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今天9月2号,到了9月7号,也就是农历8月1日,也就到了今年的白露节气。这个时候到了“三秋”之中的仲秋之际,气温转凉明显,有露水出现,候鸟们启程南归,若干秋作物已经成熟收割,有些秋作物进入成熟期即将收获,也有些晚熟秋作物正想努力生长发育,在寒冬到来之前成熟收获。白露节气,丰收在望,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呢?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一、怕白露阴雨连绵。

白露节气到来时,田里没有成熟采收的作物,以及即将成熟的作物,可以说都在努力地进行生殖生长。作物在进入成熟期需水量减少,此时非常需要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养分转化成干物质,才能结出品质佳饱满的果实。如果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那么,可以而知,即将成熟的农作物不仅面临水渍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因缺乏光合作用,不利于秋粮丰产丰收。

民间有不少农谚俗语形容白露节气降雨不好!比如农谚俗语说:“处暑雨甜,白露雨苦”、“白露的雨,落一处坏一处”等。比如说,白露节气时,正是棉花、绿豆的采收期,花生开拔,阴雨绵绵,非常不利于棉花、绿豆、花生等作物正常采收和晾晒。有农谚道:“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可见白露节气出现连雨天,真是一件令老农头疼的事。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二、怕白露的风。

农谚:“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所说的意思是,在以前白露节气前后,出现大风天气,老农们可能会白忙活了!可见白露节气时,刮风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影响秋粮的丰产丰收。此时,比如玉米、高粱、谷子、稻谷、芝麻等作物,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头重脚轻”最怕大风刮,容易造成倒伏,特别影响秋粮丰收。

还有农谚说:“白露刮北风,越刮越干旱”。北风南下,吹走了暖湿气流,副热带高压退却,容易出现秋旱。虽然说白露节气怕阴雨连绵,但是,如果出现秋旱,对还没有成熟的农作物丰产丰收同样不利。比如说红薯,在白露节气时,有俗话说:“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意思是这个时候,晚红薯块正处于膨大期,需要土壤有墒情。如果出现干旱,就需要及时浇灌,促进丰产丰收。由此可见,白露刮风,不是什么好现象。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三、白露节气怕打雷。

仲秋出现打雷的天气,在北方可以说比较少见。一旦出现打雷,说明上空有冷暖气流活跃,非常有可能下大雨,还有可能伴随着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有俗话说:“八月打雷,遍地是贼”。同样是在说,农历八月打雷不是好兆头,往往意味着有恶劣天气的发生。这在生产力低下,靠天收的古代,可是非常严重的大事情,恶劣天气出现往往会造成饥荒年,引起流民失所,为了活命,偷盗事件非常普遍。

因此,自古以来,与其说农民怕白露节气打雷,实际上怕此时打雷,会有恶劣天气的发生,这种不可控的天气变化,非常不利于秋粮丰收,因此老农认为白露节气打雷不是好预兆,比较忌讳白露节气打雷。有气象农谚说:“白露雷,不空回”,说的就是白露节气打雷,往往伴随着降雨,不是什么好兆头。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四、白露节气怕兽害、鸟害。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不仅仅要面对大自然风霜雨雪的洗礼,还要和动物们抢夺粮食。俗话说:“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白露节气时,高粱、谷子、稻谷、成熟或者即将成熟,田野里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这个时候田里的玉米、早春红薯也能吃了,人们要处处留心兽害、鸟害。这我们从流传下来的“稻草人”守田可窥一斑,说明很久以前,人们就在和鸟害、兽害做斗争。

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确实出现了兽害、鸟害问题。比如近几年,每年秋季的时候,局部地区野猪非常猖狂,下山先吃农民田里的玉米,然后再吃田里的红薯、花生,破坏农民种的庄稼,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野生动物现在通常都是保护动物,不能打杀,着实令老农头疼!这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协调,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又能保护农民的庄稼,两全其美就好了。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五、人怕白露水。

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节气的时候,有时候已出末伏,有时候还没有出末伏,所以即便是北方,秋老虎也会时不时的发威,中午通常还比较炎热。每天炎热的时候,虽然不适合下河游泳了,但是在家里,还可以用“一盆水”冲凉洗澡。“十八盆”意思再洗十八天,那么也就到了到了白露,就不能用凉水冲澡了。处暑节气的时候,虽然水冷凉,但是白天中午的时候,空气并不冷凉,在家里冲澡,问题不大。但是,到了白露节气,随着太阳南移,太阳热辐射减弱,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即便是中午,空气中也散发着浓浓的秋意,比较冷凉了。这个时候再像处暑节气时,中午家里用凉水冲澡,非常容易引起伤风感冒。

再者说,白露节气来临,昼夜温差明显,有露水,蚊虫逐渐少了,俗话说:“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但是,露水降临,也意味着不能再睡在房顶屋外了。以前村里人们夏季有“天为房,地当床”睡在外面的习惯,到了白露节气,夜晚露水重,睡在外人体非常容易被露水打湿,寒气入体就不好了。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六、怕白露的凉气。

虽然有老话说:“春捂秋冻”,但是,在夏秋季节交替,气温落差明显的白露节气,特别是老弱妇幼,身体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可不适合“秋冻”,柔弱的身体承受不起浓浓冷凉的秋意,非常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就不好了。有流传下来老话警示:“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白露,白露,四肢不露”。

到了白露节气,“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冷空气南下迅速,早上和晚上气温都比较冷凉,特别是在北方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明显的地区,早晚不再适合穿短裤短裙,不要再露腿、肚脐或双臂了,要及时增减衣物,以免寒气入体,导致伤风感冒。这对于老农来说,可是大忌,毕竟,秋季大忙在眼前,身体不适,不利于抓紧时间抢收抢种。

白露将至,村里老农说:白露节气有“六怕”!怕什么?

总的来说,到了白露节气,秋收在望,无论是出现恶劣天气,或者是身体不适,对于农民来说,都非常不利于秋收。因此,在可控的情况下,农民朋友们在及时抢收抢种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身体健康,喜迎金秋。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老农   节气   鸟害   秋粮   农谚   处暑   阴雨连绵   田里   红薯   露水   作物   村里   俗话说   成熟   天气   农民   旅游   白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