一因素,损失急剧增加。为了改善居高不下的战损率,对任何一支准备突防有防御的敌方空域的打击机群来说,对敌人的防空系统采取压制战术(SEAD)就成了一项必要的选择。飞机通过抛洒热焰弹和箔条制造一条“干扰走廊”,而电子攻击机则要努力干扰敌人的雷达和通信,同时新组建的“野鼬鼠”部队则负责压制“萨姆”地对空导弹和高炮阵地。这样一来,在越南战争快要结束时,美军参与大规模空袭的飞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任务是攻击主要目标。

F-117 战斗机


越南战争期间,正在躲避萨姆-2导弹的F-105D战斗轰炸机
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期间,短短18天之内,以色列空军就损失了109架飞机,其中大部分都是雷达制导的“萨姆”系列导弹或高射炮的牺牲品。五角大楼的分析人士预测,如果欧洲爆发全面空战,北约的航空兵力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会被大量杀伤。在极度危险的空域内对航空作战力量进行基本的重新评估变得迫在眉睫。
197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一系列竞标活动,这些竞标的最终结果,就是1977年10月10日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价值111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研究“先进技术飞机‘A’”(ATA“A”)的概念。这是一种具备非常低的可探测性的单座攻击机,需要能携带5000磅(约2268千克)重的有效载荷,并且具有400海里(约740千米)的不加油航程。随着“臭鼬工程”团队不断开展工作,很明显洛克希德公司的这一精英部门已经将这一问题转化为如何减少雷达截面积(RCS)值,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明显的作战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到1978年夏天,美国空军正式将“先进技术飞机‘A’”项目推进到了全尺寸发展(FSD)阶段,这是项前所未有的研发活动。

F-117 战斗机


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先进技术飞机‘A’”全尺寸模型正在雷达目标散射(RATSCAT)装置上进行雷达横截面测试
美国军方筹备了秘密资金,向参议院各委员会的主要政府官员介绍了该计划。1978年11月,项目获得了保密代号“大趋势”(Senior Trend),洛克希德公司也获得了生产20架可用飞机和5架全尺寸发展样机的全面工程开发合同。
前所未有的秘密
对洛克希德公司和美国空军来说,很明显,在这种革命性飞机上所应用的工艺和技术是可以(被敌人)复制的,在这种刺激下,人们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措施,以保护这种“易坏”资产——甚至就连“F-117”这个编号的指定也没有遵循标准的军机命名协议。相反,该编号源自第6513“红帽”测试中队使用的一套高度机密的飞机代号系统,这一系统原本是第6513中队用来指代秘密评估的外国飞机的。例如,之前有架前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F-13“鱼窝”战斗机就被重新赋予了YF-110B的编号。类似的,前叙利亚空军的米格-17F“壁画-C”也被称为“海弗钻头”和“海弗渡船”,分别被赋予了YF-113A和YF-114C的编号。甚至F-117的机身序列号也与可以向外界公开展示的那些机型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事实上,F-117原型机的序列号“780”源于其计划的首飞日期(1980年7月),尽管该日期最终被证明过于乐观了。

F-117 战斗机


洛克希德公司按合同制造了两架“海弗蓝”技术验证机,上图所示的“海弗蓝2号”是架低RCS飞机
选择试飞F-117的部队是1979年10月15日成立的第4450战术大队。为保证安全,该大队被称为“A部队”,其直接向战术空军司令部的作战总监负责,而不是下面那些有编号的航空队。
虽然与原型机有关的工作继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开展,但该飞机的隐蔽作战基地——托诺帕测试靶场正在开始实施全面的建设计划。该测试靶场位于内华达州测试和训练场的西北角,这个偏远的地方之前已经是高度机密的第4477测试和评估中队(即“红鹰”中队)的所在地,他们在此驾驶苏制飞机,作为训练一线飞行员的终极对手。

F-117 战斗机


2008年4月22日,最后四架F-117战机从帕姆代尔出发,飞往托诺帕测试靶场的封存基地
为迎接“夜鹰”的到来,托诺帕测试靶场的跑道延长了,还增设了一座新的控制塔台、燃料和武器存放区,以及永久性住房和新的机库。托诺帕测试靶场的建设工作于1982年7月初完成,并且匆忙调入了20架A-7“海盗Ⅱ”攻击机,以便作为该基地名义上的“下辖装备”。托诺帕测试靶场的总部设在内利斯空军基地,他们被称为“P部队”。第4450测试中队被赋予了“I部队”的代号,而驻托诺帕测试靶场的“A部队”下属的第1分队则被命名为“Q部队”。

