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出新:清水的庙

我的家乡——清水,水好泉多,庙更多。

如果说,清水是三面环水四面泉涌,那么,清水的寺庙便是星罗棋布,任意 穿插于民居、官衙、街道、城头、墙外、河皋、远山近冈之间。

每天早起,院子里,不经意地一个抬头,就见“玉帝楼”高高在上,南门楼 的风铃叮当。出到大门,城隍庙的山门耸峙,正对面的大戏台余音绕梁。下到旧 城,龙王庙大院独进,过牌楼,东门楼外的老爷庙,连片成群。立于其上,清水 河脚底流过,对岸的观音殿森严,河这边萨寺庙古朴。放眼直北,大石山梁卧云 处,寺院隐约,小石山梁的栈道明显,出没其间,神像,怪石,门楣高悬,壁画, 凿顶,洞窟相携。

有人统计过,清水的庙宇达 36O 间之多,就是不知道,那些设祭的公祠私堂, 连同城楼上的神供仙位,有无计算在内。

常听人说,普陀佛国,武当道场。清水人分不清这些,他们只知道“见庙就 磕头”,所以,从来不辨“寺”与“庙”之别。他们认为,凡是吃十方的,就是 “和尚”,凡是供神仙的地方,就是“庙”。一句话,还是因为庙多的缘故。

庙多自然全,所以,清水又有“全庙”之称。也就是说,中国北方所有在“城 隍庙”统领下的各种神祇,在清水的山梁峁地,都建有院祠馆宇,或连片成群, 或自成一进几院。最小规格,就是城门楼内,也供有塑像,既敬神,又观景。总 之,庙宇之多,几乎满足了社会人心所有祈愿之望。故而就有“清水灵神神”的 流传。进而又有“海则庙总龙王,清水总城隍,木瓜总祖师”的美誉。

清水“城隍庙”身位之高,固然有善男信女的热捧有关,但是,高悬于正大 殿门上端的“敕封灵应侯”的牌匾,金边黑底朱字,笔力遒劲,古朴雄浑,更印 证出它的权威和尊贵。关于其出处,有说是出自康熙手笔,有说是来自明朝京城 重臣写家。我倾向于明朝,因为,清水城隍庙规模之大,显然不是个人集资所为, 它是明朝修建清水城的国家项目,正如“老爷庙”正殿大梁的贴揭云,“大明万 历、年、月重建”。既然费用来自公帑,所以,“敕封”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中国 历史上还没听说,本朝投资设计的重点形象工程,会留给下一个朝廷来封题。纠 错倒是有,比如,乾隆就为袁崇焕平反过。其实,此举重点是羞辱崇桢末帝。

“城隍庙”选位于清水人居的高端,即新城的顶西,“玉帝楼”坡下沿,守 备衙门的上首。

山门面南,怀前通过是直达玉帝楼的官道,正对戏台敞口,也是清水全城最 大之戏台。山门其实是廊建,四柱三间,左右守门神像,擩天插地,面目狰狞。进去是院落,不大,靠右手套着一个更小的四合院,为大小住持侍立徒弟的生居。

和山门正对,院北边为一座五间开的中殿二门,两边供有白马将军造像。给 人印象最深的,是殿背后的壁画,龙身龙爪,蜿蜒曲折出没于云雾之间。在你正 欲苦求其龙首时,它会突然出现于面前,张牙怒目,还喷火,伸出的鹰爪随时能 将你抓拿上天。由于殿顶是前后大出檐,所以,壁画被保护得很好。就那也不敢 轻易到跟前,它的逼真感太强,好像专门吓我这种胆小孩子。

