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红男爵福克Dr.1三翼机复刻版
  “红男爵”此举是希望通过在战场上彰显自己的存在来恐吓对手,并提高己方飞行员的士气。他在自传中写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将座机漆成耀眼的红色,结果每个人都不禁被它吸引”。
  尽管这位德国头号王牌不怕被人发现,但一战中大多数飞行员都渴望通过避免被对手发现来求得生存。他们未被发现的时间越长,作战优势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避免被击落生存下来,而这直接推动了军用飞机涂装科学的发展。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德军一战时期发展的菱形迷彩
  隐藏在背景中
  军用飞机涂装的基本知识在一战期间以科学的方式建立起来,以帮助飞机远离敌人视线。对飞行员来说,最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当你仰望天空时,浅蓝色或灰色涂装的飞机比黑色或深色飞机更难以发现。俯视地面时,你又很难发现绿色或棕色的飞机。所以当时大多数军用飞机的下表面被漆成浅色,上表面被漆成棕色或绿色。
  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必须找到某种方法来帮助战机飞行员和高炮射手来确定敌我。在瞬息万变的狗斗中,飞行员根本没时间来根据识别指南来确定对方敌我,所以军用飞机开始使用尺寸越来越大的国籍标志和机徽来轻松分辨敌我。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大尺寸机徽使一战时期的空战看起来像空中马戏团
  尽管科学家参与了军用飞机涂装的设计,但常常出现因高级指挥官个人喜好而采用非标准涂装方案的事情,这对于远离办公桌官僚的空军部队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于是一战中也出现许多未经授权的涂装方案。军用飞机的涂装无法使飞机不被看见,只是能短暂混淆目击者视线。如果对方飞行员在几秒钟的短暂时间里无法专注观察敌机,就可能搞不清对方动向,最终导致敌机在钻入云层逃脱或杀个回马枪。
  科学家通过测量人类眼睛的反应,发现涂装的伪装效果受到目标距离和速度的影响。他们通过研究光线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射方式,发现某些颜色在与背景融合方面更加出色。例如在某些光照条件下,浅鲑红能比黄色或棕色更好地融入沙漠环境中,此外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在一起的不规则迷彩图案也提高了伪装效果。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浅鲑红最终演变成英国空军著名的沙漠粉涂装
  涂装在远距离上就无关紧要了,因为高速飞机在明亮天空背景下只会呈现出黑色形状,这意味着对于没打算低空作战或只使用远程防区外武器的战机来说,其涂装颜色在很大程度上与目视伪装无关。但对于低空低速飞行器来说,如直升机和近离空中支援攻击机,与背景的融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从上方观察时。
  随着飞机技术和制造工艺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迅速发展,当第一架全金属结构飞机出现时,在油漆使用上已经与一战时期的木制蒙皮和蒙布飞机有了很大不同。设计师开始意识到油漆很重,并且随着飞机尺寸在30年代变得越来越大,油漆会增加可观重量。此外喷漆工序还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等待干燥,这进一步增加了制造工时和成本,不均匀喷涂的油漆甚至会影响到飞机的重心和稳定性,因此裸露金属蒙皮逐渐成为时尚。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30年代的无涂装C-39(DC-2)运输机
  涂装还是无涂装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燃起时,军用飞机涂装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二战开始时,几乎每种军用飞机都使用了上表面绿色/棕色和下表面白色/浅蓝色或灰色的涂装,被用于海上作战的飞机通常漆成白色或灰色。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P-40战斗机的标准战时涂装
  随着战争的全球化,军用飞机涂装也迅速优化以适应特定战场。所以当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北非沙漠大打出手时,派往那里的英国和德国战机迅速以沙色涂装进行了重新喷漆。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Bf 109E的沙漠涂装
