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原地住“新家”,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有看点

据北京市住建委披露,2017年至2020年,本市累计确认39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住宅楼3301栋,将惠及居民31.48万户。截至目前,已有57个项目完成全部改造,4.3万户居民原地入住“新家”。

说起老旧小区,我想到了一首歌名“白天不懂夜的黑”。对于那些住惯了别墅的土豪们来说,他们真不知道老旧小区的居民是怎么生活的。空间狭窄姑且不说,停车难也暂且不论,没有电梯的老楼,老年人上上下下忒不方便了!更有“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室外雨停了,屋里依然滴滴哒哒”等烦恼,居住在陋室的人们连远门都不敢出,唯恐家里没人,房子被水泡了。

小区居住环境事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对北京这个超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仅能够营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能够升级城市品质、改善城市面貌,让千年古都的城市名片更加光灿靓丽。

然而,老旧小区改造向来以阻梗太多、进展缓慢而让人头疼,长期以来难以摆脱“资金、利益、运营”三大难题的困扰。为此,北京市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引来“活水”解困局。其中,最具示范意义的老旧小区改造当属“劲松模式”。

何为“劲松模式”?像很多老旧小区一样,始建于1978年的劲松北社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高”变“矮”,由“新”变“旧”,变得越来越不宜居了——没电梯、环境差、少配套、缺物业,居民盼改造,政府想改造,可一到动手的时候,矛盾和问题便四处“冒泡”,意见统一不起来。2018年7月,北京市劲松街道以该社区为试点,引入社会力量探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面对居民的改造需求,劲松街道主动启动编制小区改造方案,在各个环节充分汇集居民诉求,并开始尝试引入社会资本,从设计规划到后期物业管理,全流程引入社会企业参与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最终,劲松街道吸引约3000万元社会资本进入,完成社区示范区2万平方米的改造。通过后续物业管理、使用者付费、政府补贴、商业收费等多种渠道,实现一定期限内的投资回报平衡。

“劲松模式”可用16个字来概括,即“充分汇集居民需求,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肯定“劲松模式”,表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今年5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公布《北京市七部门关于印发<2020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表示2020年,北京市将实现8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完成5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工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明显提速了,“劲松模式”功不可没。长期以来,尽管老旧小区改造的空间非常大,但因回报率较低社会资本大多不愿意参与。北京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各方利益再平衡,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然了,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因地制宜,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妙招。比如说西城区白云路七号院,停车难、违建多、设施老,年年“涛声依旧”。他们从“治乱”开始,通过拆除违建、小区架空线入地、地下管线改造、路边重新铺装、自行车棚改造等,巧谋划精设计,让环境变得清爽了,家家户户告别了各种“跑、冒、滴、漏”。与此同时,还为老楼加装了电梯,建成立体停车场,多年的烦心事一朝化有乌有。

再比如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建于1992年,七成住户是原清河毛纺三厂退休职工,小区也“老态”尽显,道路坑坑洼洼,管道年久失修,线缆纵横交错,车辆乱停乱放。转机终于来了,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先是请专业机构参与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无数次地进行协调统一;接着是选举成立了居民议事委员会,参与外墙保温、楼顶防水、上下水管更换等改造施工全过程;还有加装电梯、建立体停车场和老年服务驿站3个自选项目,目前已全部落地的,整个小区有了崭新的模样。

自下而上的决策模式,居民意愿的充分吸纳,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传递的是民生情怀,增进的是民生福祉,让老旧小区成为温暖幸福的港湾。(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北京   清河   居民   小区   北京市   民生   原地   电梯   街道   资本   力量   模式   环境   项目   社会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