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诚”| 乐评

浑然天“诚”| 乐评

牛小北/摄

文 | 张听雨

独奏舞台久不见石叔诚,这位叱咤中国音乐界的大师在钢琴与指挥的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建树。上次听他是他作为指挥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在返场时得以一聆其钢琴风采,自此便希望能再听他弹琴,7月8日他在国家大剧院的独奏会方知宝刀之未老。曲目上,这场音乐会有细致的多面意义;演奏上,则有着平淡天真的“天趣”。

选曲有趣味与意义,既在于作品之间的逻辑,又于演奏“文本”外不一般的意义。音乐会选曲的“曲式”对称而规整:上半场四首斯卡拉蒂奏鸣曲对应四首《鱼美人》选曲,下半场两首肖邦练习曲、两首玛祖卡紧接两首李斯特作品。斯卡拉蒂四首奏鸣曲选择了“快慢促急”的四首,四首又连缀如同套曲的格式。下半场为了对听众情绪的调动,还特意将曲目单上两首玛组卡的顺序做了调换。如石叔诚演奏曲间介绍的,这次音乐会的曲目皆选自半个世纪前的两套曲目。1963年4月3日与翌年的1月20日,石叔诚在他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李昌荪的指导下开了两场音乐会,曲目从斯卡拉蒂到普罗科菲耶夫各种风格全备。今年李昌荪诞辰百年,这场音乐会也是对恩师的纪念。

演奏上,石叔诚也秉承着新中国成立“十七年”那个时代钢琴演奏家的许多优秀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音色品味和音乐中的自然“天趣”。音色上,石叔诚的发音清晰而纯净,落键速度快而其后则追求音色的松弛,这样的声音令他的斯卡拉蒂奏鸣曲十分耐听。音乐家不该总回避作品中的“练习性”,这是必经之路。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带有很强的练习曲意味,很多版本以“小品”的方式处理作品力图活色生香。而当晚石叔诚的演奏竟然直面这种“练习性”,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反而收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

石叔诚的演奏追求音乐的歌唱性,这种“歌唱性”亦非现在所流行的美声化琴音,而是朴素纯净如童声般的音色。肖邦作品演奏的审美有“波兰肖邦”与“法国肖邦”两类,石叔诚的肖邦显然更接近“波兰肖邦”的偏好,音乐中充盈诗意,纯净的音色加上自然不造作的自由节奏使诗意的表达如汉乐府般简白纯粹。

而简白纯粹的“天趣”究竟何来?太多录音让我们赞叹演奏大师晚年将心自逸的境界,这里面尽管可见速度、音色、弹性节奏的端倪,但浑然天成的境界仍“不可说”。不带“纯技术美学”与“好古趣味”的有色眼镜,如此演奏在年轻演奏家中的确少见。而石叔诚演奏中正是葆有这样的平淡天真。当晚《鱼美人》的“水草舞”令我回味良久。杜鸣心这部作品的乐思堪称浑然天成,石叔诚的演奏也如此拒绝旋律中乐汇发展的雕饰,而是着眼于整体之意境,著名的主题进入一任乐句自然流淌,直至句尾才以自然的呼吸作自由节奏的关照。且如此意境也并非仅是对作品意境的勾勒,而更多是以自我胸中氤氲的气韵点染,具象的舞剧音乐在石叔诚手中升格为抒情短章,洗尽铅华如陶诗“悠然见南山”般的凝练。

我一向抗拒用过分文学性的语言与周遭环境的轶事揣测音乐,而在当日的演奏中我却恍然真感到艺术家沉入了对往事的追索,过尽千帆后的朴素纯真体现在李斯特的作品上显得尤为独特。《狩猎》中乐谱上标注了各种乐器的音色,而当晚的演奏却越过这些指示的“形似”,用单纯朴素的音色直接表达狩猎的轻松欢愉的精神。《第十二狂想曲》是钢琴家顾圣婴的拿手作品,石叔诚的老师李昌荪曾专门请顾为石讲授这首作品,当晚的演奏以这部作品作结有了更多怀念的意味。这首狂想曲处理得从容舒逸,引子过后的主题进入的三个同音均是不动声色,而其后十六分音符的经过音却倏而提速,回环往复的主题凭虚御风般进入,音乐连绵从容而冲然淡远。

除却演奏家、指挥家,石叔诚还是文章家,他谈钢琴演奏与教学的文章鞭辟入里,回忆散文隽永平实。此前读过他回忆老师李昌荪的《我永远的导师》,行文一如当晚的演绎般平淡天真的诗意贯穿始终,结尾写到老师临终前与他谈对当时的新事物——汽车的看法,竟读得潸然,艺术家的赤子之心于文字中不见遮蔽,袒露无遗。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李斯特   肖邦   天趣   波兰   奏鸣曲   浑然天成   音色   音乐会   当晚   曲目   钢琴   自然   老师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