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导语: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在民间合称为“三大鬼节”。因为这三个节日,其主题都是与祭祖祭祀活动有关。由于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等因素影响,这三个节日,在民间认为与“鬼物”有关。因此,每到这三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民间就有许多避讳,怕在“鬼节”冲撞了“孤魂野鬼”触霉头就不好了。

“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在七月半“鬼节”将至时,村里老人却时常说,七月半的水(指降水与河水),其实比“鬼”可怕。为何村里老人如此说?怎么没人说过清明节的水比鬼可怕,不说寒衣节的水比鬼可怕呢?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怕鬼还是因为心里有鬼,如果心里没鬼,又何必怕鬼?首先我们要搞明白,鬼是封建迷信思想下虚无缥缈的产物,只会带给迷信的人精神上的影响,并不会进行物理攻击,更不会给人身体直接带来实质上的伤害。

“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而水和“鬼”不同,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生死存亡的影响力,和阳光、空气、食物一样重要,可以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力无所不在。而“鬼”只是古代乃至封建社会的产物,祭祀也只是一种心灵上慰藉,精神上寄托,基本上对人们的实质生活与生产毫无影响。而七月半的水,无论降水与河水,与清明节与寒衣节的水,带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不同。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6日,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个是初春踏青祭祖时候,有降雨是好事,“春雨贵如油”嘛,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夏粮丰收;而且此时气温比较低,基本上也没有人下河游泳,也就少有溺水事件的发生,因此,清明节的水不可怕。

“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寒衣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冬月,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冷了。因此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谓之送寒衣,一份孝心的弘扬。这个时候,北方秋播已经完成,冬小麦也长出来了。这个时候全国各地过了雨季,无论是落雨或是落雪,对秋播作物的生长利大于弊。再者说,这个时候气温下降明显,除了个别专业的冬游爱好者,一般没有人下河游泳,所以河水也不可怕。

而“七月半”的时候,即将迎来秋收,农作物若干成熟,所以这个节日祭祖,与古人祈求农业丰产丰收有关。这个时候,无论南方和北方,都还处于雨季之中。如果出现持续性降雨,秋雨绵绵加上温气温迅速下降,这对于农业生产非常不利。所以关于七月半降雨预示着下半月没好天气,民间有不少俗语总结,比如“前怕初三、四,后怕十五、六”,“处暑下雨烂竹萝”等。说的就是怕农作物成熟之际,在需水量锐减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阴雨天气,对农民来说是件糟糕的事。这不进不利于农业丰收,也不利于农业生产。

“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再者说,七月半中元节的时候,民间也有俗语提醒大家“没事别往河边站”,主要就是告诉淘气的小孩子,别心里痒痒下河去游泳了。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河水温度会出现剧烈变化,会使得游泳的人身体出现不适。此时游泳由于水温的变化容易使人腿抽筋,从而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这也是每年夏秋过渡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溺水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前几天,我附近就有五个孩子在漕河水域嬉戏,有两个孩子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因此,人们根据过往生活经验总结,结合前人留下来的提示,会发现与鬼相比,七月半的水才是真的很可怕,无论对农业生产,或者人们的生活来说,都影响很大。因此,人们应根据当地气候,做好相应准备,才能旱涝保收;另外,特别是北方地区,七月半的河水早已经不适合嬉戏野游了,家长们要严加看管孩子们,别让他们心痒痒去河边转悠了。

“鬼节”将至,村里老人说,七月半的水可比“鬼”可怕!为什么?

因此,“鬼节”将至,人们根据当地风俗,做好祭祀就好。更应该关注“七月半的水”。毕竟,鬼只是出现在奇谈怪论中,出现《聊斋志异》中,出现神话小说中,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梦魇中,现实中不会出现;而“七月半的水”,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活水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下河   中元节   可怕   寒衣   持续性   封建迷信   祭祀   清明节   河水   村里   农业生产   气温   游泳   节日   民间   天气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