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而奏的交响强音 | 乐评

为时代而奏的交响强音 | 乐评

文 | 顾超

百年伟业,英雄辈出。日前,深圳交响乐团携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进行巡演,9月23日晚在捷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上海的观众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在乐团音乐总监林大叶的执棒下,众多优秀歌唱家加盟献声,在恢弘的乐声中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现场强大的感染力引发了申城观众的内心共鸣。

《英雄颂》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钢创作,作品布局清晰,以笔法简练有力的序曲和尾声,牵引着四乐章的主体部分。四个乐章之下包含14首歌曲,表演形式上不拘一格,将独唱、重唱、合唱、朗诵进行了有机融合,加上张立萍、石倚洁、宋倩、刘嵩虎、王云鹏、朱慧玲、韩蓬及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的倾情演唱以及李仁义的生动表演,产生了动人至深的演出效果。

深究作品背后的价值,笔者发现了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从题材来看,作品选取了14位英雄人物作为核心形象,塑造了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等人的英雄形象,不仅贯穿了百年历程的众多闪光时刻,更巧妙地运用了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关文学创作或关联文字,以“人物自述”的视角呈现,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文学价值,也避免了侧面描写可能造成的空洞和冗余。而最后,则以人民作为主角,突出“历史是人民书写,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这一观点,不仅将立意推向新的高峰,更与之前的“自述”式的视角相呼应,把观众带入到了英雄的本体视角。

在西方的经典音乐作品中,交响声乐作品佳作频出,从瓦格纳的《威森冬克歌曲集》,到马勒的《少年魔术号角》《旅人之歌》等作品,再到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无一不是建立在作曲家深厚的文学功底之上,他们不仅文采风流,而且对于唱词的选编也颇具心得。叶小钢选择的这些文本,也往往具有歌唱性,配上动情乐声后更增强了文字背后情感的传递。而成功的交响声乐作品,不仅需要有普罗大众能为之所动的旋律,更需要作曲家的匠心语汇,《英雄颂》不同于叶小钢的其他作品,兼顾了大部分观众的共鸣基础,同时不落俗套,言之有意,构成了一套雅俗共赏的音乐诗歌集。

艰难岁月里,英雄们披荆斩棘。作曲家在第一乐章中谨慎地使用了现代音乐语汇,这在《我的自白》一曲中几乎到了临界点,也体现了时代下英雄的挣扎与勇气。接下来的《可爱的中国》,又好似冬去春来,极其优美的旋律从天降下,点燃了听者的爱与希望。之后也有几首作品,作曲家避开了纯粹的旋律,但总体上充分考虑了歌曲的演出场景和抒情本质,巧妙运用了众多民歌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了截取、加工和变形,产生了“熟悉又陌生”的印象,以艺术的视野不断给人惊喜。第二乐章中男声合唱“晴朗的夜晚”中的斑斓幻想,第四乐章中“最美黄文秀”的民族乐器和自然声效乐器的运用,都展现了创作者的巧思和热忱。

在这部作品中,出色的配器也让人印象深刻。在许多交响声乐作品中,往往会有过度使用打击乐器而导致音响效果过于响亮的问题,而《英雄颂》极为节制,为其他管弦乐器的音色凸显创造了条件:例如第二乐章中“七律——到韶山”中圆号和木管乐器轮番登场,精美且有魄力;第四乐章中“誓言无声”中钢片琴、竖琴及其他打击乐器的细致描绘,将思绪带到遥远……贯穿全篇,各种旋律乐器的组合效果得到了有序而多彩的编排,加上不同声部的歌唱家们带有各自的特性,让作品的可听性、丰富性达到了极致。

深圳交响乐团全面、强大的演奏实力也让人耳目一新,不论声部平衡还是个人能力都无比出色,对于指挥的调度和与歌者的配合也堪称完美,让听者不禁对林大叶及乐团管理层对这支乐团的打造颇为佩服。惜乎此次巡演日程紧凑,若能多安排演出一场经典作品的音乐会,或是以马勒的交响声乐作品与叶小钢之作相呼应,或许更能满足广大爱乐者。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马勒   语汇   声部   打击乐器   强音   交响乐团   声乐   乐章   作曲家   视角   乐器   旋律   观众   英雄   时代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