F-117 战斗机


所有的F-117都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市的“臭鼬工厂”的生产设施内制造的
前往托诺帕测试靶场需要搭乘由拉斯维加斯发出的,周一去、周五返回的通勤航班。该航班由民营承包商Key Airlines航空公司运营,这家航空公司最初使用的机型是波音727,后来被波音737取代。
1982年8月23日,美国空军接收了第一架作战型“夜鹰”,这是架序列号为80-0787的F-117飞机;11天后,序列号为80-0786的第二架“夜鹰”也加入了美国空军。当年9月,第4450战术大队下属的第1分队番号被改为第4452测试中队,当时该中队只有2架飞机。1982年10月15日夜,艾尔•惠利(Al Whitley)少校驾驶着“夜鹰”进行了首飞,他也由此成为首位驾驶F-117这款黑色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在其职业生涯后期,惠利少校继续指挥托诺帕测试靶场内的F-117联队。

F-117 战斗机


每位F-117飞行员都会获得一个唯一的“匪徒”代号,共有557名F-117作战飞行员获得过这类代号。第一位获得者就是艾尔•惠利少校,他的代号是“匪徒150”;最后一位获得者是大卫•古德芬(David Goldfein)准将,他的代号是“匪徒708”
至1983年10月28日,“大趋势”项目被认为已经获得了有限的初始作战能力。在确认了该机型的作战潜力后,军方的采购计划增加到了57架飞机(最终总数为59架)。这一决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需要额外成立2个中队。为此,1983年7月,绰号为“夜行者”(Nightstalkers)的“L部队”成立;1985年10月,绰号为“死神”(Grim Reapers)的“Z部队”成立。不久之后,这两支部队分别被重新命名为“第4450测试中队”和“第4453测试与评估中队”。
挫折
F-117的飞行员们此时犹如夜间蝙蝠般的存在:他们白天睡觉,只能在夜间飞行。这一点是被严格要求的,长此以往也让飞行员们疲惫不堪。1986年7月11日和1987年10月14日夜,虽然天气条件极佳且能见度良好,但美国空军还是因为事故损失了两架F-117,两名飞行员均未能弹射而不幸遇难。

F-117 战斗机


洛克希德公司的首席试飞员哈尔•法利(Hal Farley,代号是“匪徒117”)于1981年6月18日凌晨时分驾驶F-117原型机从格鲁姆湖基地起飞,完成了首飞
调查发现,这两架飞机都没有出现机械故障的迹象,因此这两起可怕事故的可能原因是飞行员疲劳和空间定向障碍。1987年10月20日,在飞机失去动力后,布鲁斯•蒂加登(Bruce Teagarden)少校从他的A-7D中安全地弹射了出去。不幸的是,这架“海盗Ⅱ”撞上了印第安纳波利斯机场附近的华美达酒店,造成9人死亡。蒂加登少校后被免除了所有的罪责,虽然他被公开认为是第4450战术大队的成员,但没有任何人知道该单位与托诺帕测试靶场的关系,以确保“大趋势”项目继续保持“黑”的状态。

F-117 战斗机


这是实施“进攻能力提升计划Ⅲ”(OCIP Ⅲ)之前的F-117座舱模拟器。通过实施“进攻能力提升计划”,原本位于中央的红外传感器显示器两侧的绿色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已被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所取代
然而,这些事件却成了使F-117脱离“黑”状态的触发器。1988年11月10日,在五角大楼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国防部长丹尼尔•霍华德(J. Daniel Howard)举起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架模糊的飞机。F-117大体外形的公开展示使得第4450战术大队此后可以在白天飞行了,这导致了一系列目击事件的发生。由于“大趋势”项目不再隐藏在“见不得人的世界”中,因此第4450战术大队退役了其费油的A-7攻击机,并于1989年9月重新装备了更经济的AT-38B。1989年10月5日,部队番号又发生了一次变化,第4450战术大队及其下属的中队获得了新的番号:他们的上级单位,即托诺帕测试靶场内的F-117联队的番号被改为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第4450“夜行者”中队和第4451测试中队分别改番号为第415“夜行者”战术战斗机中队和第416“幽灵骑士”(Ghost Riders)战术战斗机中队。作为训练单位的第4453“死神”战术战斗机中队继续履行飞行训练职责,但番号改为第417“匪徒”(Bandits)战术战斗机训练中队。

