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音乐大典》主编王黎光教授为图像编首席专家王子初教授颁发聘书

《中国音乐大典》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推出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之一,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担任主编,是一项旨在为“中国乐派”话语体系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重大编纂项目。《中国音乐大典》是对中国音乐的历史成就、发展现状与整体水平的相关资料和历史信息进行收集、梳理、整合、总结,并以文(文论编)、图(图像编)、谱(乐谱编)、音(音像编)四种承载介质形式,进行分类编纂的一套集权威性、集成性、数字化为一体的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工程。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由中国音乐史学会名誉会长、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会长王子初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汇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团队,广泛收录、爬梳与整理中国古今记录、描绘社会乐音生活各个领域的音乐器物、场景、人物以及音乐实践的平面视觉形象,编纂而成具有经典意义的图像资料总集。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共收录图像31000幅及其著录信息45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音乐文物、现代中国民族乐器、各类社会音乐活动及相关人物等三个主要方面。此次出版的为《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古代资料总目,共计17000幅图像,包含出土古代乐器、古代文物造像、古代典籍插图。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图像编首席专家王子初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图像编团队主要成员

音乐文物是了解古代社会乐音生活最为可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有关古代音乐文物的图像资料,是人们在表述、交流及学术研究工作中代表古代音乐文物的主要形式。音乐文物可以分为出土古乐器(或传世)和文物造像两大类。有关古乐器资料,重点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乐器实物的图像资料,如编钟、编磬、琴瑟、笛埙、笙竽等。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古代文物造像,主要指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平面或立体图像类音乐文物,包括反映社会音乐生活的绘画、雕塑、装饰等创作,如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唐代无名氏《宫乐图》;也包括出土的各种伎乐俑,如唐代懿德太子墓三彩骑马伎乐陶俑、唐代岑氏墓出土伎乐群俑等;还包括墓葬或各大佛教洞窟的音乐壁画等文物。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古代各类图书中相关音乐内容的插图,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音乐图像资料。本书按照古代典籍“四分法”,将其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如“经类”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史类”清代昆冈《钦定大清会典图》、“子类”明代王圻《三才图会》等。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复核出版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古今社会乐音生活的大型图录,其在继承中华民族数千年不间断修书传统的基础上,力图体现20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新学科,如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图像学、乐器学、音乐文献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从而制定了符合现代音乐学科体系分类框架的编纂方式。图像编所收录的图像资料,一方面来源于实地考察,对出土文物遗存及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拍照从而获得的一手田野资料;另一方面来源于近代以来印刷出版物中的古今各类图书中相关音乐内容的插图。图像信息类型丰富,覆盖全国多省市、多民族、多个音乐种类。

《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是在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中国乐器图鉴》等音乐类图典之后又一部规模更为庞大、体系更为全面地展示中国音乐图像的成果。图像编的出版将促进中国音乐图像资料的传承与保护,继承、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力支持中国乐派的理论研究,并对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数据库研究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大典   中国音乐   图像   国乐   造像   乐音   唐代   插图   中国   文物   乐器   古代   社会   旅游   工作   资料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