中殿过后,就是城隍庙的正大殿。院子很大,左右两边是配殿,塑有阴曹地 府的惨相,油锅冒烟,拉锯截人,推磨流血等惨不忍睹。

大殿门口东侧,一棵老槐颓然不倒,枝蔓混杂,新芽吐自旧条,浑然、繁出的树冠,足以让高耸的殿脊,直不起身骨。它的树身是我们八九个小孩的合抱, 当地人称它为神树,每次给城隍爷上完香,也不忘在它的树脚周围插一柱,称作 奇伟必有神佑。据推测,其树龄至少在千年以上,如果考虑陕北缺雨多风沙等因 素,其树龄更会有几千年。由此可见,“城隍庙”的建成,绝不是大明一朝。它 应该在唐宋之间,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朝“筑城”于新城,也是借助其影响, 从而加以重视,所以,就把“敕封灵应侯”的御匾,高悬在大殿的门额上。

正殿正中,城隍爷坐于黑木神龛中,铜头塑身,黄衫加红披,看着没有西方 如来的高胖厚实。脚下是明光铮亮的朱漆供案,案上一盏长明灯点着,摆有几盘 时鲜和点心,香炉明净,三脚立于案桌前沿中央。地上是一排供磕头的蒲团花垫。

正殿很大,因为只供一位神像,所以,显得也空旷。它周边的墙面,全是绘 满“警世劝善”的壁画,由于没有多余的纬缦的旌表的纷繁,大殿平时总是很清 净。

其实,清水“城隍庙”的显赫有名,关键得力于内部形成的一套合理有效的 管理体系。它虽属道教,但师承佛教的论资排辈,师徒承袭,供奉权威,等级森 严。这些执事们,除认真打理庙内的持、戒、念、祝、供外,还重点经营俗界各 类红、白、祈、愿等法事。由于技法专业,技艺精湛,自然生意面广,回报实厚。施主里有捐地捐粮捐钱,并且,往来于口里口外之间,经常有成群的牛羊,还愿 向清水“城隍庙”,想想这样的“慈善”广告,随一路的经草原,过河流,翻山 越涧,其影响在千万农牧民心中,岂止是一个“心动”?

“城隍庙”的这班和尚(其实是道士),除持戒功课外,还有一项过人之处, 就是能写会画,吹拉弹唱,各怀绝技,铙钹笙管,丝竹锁呐,样样赢人。

庙里的和尚,来源大多是天生残疾,父母不愿养,送入寺庙,如最后一任住 持能玉,就是双目失明,三岁进庙。也有一些父母双亡,庙里收留务饴,还有的, 家里孩子多,为还愿,需要一名去当和尚。当然,更多的是生活所迫,把孩子交 给庙里喂养,像专门去学知识、学演艺技能的也不少,学成还俗也有。

从小就学,又有人教,自然本领不凡。隆盛时,庙里的师徒和尚大小有百人 之多,可以想见,其香火旺盛之程度。

紧临“城隍庙”西边,直达“玉帝楼”的斜坡,面积足够三十亩地大,从上 而下,从城墙这头到城墙那头,依势分层,重重叠叠,整个一面大坡,全是庙。站在低处向上看,仿佛是庙的波浪,一层层向你铺天盖地而来。深入其间,丝竹 轻音流淌于明灯暗香之中,纵然你有多恶,在如此法相面前,也没有了多许能耐。

这些庙从“玉帝楼”脚下数起,依次是:玄天庙,四大天王庙,孔圣庙,三 官庙,八大金刚庙,牛魔王殿,西天古佛庙,靠南城墙有单进独院的祖师坛。其 落座于戏台后角的斜对高台,门外有牌楼迎客,院内殿宇森森。里边的一口枯井, 便是王嘉胤造反时,夜半惊吓逃难的富家女眷们赴死之所。至此,整个一座庙坡 就和“城隍庙”连成一体,赫然一副香烟缭绕,经幡飘拂的世外仙境。

负责执守,打扫,点灯,上香的是“城隍庙”。所以,每到黄昏,总有一种 特有的景象在清水人的眼中亮起。几个小和尚,打灯的,提油的,默默穿梭在各 大殿之间,添油上香,弹尘拂相,好个虔诚敬奉得感人。