  盟军空军对德国和之后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是人类战争史上的首次大规模高空作战,英国空军的对德轰炸很快转为夜间轰炸,轰炸机司令部迅速将其重型轰炸机的下表面涂成黑色,增加被德国探照灯、高射炮手和夜间战斗机发现的距离。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下表面黑色的“兰开斯特”
  1942年抵达英国的第8航空军首批B-17采用上表面橄榄绿下表面浅灰涂装,事实证明该涂装对白天高空任务没有任何好处,因此美国陆航很快放弃为军用飞机喷漆以节省制造时间和重量,从而装载更多炸弹和燃料,B-17“飞行堡垒”在1943年白天的对德高空轰炸中越来越多裸露着金属蒙皮。当标志性的波音B-29“超级堡垒”被派往太平洋战场对日轰炸时,没有喷漆就离开了工厂。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无涂装的B-17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同样亮闪闪的B-29
  1944年的D日登陆带来了新挑战,数千架盟军战机集结在一起支援诺曼底登陆,真正的威胁不是德国空军而是友军的自相残杀。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每架盟军战机都在机翼和机身涂有大面积黑白相间的“入侵条纹”。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涂有入侵条纹的C-47
  1945年8月,B-29“埃诺拉·盖伊”(Enola Gay)号在日本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人类迎来了核时代。该机还引发了美国陆航对未来战略轰炸机涂装的重新思考,新组建的战略空军司令部(SAC)在战后核爆测试发现,无涂装或涂有白色油漆的飞机能更好地反射核爆炸释放出的光辐射热量。
  SAC第一种专门设计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波音B-47“同温层喷漆”和随后的波音B-52“同温层爆裂”都未上漆,以免受核爆光辐射伤害。苏联空军的米亚-4、图-16和图-95战略轰炸机也采用了类似做法。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白色涂装的“火神”轰炸机
  冷战时代
  超音速战斗机在50-60年代初登上舞台,无论是米格-21、英国电气“闪电”、还是洛克希德F-104“新机战斗机和北美F-100“超佩刀”,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服役时都没有涂装,除了免受核爆光辐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先进战斗机已经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进行远程交战,无需用肉眼来瞄准目标,取消不能欺骗敌机雷达和导弹红外传感器的涂装还能减轻重量。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无涂装的米格-21F-13战斗机
  但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推翻了这个观点,美国空军发现越南作战环境与自己设想的与苏联核大战的场景截然不同。
  北越空军的米格-17和米格-19战斗机体形较小且飞得相对较低,因此美国空军超音速战斗机必须降低高度才能对不明空中目标进行目视识别并交战,这意味着这些战斗机必须进行涂装来与东南亚丛林的树冠融为一体。美国空军战斗机还必须在低空飞行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亮闪闪的无涂装机身意味着能被敌方高炮炮手轻易发现,这意味着战斗机需要重回涂装,于是导致“东南亚迷彩”涂装方案的诞生。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F-4E战斗机的东南亚迷彩
  和英国空军二战对德轰炸面临的情况一样,美国空军AC-47炮艇机需要在胡志明小道上空夜间作战,B-52轰炸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执行夜间轰炸任务,为此涂装也进行了调整。最突出的例子是B-52在“弧光”和“后卫”行动中的东南亚迷彩涂装变形,上表面维持浅绿/深绿/棕三色迷彩,但下表面改为黑色。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B-52的东南亚迷彩变形
  低视兴起
  苏联地空导弹系统在越南战争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促使北约空军大幅改变作战战术,为了保护北约在欧洲低空飞行的喷气机,裸露的金属蒙皮或白色油漆消失了,更传统的伪装涂装卷土重来。苏联的空袭对北约空军基地来说也是真正的威胁,因此必须让军用飞机融入地景之中,而银色和白色就过于显眼了。