F-117 战斗机


至今仍在51区飞行的F-117
在战斗中亮相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巴拿马曼努埃尔•诺列加将军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多次事件之后迅速恶化。1989年12月15日,诺列加宣布两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乔治•布什政府决定“推翻暴君”,并下令开展代号为“正义事业”的行动,这是早就计划好的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代号。

F-117 战斗机


托诺帕测试靶场的机库由“直通滑行跑道”的一个个小机库组成,这些小机库六个一组。注意照片左侧高高的铁丝网围墙圈出了一道视野良好、受到严密监视的“死区”(dead zone),该“死区”将机场维护作业区、机库和其他敏感区域与基地的其余部分分隔开来
为了支援这次行动,1989年12月19日,当地时间14时,美军从托诺帕基地起飞了8架F-117。在完成了最初的空中加油之后,2架备份机返回基地。之所以决定使用F-117,是基于其轰炸的准确性(巴拿马没有雷达防空网,所以飞机是否隐身无关紧要)。从托诺帕到路易斯安那州英格兰空军基地的3000英里(约4828千米)往返航程需要5次空中加油,并需得到KC-10和KC-135空中加油机的支援。在参加空袭的6架飞机中,有2架在空中担任备份,另外的4架中,2架负责攻击哈托河(Río Hato)军事基地,另外2架被要求分别空袭诺列加在哈托河的海滨别墅和位于埃斯康迪达(La Escondida)山区度假胜地的住所。
在这次空袭中,当情报报告显示预定目标不在时,计划中对诺列加住所的攻击被取消。然而,飞816号飞机的格雷格•费斯特(Greg Feest)少校和他的僚机驾驶员戴尔•汉纳(Dale Hanner)少校在哈托河军营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投下了两枚2000磅重的GBU-27炸弹。之所以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在F-117空袭90秒钟后美军游骑兵部队就会跳伞抢占哈托河简易机场,投弹是为了震慑还在呼呼大睡的敌军士兵并引发混乱,而不是炸死他们。在行动开始前3个小时,诺列加的部队收到了美军即将入侵的预警,并部署到了哈托河简易机场。在这种情况下,轰炸结果并不像计划的那样有效。在攻占哈托河简易机场的交火中,美军有数名游骑兵阵亡,十几人受伤。至于诺列加,他最初在一所教堂中避难,最后还是被抓获并被带到了佛罗里达州。
“沙漠风暴”行动
F-117真正接受战火的洗礼始于1990年8月20日。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第415“夜行者”战术战斗机中队被命令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空军基地起飞,部署到沙特阿拉伯海米斯•穆谢特(Khamis Mushayt)附近的哈立德国王空军基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出动:18架F-117隐身战斗机在短短15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向沙特阿拉伯的转场。哈立德国王空军基地远远超出了伊拉克“飞毛腿-B”导弹的射程,但由于距离巴格达较远,因此每次空袭需要接受3次空中加油,一次典型的任务将持续5个小时以上。

F-117 战斗机


当第415战术战斗机中队部署到哈立德国王空军基地执行“沙漠盾牌”任务时,其创造了“团队隐身”(Team Stealth)一词。照片中的这架821号飞机绰号“潜行攻击”(Sneak Attack),是韦斯•威里克(Wes Wyrick)少校的个人坐骑。威里克少校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完成了32次战斗任务,在“联军力量”行动中完成了19次战斗任务
伊拉克的一体化综合防空系统颇为先进,摧毁它对于废掉萨达姆•侯赛因的中心指挥控制系统至关重要。伊拉克军队有400多个观察哨用于将基本的航向和高度数据发送到指挥所,这些数据将得到来自73个雷达报告站的补充,并提供给17个拦截作战中心。4个战区作战中心控制着这17个拦截作战中心,在这些三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枢纽建筑中,可以精心筹划伊拉克的防空工作。从一开始,F-117就系统地“肢解”了伊拉克的防空网络;接着,其他非隐身空中力量解决了关键的预警雷达和通信链路。
1990年12月4日,“幽灵骑士”中队也部署到了海米斯•穆谢特。1991年1月17日0点22分,三个攻击波次的F-117飞机相继升空,其中第一个攻击波次将拉开“沙漠风暴”行动的序幕。这次空袭活动不仅证实了F-117飞机和隐身技术的成功,而且将彻底改变空战的形态。

