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柘城,这个名字很容易读错,其正确读音为(zhè)城。它与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一样,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早在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便在此建都并安葬于柘城。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的柘城故城,层叠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柘城,夏朝时称为“株野”,商朝时称为“秋地”。西周时,为陈国开国之都,胡姓、陈姓起源于此。秦朝时,开始筑城设县,因境内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又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随着历史的迭代,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称为“柘城县”。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柘城旧城毁于水患,没于泽国,即今日“北旧湖”;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城池南迁,县治迁至今所在。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历史的沧桑巨变,让昔日的柘城故城变成了今天的北旧湖。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柘县城的四周有夯筑而成的高大坚固城墙,每至阴雨季节,城外水势高涨,城内虽然地势低洼,因城池坚固,大水也不至淹没县城。但柘城居于黄泛区,随着黄河的泛滥淤积,则造成柘城故城“北城土坚,水涨则外高而内下。”直至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决口,城墙坍塌,官署民居被淹没殆尽,城内居民被迫移居南关。从那时开始,柘城这个县城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柘城故城”,逐渐荒废。因为地势低洼,后来就形成了北旧湖。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现在的柘城故城区域内,遗存下来一些至今仍然显露在地面上的文化遗迹,如:故城城墙、夏御叔墓(白瓷堌堆)、歇鹤台遗址、朱襄氏祠堂旧址、柘沟春水旧址。歇鹤台三周湖水环绕,景色怡人,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它曾是春秋时老子路经柘城歇息之处,也是一处自春秋至明代延续不断的文化遗址。历代均在此建祠修庙,祭拜老子,传播老子文化。《柘城县志》曾记载:“歇鹤台,相传老子歇鹤于此。”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柘城上古就是“朱襄氏之都”,现在的朱堌寺大殿后面就是炎帝朱襄陵。在朱堌寺内有一颗皂角树,据说这棵树已经有600多年的岁月洗礼,仍然枝叶茂盛,亭亭如盖。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柘城,北依废黄河,南临惠济河、涡河,发达的水系滋养着这片土地,为这里带来广阔的平原,温润的气候,丰富的物种以及一片农桑沃土。其境内盛产三樱椒、棉花、烟叶、林木、优质小麦等农副产品。其中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是全国著名的辣椒生产加工集散地。

历史文化与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南柘城,至今未通火车,影响经济发展

柘城的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东起柘城的通柘煤田为河南省最大煤田,金刚石微分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但如此丰富的资源县城,至今却仍未通火车,虽有公路交通,但仍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2019年柘城的GDP只有271.87亿,在整个商丘地区排名中下水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柘城   柘城县   炎帝   明朝   低洼   黄河   煤田   故城   嘉靖   河南   资源丰富   城墙   遗址   县城   公元   老子   矿产   经济发展   火车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