  在海上作战的北约航空母舰舰载机也把涂装调整得更加低调,以便在低空飞行时消失在雾蒙蒙的海面附近。到8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机几乎取消了全部高可见度中队标记以及红白蓝三色机徽,鸥灰/白色的光泽高视涂装也被黯淡的亚光幽灵灰取代。在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海军航空兵战机也经历了相同低视化过程,光泽高视涂装迅速被各种灰度的亚光灰取代。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F-14的低视涂装
  当B-52轰炸机从越南战场撤出时,美国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决定保持其东南亚迷彩,这是因为在70年代中期,B-52的战术已经从高空转为低空突防以穿透苏联复杂的防空网络。美国空军战术空军司令部的一些战斗轰炸机,如通用动力公司的F-111,由于担负夜间深度穿透任务,所以也保留了越战风格的黑色机腹东南亚迷彩。同样在60年代,出于对苏联防空网络有效性的担忧,英国空军“火神”轰炸机也被涂上灰/绿迷彩涂装转为低空突防,英国空军攻击机则改为以绿/棕迷彩涂装以低空突防为主要战术。
  海湾战争
  伊拉克在1990年8月对科威特的入侵引发了一系列后果,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美国及其盟国集结50万部队发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奠定了现代空中力量应用的新标准,有2250多架联军飞机参与了对伊拉克目标的空战和对地攻击。
  海湾战争是空中力量的一次战略性应用,也是精确制导空地弹药的首次广泛应用,还是隐身飞机的首次大规模作战。该机就是洛克希德公司的F-117“夜鹰”,被设计用来对对敌方领土纵深战略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F-117
  为了确保最大程度的隐蔽性,F-117必须在夜间出动,所以该机被完全涂成哑光黑色。有趣的是当2005年美国空军考虑将F-117转为白天作战时,曾把一架飞机涂成浅灰色进行测试,但在试验完成之前,整个F-117机队就退役了。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F-117“灰龙”
  与美国空军不同,参与海湾战争的英国战机没有大量可在中等高度投掷的精确制导弹药可用,所以仍沿用冷战思路实施低空突防攻击。此时英国空军大多数军用飞机仍采用适合欧洲作战的深绿/灰色迷彩涂装,因此必须派驻中东的飞机必须重涂更合适的涂装。在80年代,英国空军在塞浦路斯德凯利亚主权基地进行过沙漠涂装实验,再次证实了二战中“喷火”侦察机采用的“鲑鱼粉”十分有效,于是在1990年底越来越多的英国空军飞机前往中东之前,会被重涂上沙漠粉涂装。最终这种涂装被涂到了所有需要低空飞行的英国战机上,包括“狂风”GR1、布莱克本“海盗”、“大力神”运输机、“美洲狮”、“海王”、“支奴干”、“山猫”和“小羚羊”直升机,在高空飞行的“狂风”F3截击机仍保持其灰色涂装。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英国空军的沙漠粉套餐
  黑与灰
  海湾战争后,大多数北约空军转为在中等高度执行对地任务,这意味着大多数战斗机被涂成单调的整体浅灰色涂装。而仍需留在低空的陆航直升机部队,则采用了非常黑的橄榄绿涂装,因为他们还必须留在低空作战。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各国“台风”战斗机的单调涂装
  在90年代,英国空军开始寻找使某些飞机更显眼的方法。在一系列涉及教练机和教练直升机的空中相撞事故发生后,英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验,结果把教练直升机涂成了黑黄双色涂装,把教练机涂成了黑色。英国国防部发言人为此表示:“我们回到了绘图板上,研究如何使飞机更加醒目,然后将它们涂成了黑色。”信不信由你,黑色在空中是最醒目的颜色。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黑色的“鹰”式教练机
  俄罗斯空天军已经尝试数码迷彩涂装,在苏-57战斗机和“猎人”无人机的浅灰色底色上使用计算机设计的深灰色数码色块来破坏飞机轮廓,欺骗红外传感器的算法。
  

各国飞机涂装发展史



  时髦的苏-57数码涂装
  军用飞机涂装的故事远未结束,随着新战场环境、新战术和新威胁挑战的到来,涂装将持续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海湾战争   北约   苏联   飞机   东南亚   低空   作战   轰炸机   英国   战斗机   发展史   战机   空军   黑色   发现   军用飞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