F-117 战斗机


F-117正面照
在接下来的43个晚上,41架F-117隐身战斗机共飞行了1247个架次,总飞行时间6905小时。它们飞越了伊拉克防护最严密的目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炸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发生在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或击伤的前提下。
移师霍洛曼
随着F-117的惊人战斗力在全世界面前的展示,当决定将机队从托诺帕测试靶场移师到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军基地时,“夜鹰”又从阴影中向外迈出了踌躇的一步。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7月8日,之前的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正式解散,其装备被移交给第49战斗机联队。移师霍洛曼取消了Key Airlines航空公司让2500多名人员每周往返工作地点的75次通勤航班,每年可节省数百万美元。此举还使F-117机队能够完全融入作战计划,并允许其参加一系列演习。

F-117 战斗机


日落时分,从霍洛曼空军基地起飞的两架F-117。起初,在托诺帕测试靶场的任务只在夜间进行,以保持该项目的机密性
1992年8月4日,霍洛曼空军基地的一架F-117A首次在一次事故中损失。这架序列号为82-0801的飞机在进入不受控制的横滚并起火后,飞行员安全弹射。对坠机情况的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不正确地重新安装了引气管,导致飞行控制系统的液压管路发生故障并失火。

F-117 战斗机


霍洛曼空军基地的F-117A
1993年7月,装备F-117的部队又一次改了番号,第415战斗机中队和第416战斗机中队分别改名为第9“飞行骑士”(Flying Knights)战斗机中队和第8“黑羊”(Black Sheep)战斗机中队;不久,第417战术战斗机训练中队也在12月被改番号为第7“恶魔”(Screamin)战斗机中队。

F-117 战斗机


在1993年7月开展的一个代号为“高级土豆”(Senior Spud)的低可观测性计划中,这架“784”号F-117飞机进行了四次飞行,可见飞机的左侧机身和尾翼内侧覆盖有带纹理的金属表面,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反射光
另一起霍洛曼基地的“夜鹰”坠落事故发生在1995年5月10日。不幸的是,这架序列号为86-0822的F-117的飞行员死亡,随后的调查得出结论称,飞行员空间定向障碍似乎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是继之前的夜间试飞之后,再次有飞行员因为空间定向障碍而坠机。

F-117 战斗机


飞行在霍洛曼空军基地上空的F-117
折戟巴尔干
冷战的结束引发了南斯拉夫血腥内战。尽管联合国通过了好几项决议,还派出一支联合国保护部队(“联保部队”)前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内战仍愈演愈烈,并最终迫使联保部队撤离。1995年8月30日,北约发起了“审慎力量”(Deliberate Force)行动,对南斯拉夫境内的特定目标进行了20多天的精确空袭,并导致有关各方于1995年12月14日在巴黎签署了所谓的《代顿协议》。
不幸的是,1998年,科索沃再度爆发敌对行动。1999年1月30日,北约表示将采取包括空袭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随着北约部队不断部署到该地区,美国空军第8战斗机中队也向意大利阿维亚诺(Aviano)空军基地部署了12架F-117。当和平谈判失败后,欧洲北约联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Wesley Clark)上将下令对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发起空袭,这标志着“联军力量”(Allied Force)和“贵族铁砧”(Noble Anvil)行动的开始。这些空袭始于1999年3月24日。然而,政治因素对空袭所采取的行动方式的严重干预,以及国防预算削减带来的一系列电子对抗措施的不足,给F-117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F-117 战斗机