“城隍庙”最热闹的时节,是五月十一日“城隍爷爷隆诞”。有法会颂经, 有唱戏助兴。整整三天,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老幼相携,驴驮车载,漫山遍 野,路拥道塞。人们中有还愿的,许愿的,祈福的,当然,也有千里赶来赎罪的。大多数是上午转庙敬神,下午和晚上看戏,亲戚朋友借机叙旧,儿女大人也趁熟 物色亲事。赌徒们自然也不放过如此良机,寺院管吃管场地,主要是抽头份子钱厚利。

还有一个议程,也惹人关注。就是唱戏时,专门专人迎“玉帝爷”的塑身像, 在城隍庙山门前,端对台口看客的正中,设香案,点长明灯,让“玉帝爷”也与 民同乐,过一回戏瘾。人类几千年,最大乐事莫过于人神共处,西方人是共舞, 其实,还是一个乐字。清水人对神的膜拜,通过唱戏供神,也就像藏人晒佛一样, 达到人神共鸣的高度愉悦。

如此大规模集中建筑群的寺院,还有东门外的“老爷庙”。

“老爷庙”耸立在清水川与古圪挞沟川汇流的夾心岛梁上,也就是“凤凰” 饮水的“头顶”。院内分布有“娘娘庙”,“东岳大帝庙”,“关帝庙”,“河神庙”, “马王庙”,“火神庙”,“灶王庙”,“眼神庙”以及“土地庙”。“关帝庙”前正对 戏台,“河神庙”前有照壁,左右对联凸显“河清海宴”,座底到壁顶,和中间壁 画,全是精巧合成的砖雕。旁边东出,是一道精美砖砌“月门”。现在遗址中独 立“娘娘庙”“关帝庙”和老戏楼最全,尤其那色彩线条的醒目古旧,恐怕是整 个长城沿线最具文物价值的珍贵。

中国古人修庙,多选名山绝水之地,一来图个清静,二来敬神也为玩景。当 然,也与“近鬼神而远之”的文化理念相关。总之,不与人居争地,是关键一条。

清水的庙虽与人为邻,但是,建筑者尽量避开人居,选择不是高坡(如庙坡), 就是绝地(如老爷庙)。要不就是城墙上或墩台处。如南门楼左近有“观音庙”, “三教圣人庙”,“文昌庙”及钟楼一座。东门楼内,白衣菩萨像正襟危坐,面向 西“玉帝楼”。背后,仅以一墙相隔,是大刀紧握的赤面关老爷大将军,威然屹 立,双目直视东河岸。将西佛菩萨与本土关帝放一处敬奉,全国罕见,而且,配 搭上还是,善的菩萨坐着,威的关公站着。

东门楼城墙南,是“五道爷庙”。

清水唯一建在民居正街的是“龙王庙”。其实,从“龙王庙”戏台里的“碑 记”发现,“龙王庙”最早建在北门外的“萨寺庙”东北面突出处,“石拐”之上, 其地形十分相似镇河之“老龙头”。康熙朝迁入“旧城”,和“财神庙”隔邻,并 增建戏台一座。“龙王爷隆诞”在六月十一,和“城隍爷隆诞”一样,唱戏三天, 隆重程度,与“关帝”、“城隍”、“玉帝素斋”,同称为清水四大“庙会”。其主办、 费用均为“城隍庙”住持操办。

由于建庙来自公帑,又加之与山西隔河相望,所以,清水的庙,无论设计、 造像、壁画、纹刻都体现出国家级水平。如“四大天王”的坐像,呲牙咧嘴,威 风凜凛不说,关键体现一个“大”字,两个小孩并排都坐不满一只大腿。其栩栩 如生之程度,以致我到“五台山”也没有什么惊异之感。只有去西藏的寺召,见 到神像的高伟,才感觉和我们清水的塑像差个不多。

清水庙里还有一绝,就是机关巧设,清水人叫踩“幽线”。比如,进阎王殿, 不小心踩中了哪块砖,触动了下面暗设的机关,瞬间,吊死鬼的长舌头伸向你, 青面獠牙的二鬼狼牙棒会砸中你,并伴有鬼哭狼嚎声,怕不怕?据说,吓死过几 个朝圣者后,这些机关就被废除了。反正,去庙里逛,必须大人带着,否则,小 孩是不准入内。

