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开辟“快车道”

“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开辟“快车道”

美声组学员郭琛在展演中演唱 (张乃云/摄)

文 | 李澄

9月21日晚,随着“师生交流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上演,为期6天的第十四届全国声乐展演落下帷幕。本次展演首次推出的“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展示声乐人才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文旅部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中“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优秀艺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不足的问题。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之前,“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便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声乐人才,并组织了孟玲、阎维文、雷佳、么红、王宏伟、吴碧霞、蔡国庆、郭蓉等业界知名专家、艺术家,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学员提升歌唱和表演水平,培训合格的学员直接参加本届全国声乐展演。展演邀请文旅部直属文艺院团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以期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与国家艺术院团合作交流提供一条“快车道”。

据主办方介绍,“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一经发布,即引起强烈的反响,报名人数近1400人。经专家认真遴选,共有52名声乐人才参加培训和展演,其中美声组21名、民族组21名、流行音乐组10名。展演期间共举办6场展演音乐会,其中,美声组2场、民族组2场、流行音乐组1场、师生交流音乐会1场。本届全国声乐展演还采取了“一场一评”的方式,组织业界专家、艺术家现场观演,并与声乐演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探讨演出的优点和不足。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宋波表示,“入选学员获得了‘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证书,但如何让这个证书体现出实际效力,相关艺术机构该如何认证‘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出的人才,值得我们关注。”如何根据舞台艺术生态链的现实,进一步完善“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与上下游的生态关联,也是主办方在今后需要直面解决的现实问题。

美声——最好有“戏”

“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开辟“快车道”

美声组学员张彦存在展演中演唱 (张乃云/摄)

全国声乐展演是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专场演出(展演)活动的一部分,由声乐比赛演进而来的,从第十二届改为声乐展演,本届又开启了“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宋波认为,本届展演强化了培养环节的力度和时间长度。选手们都非常珍惜文旅部给他们安排的与国家级声乐导师学习的机会,导师们帮助他们准备展演曲目,提高演唱的整体素质。“从展演音乐会、观众的参与度、选手的反馈情况以及展演音乐会的效果等诸多方面都证明,2021年度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暨第十四届全国声乐展演是成功的,它在培养、展示、推出声乐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必将对我国的声乐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宋波表示,“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国声乐展演应保持连续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导向性,“文旅部举办的声乐比赛应该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声乐比赛。”

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对文旅部和“哈夏”能够为今天的青年歌手提供如此高规格的“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声乐展演平台羡慕不已。他同时也提醒来到展演舞台的学员们,一定要想一想下一步要怎么走,“我问了两位年轻歌手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发现他们还没有一个计划。对现在年轻的歌唱演员来说,自觉地进行自我认知,对未来的艺术之路进行规划并不断发展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此次声乐展演合作乐团为哈尔滨交响乐团,团长曲波对青年艺术家们未来到哈尔滨音乐厅演出表示欢迎,“‘哈夏’的舞台永远向你们敞开。”他也为声乐展演提出建议,“每一位学员唱完一曲后,如果能根据声部配比,再安排一部歌剧片断作为第二首曲目,比如四个人或五个人同时上场,能让歌手们对演唱的咏叹调有更多入戏的体验。”

民族——寻根在戏曲

“这次‘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特色在于它有一段比较长的授课周期,能让专家在对学员有更多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学员充分的指导。”女高音歌唱家雷佳认为,专家一方面传递给学员清晰的理念,另一方面让他们提升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提升表演水平,增强艺术表现力。“这个过程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相长,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了解不同的作品和风格、每个人的特点和不同的演唱方式,从而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和表演当中要注意的问题。”

“民族声乐的根在戏曲”,这是民族组专家的共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教授孟玲说,“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民歌。建议学员们多学一学各个地方的戏曲和民歌,比如河南豫剧、陕西秦剧、苏州昆曲,这样才能真正在歌唱当中体现出中国味。‘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到实处。先把自己本民族、本方言的作品拿住、唱响,然后再融入其他作品当中,如此才会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当中体会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彩性。”

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也表示,“多学戏曲,有助于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手、眼、身、法、步的自信。戏曲讲究筋骨,精气神尤其重要。而民歌能够让歌唱者在以后的声乐道路上风格更加多样化。”

“我个人觉得,舞台是最重要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表示,接到文旅部的任务时,他正在长沙排演新的民族歌剧,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于是他邀请了三位学员到排练歌剧的现场观摩与教学,学员们观看了他连排、彩排和正式演出的全过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上课方式,学生能够看到老师如何完成一个角色的塑造。”王宏伟建议,下一届“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请几位歌剧专家来指导学员,再请几位戏曲艺术家专门教授他们一些戏曲作品,“对他们应该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流行——使命向世界

“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开辟“快车道”

流行组学员魏然在展演中演唱

流行音乐发出的是时代的心声。东方歌舞团独唱演员郭蓉对学员表示,如果想在歌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就必须具备歌唱以外的能力,“作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当中的一分子,要关注社会的各种现象,要对这个社会有责任感,还要有奉献的精神和爱心。内心只有小我的时候,唱一首歌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首歌,要表达我个人的感受’。但当你有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感知以后,它们会触发内心更深层的感知去演绎作品。这时你的声音会更具感染力,作品的感染力也会得到提升。”

歌手蔡国庆认为,“流行音乐是世界上最共通的语言和演唱方式,因此无论是技巧还是音乐元素,都可以从全世界汲取养料为我所用。但你的立足点始终在中国,要为人民歌唱,为新时代的生活而歌唱。”

“民间音乐才是流行音乐走向世界的根本。”《人民音乐》顾问、原主编金兆均讲述了多年前一位美国人类学家访问中国后对他发出的感慨,“他用整整半年的时间,把中国西部的12个城市走了一遍,回来后很兴奋地对我说了一句话,‘21世纪的音乐是你们中国人的!’我本能地用北京话说了一句,‘您客气了!’他很严肃地说,‘不,我不是客气,我走遍了全世界,中国是最后一站,我才发现中国的民歌资源太丰富了,你们家里有无数的资源你们自己不用,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无法想象。虽然有很多民歌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失传,但我听到的这些,已经够你们用一百年了。’”为此,金兆均由衷地说,“音乐必须有根。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古老的素材用现代的方式和现代的审美来表达。趁着年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有民间音乐资源的地方去,听听自己祖先的声音,它们将会是你们今后音乐的力量与源泉。”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声乐   人才培养   计划   艺术   人才   全国   歌唱家   快车道   哈尔滨   美声   戏曲   民歌   音乐会   中国   开辟   学员   民族   优秀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