萨姆-3防空导弹系统使用的SNR-125“低击”制导雷达
佐尔坦•达尼(Zoltan Dani)中校是塞尔维亚第250防空导弹旅第3营的指挥官,该营装备了苏制S-125“涅瓦河-M”(萨姆-3“果阿”)地空导弹。可机动部署的系统包括一台P-18“匙架-D”预警雷达,使用甚高频A波段150兆赫左右的频率工作。该雷达只能在方位角和距离上对目标进行早期定位。一旦捕获目标,其就会被移交给“低击”导弹制导雷达系统的操作员,使用I波段的频率范围(8至10吉赫)进行跟踪。接着,“低击”雷达开始自己采集目标,根据“匙架”预警雷达提供的细节明确目标的方位角、距离、高度和速度。一旦捕获目标,“低击”雷达将被设置为跟踪模式,此时系统已准备好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使用通过无线电数据链传输的飞行指令制导。
意识到战斗已经迫在眉睫后,达尼中校认为他的部队将成为北约联军F-16和“狂风”战斗机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目标。为此,他开展了严格的训练,实现了在90分钟内将全部设备关机,并做好准备机动到另一处地方,因为机动性是他们生存的关键。为了在对抗高速反辐射导弹(“哈姆”)的攻击时更有把握,他坚持要求部队限制操作“低击”高频雷达的时间——在设备关机前最多操作20秒。

F-117 战斗机


南联盟第250防空导弹旅的萨姆-3防空导弹阵地,这种固定式阵地一开始让南军吃了不少苦头
1999年3月24日,达尼接到命令,将他的营从雅科沃(Jakovo)撤出,并部署到贝尔格莱德以西思曼诺维奇(Šimanovci)附近的一处地域,等待进一步的指示。三天后,即3月27日,达尼的部队接到命令,进入警戒状态。该部为P-18雷达分配了四个频率,以防止对其他P-18雷达站造成潜在的干扰。
与此同时,美军第8战斗机中队的戴尔•泽尔科(Dale Zelko)中校驾驶一架序列号为82-0806的F-117飞机,从意大利境内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升空,呼叫代号为“织女星31”。作为由8架飞机组成的首轮空袭波次的一部分,泽尔科中校攻击的目标是位于贝尔格莱德南郊一处防御严密的防空节点。根据报告,当天的天气具有“挑战性”,导致其他支援/打击飞机的出动被迫取消,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其中就包括挂载“哈姆”导弹的F-16和“狂风”战机。可以理解的是,原计划提供电子对抗掩护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也重新进行了部署,以掩护之后到来的B-2“幽灵”隐身轰炸机的空袭。

F-117 战斗机


萨姆-3防空导弹
达尼中校坐在P-18雷达的显示器前面,收到了飞机已升空的通知。他下令让P-18雷达开机,并指示他手下的技术人员使用分配的四个甚高频频率(30至300兆赫)中最低的那个进行搜索。防空阵地几乎立刻捕获了25至30千米外的四个目标,从回波特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是隐身飞机。很快,其中一个目标进入了导弹系统的接战区域,达尼命令用“低击”雷达对目标进行跟踪。雷达操作员最初只获得了一些零星的回波信号,但通过人工手动跟踪,最终实现了对目标的稳定锁定。在此期间,达尼决定违反他自己规定的20秒关机规则,因为搜索空域没有非隐身目标的波形返回,这样就排除了遭受“哈姆”导弹攻击的可能性。当地时间20时40分,“织女星31”的投弹舱门打开(这犹如构成了一个能明显反射雷达回波的大型角反射器),并进入了瞄准目标的航线。此时,从一架E-3预警机上发出了全站警告:“萤火虫3,萤火虫3”——泽尔科附近的萨姆-3导弹阵地已进入活跃状态。但是,“夜鹰”机队没有配备雷达告警和定位(RWAH)设备。现在,距离投弹还剩几秒钟了,泽尔科一门心思地通过下视红外设备跟踪目标。只要他的GBU-27击中目标,他就立刻关闭82-0806号F-117飞机的炸弹舱门,并努力进入预先计划好的左转弯。
在F-117转弯时,从达尼的视角来看,“夜鹰”的角速度显著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拦截该机的复杂性。不过,随着“低击”跟踪雷达的启动,达尼下令在3到5秒的时间间隔内发射两枚V-601P导弹。