由于身处干旱少雨多风的蒙古南沿,防火是第一位。故清水的庙宇及楼台亭 阁,一律取硬山顶的建筑风格,看上去力显古朴厚实。倒是唯一建于唐代的佛寺 ——萨寺庙,雅致华贵,格调迥异。

“萨寺庙”原名“清泉寺”,宋元之间,由喇嘛住持,就改称喇嘛庙,名字 一直沿用至今。明朝新修恢复“清泉寺”的官方称谓,名字均见于明时镌刻的碑 史海钩成 32 石与大钟。

“萨寺庙”和“老爷庙”一起,并头伸向清水川,就像一只螃蟹的两个叉, “老爷庙”南,它在北,而且,低卧在沙丘上,离水泉最近,故名“清泉寺”。

“清泉寺”建于唐,其正殿的大梁留有楷书:“大唐尉迟公督建”。关于尉迟 氏,我曾在“府谷方言漫话”作过说明,“尉迟氏是西域和田国之皇族,入唐后, 专事国内的建寺造像工程,持有唐室的营造执照”。所以,说它是千年古刹,也 是名归实至。

“萨寺庙”的典雅,来自筑顶的歇瓦(方的圆的)全是一式的唐三彩琉璃, 绿白黄,包括脊山上的走兽飞禽鸱吻,连同前门“独瓜”宝顶上滚瓦,滴水,全 都是琉璃瓦铺就。阳光下,从任何角度看清水,你都摆脱不了那金碧辉煌,明光 泽烂的诱惑。

说“萨寺庙”华贵,是指大殿前檐的斗拱,五组并列,每组五跳,而且,上 下出昂,和朱门窗阁的平展相配,更显中华美学的豪迈与精细相衬的底韵。至于 殿前“独瓜”的斗拱运用,不仅七跳出昂,四角分布,内外八根红柱支撑,犹如 一顶皇冠,既巍峨高洁,又气派荣华得十足。清水人有一句口头语,这娃娃将来 有出跳。指的就是拱斗跳越多,出昂越多,看着大器的引申。谁也想不到,小小 清水城,竟隐藏着许许多多中华消失的文化秘笈。

“萨寺庙”背景深厚,又伴随着许多故事流传。其中就有清水和内蒙清水河 县渊缘的“十八铁罗汉”,及王嘉胤造反,“萨寺庙”得锏的传说,最为著名。想到“萨寺庙”,每每有恨不早生一百年之憾。想当年,如遇建筑大师梁思 诚林徽因山西访旧,就可以捎书写信,让他俩五台寻迹,顺道过河,把清水的古 建考察作个鉴定。我想梁、林夫妇一定会大为惊喜,千年古刹“萨寺庙”也不会 寂寞到今,遭受百年沦落之不公。

与“萨寺庙”隔河相望,清水川东岸的一个馒头山顶,还有一座佛寺——观 音殿,我们本地人念“观音殿儿”。

它的高顶是一座白塔,脚下有一进重套大院。正殿塑“千手眼观音菩萨”, 两端墙壁,是起级泥塑重彩罗汉,一层一层。罗汉们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生动 地叙述着处世修练的快乐。这让我想到蓝田“水陆庵”的元代泥塑,也是创意十 足地行坐卧在墙壁的田野山间。

……

立于“观音殿”背靠的界牌梁上,终于走出了庙宇寺院的包围,回首清水城, 她还真似一只吉祥的“凤凰”,展翅而来,飘然而降,背负金庙银殿,身托瑞云 紫烟,让原本就水清泉冽的清水城,更加浮游在云蒸霞蔚的祥光佛水的神韵中。从而,让她的人民受益永年。

建庙立寺,其意义不在其中,而是在其外。作为清水人,对此,我深怀感激!


陈出新:清水的庙


陈出新:清水的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城隍   关帝庙   玉帝   城隍庙   水城   东门   明朝   龙王庙   正殿   戏台   山门   庙里   大殿   老爷   寺庙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