F-117 战斗机


表现F-117被地空导弹击中的绘画作品
泽尔科事后回忆起了眼睁睁地看着两发导弹穿透下方薄薄的云层并爆炸的情景。第一枚导弹(这是第二发射出的导弹)未能通过“低击”雷达的数据链锁定目标,并进入了弹道飞行状态,从飞机上方飞过,但由于导弹距离飞机较近,因此其爆炸冲击波还是让“夜鹰”受到了冲击。至于重新与“低击”雷达的数据链建立联系并获得制导的第二枚导弹,泽尔科可以看到它径直朝飞机撞了过来。果然,这枚导弹炸飞了“夜鹰”的大部分左侧机翼,冲击波使飞机猛地向左侧翻滚,并以-7g的加速度下坠。泽尔科设法弹射了出去,仅仅1.8秒后,他就悬挂在一个完全展开的降落伞下面了。他落在了布达诺维奇(Buđanovci)村附近的一片空地上,靠近一条繁忙的道路。泽尔科的运气不错,落地后过了大约四个小时,他被一支由两架MH-53和一架MH-60组成的美国空军救援队发现并带回了安全地带。公共媒体认为,“夜鹰”不再是“看不见的了”,但实际上臭鼬工厂和美国空军都没有声称过该机是“看不见的”。实际上,F-117是一架高效的第一代“低可见度”空中平台。

F-117 战斗机


佐尔坦•达尼中校和他的部队成功地击落了由泽尔科中校驾驶的82-0806号F-117,该机当时使用的呼号为“织女星31”
1999年4月3日,来自第9战斗机中队的13架F-117参与了“贵族铁砧”行动,并被部署到了德国境内的斯潘达勒姆(Spangdahlem)空军基地。不久,有人发现一架F-117(可能是82-0818号飞机)在4月4日至9日间的一次空袭中受损,可能是萨姆-3导弹或高炮火力造成的。飞机受损的程度不轻,据信需要飞行员换机。但是,整件事仍然属于机密。

F-117 战斗机


在“贵族铁砧”行动的第一天晚上,在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一架F-117正滑行至待命起飞点,然后将升空打击塞尔维亚境内的目标
“贵族铁砧”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西方国家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于1999年6月10日结束。在80天的战斗中,F-117战斗机共完成了760个飞行架次。最终,南斯拉夫军队同意撤出科索沃,让国际维和部队进驻。
“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F-117
由于萨达姆•侯赛因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后期继续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因此通过两次F-117部署行动,美国方面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不久,通过引用后来被证明极具争议性的情报信息,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441号决议。“伊拉克自由”行动的目标号称是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并摧毁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2003年3月19日晚,美军突然收到了一份情报报告,报告称萨达姆•侯赛因和其他伊拉克高级领导人将在巴格达西南部多拉(Dora)农场的综合掩体内过夜。设在沙特阿拉伯苏丹王子空军基地(Prince Sultan AB)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内的J-2情报室提供了包括GPS坐标在内的目标信息。该中心指示第8远征战斗机中队的两架F-117(均隶属于部署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内的第379空中远征联队)为空袭做好准备,并且每架飞机应挂载两枚EGBU-27“掩体破坏者”。这种2000磅(约908千克)重的炸弹采用GPS辅助惯性制导系统,可以透过云层准确地投放,而无需飞行员亲自目视发现并用激光照射目标。不过,对“夜鹰”来说,这些武器是非常新的,并且在实战之前从未进行过测试——事实上,这款炸弹是在24小时前才运抵乌代德空军基地的。

F-117 战斗机


F-117投掷EGBU-27“掩体破坏者”
收到情报报告后仅2个小时,执行命令就下达了。由第8远征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戴夫•图密(Dave Toomey)中校和马克•霍恩(Mark Hoehn)少校驾驶的两架“夜鹰”于当地时间3点38分升空,在科威特城附近,他们按计划与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汇合,并加满了自己的油箱。接着,三架美国海军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两架挂载有“哈姆”反辐射导弹的F-16CJ战机加入了“夜鹰”的编队,一起为后者提供支援。在吸干了KC-135的储油罐后,这两架“夜鹰”分开,分别按照不同的路线飞往他们的共同目标。在距破晓时分刚过去13分钟后,巴格达突然遭到空袭,时间是5点30分。在清晨的云层中,每架F-117飞机都投放了两枚EGBU-27,而且完全避开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空袭过后的侦察显示,四枚炸弹命中了位于地下的掩体,四处落点差不多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各点相距仅50英尺(约15.24米),掩体上方的大部分土层未受影响。这些炸弹已经像宣传的那样发挥作用了,两名飞行员也各获得了一枚杰出飞行十字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最短的交付时间内执行了一项出色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不幸的是武器预定要打击的人物目标不在居住地内……

F-117 战斗机


“夜鹰”在完成“伊拉克自由”行动的任务后,返回霍洛曼空军基地时的情景
2003年4月6日,在“伊拉克自由”行动开始仅18天后,联军领导层就可以宣布对整个伊拉克拥有了完全的制空权。10天后,第一架人道主义救援飞机降落在巴什尔(Bashur)空军基地。“伊拉克自由”行动也将被证明是F-117最后的实战经历。战争期间,“夜鹰”共完成了82次任务,EGBU-27已成为首选武器,共投下了98枚。毫无疑问,“夜鹰”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绝唱,但该平台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方式并不像之前的军事行动那样,这反映出此时规划人员有更多种类的其他防区外武器系统可供选用了。
倏忽落幕……
洛克希德公司在F-117上获得的传奇般的成就确保了这款飞机在军事航空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更复杂的计算机建模和其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20世纪70年代基于“面”的隐身技术所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建模技术等逐渐落伍。此外,不断变幻的政治气候和持续的国防开支削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F-117的命运。
美国空军最初计划在2011年退役F-117,但这款平台需要频繁地维护保养,因此,在2005年12月28日提出的第720号项目预算决定中,有人提议将整个F-117机队的退役时间提前到2008年10月,以便能够采购额外的F-22“猛禽”战斗机来填补空缺。该计划设想分两个阶段执行,其中首批10架飞机在2007财年退役,其余42架飞机在2008财年退役。该计划还列举了美国空军武器库中更有战斗力、且具有更高的精确突防武器使用能力的低可探测性装备,如B-2隐身轰炸机、F-22隐身战斗机和AGM-158“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该计划的实施将节省约10.7亿美元。
第一架F-117飞机于2007年3月13日退役,最后一波“夜鹰”于2008年4月22日在臭鼬工厂举行的仪式上退役。第7战斗机中队,即F-117的正式训练单位(FTU)在 2006年12月31日撤编,该部所属的10架“夜鹰”停飞,同时它们的封存基地正在筹备之中。与大多数其他美国军用飞机不同,F-117不会去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第309航空航天维护与再生大队(AMARG)。相反,由于这款飞机的许多方面仍然是保密的,因此它们将退役回到自己在托诺帕的老家。

F-117 战斗机


第53测试与评估大队的这架85-0835/OT号F-117在其服役的最后几年中被称为“灰色幽灵”(Gray Ghost),这一绰号是基于该机采用的试验性伪装迷彩涂装方案
4架F-117飞机仍留在帕姆代尔的第410飞行试验中队开展飞行试验,但截至2008年8月初仅剩下2架。最后一架F-117飞机是86-0831号机,该机于8月11日正式飞往托诺帕,这标志着“夜鹰”生涯的正式结束。

F-117 战斗机


2006年10月27日下午,25架F-117在霍洛曼空军基地进行了一次大编队飞行
抵达托诺帕后,飞机的机翼将被拆下,停放在它们最初服役时所停放的、具有环境控制功能的机库后面。F-117目前正式保存在Type 1000封存状态(译者注:Type 1000封存状态意味着飞机将保持在可以召回执行勤务并再次飞行的状态,即所谓的“非破坏性”封存,这意味着未经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封存系统项目办公室的明确许可,任何人都不能从这些飞机上取零件),这表明如果情况需要,它们可以保持在能够重返现役的状态。这种级别的封存带来了明显的红利,因为早在2010年就有4架F-117被重新启用,网上的一段“夜鹰”低速飞行的在线视频证明该机型还在被继续使用着。在此之后,“夜鹰”一直很活跃,还参与了在内华达州测试和训练靶场(NTTR)内开展的高度机密的测试计划,据信这涉及在继续开发新的雷达波吸收材料时建立基线雷达数据。然而,这种猜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推测性质的。即便如此,到目前为止,对“夜鹰”的爱好者们来说,F-117的惊鸿一瞥仍然是相当诱人的。

F-117 战斗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战斗机   洛克   伊拉克   夜鹰   靶场   少校   作战   中队   飞行员   导弹   战术   部队   飞机   目标   测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