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这可能是纽约最短命的建筑,2年就被关停。


2021年开年,当第三个年轻人选择来此地跳楼结束生命,纽约当红的打卡地标The Vessel宣布无限期关停。


充满科幻感的蜂窝设计,无限延伸的楼梯,INS上相关标签多达近20万。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早在2019年建成初,这座位于哈德逊广场的大型楼梯就是不少游客必去之地。


楼高16层,近50米,置身其中,甚至能俯瞰不远处哈德逊河、曼哈顿高空美景。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据纽约时报报道,悲剧发生的两年前就曾有游客和专家担心,The Vessel缺乏保护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


但这份“安全预警”却随着无数人潮被淹没,直到一年内三个年轻人生命消逝,这个设计师口中充满乐趣的社交场所,才被广泛关注起来来。


年轻人蜂拥的网红地标

对于The Vessel的设计者,你可能不会陌生。他就是全球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


39岁时,Thomas击败了素有“建筑界的女魔头”的扎哈·哈迪德,赢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权。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同时上海苏州河畔的魔幻新地标1000棵树、英国伦敦奥运会主火炬台(204朵铜花瓣)等标志性建筑皆是出自他之手。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摄影@Qingyan Zhu


被誉为建筑界达芬奇的Thomas,设计作品常常跳脱出“建筑仅仅是建筑”的局限,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Thomas解释,The Vessel并不是一个死板的静态雕塑,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社交场所。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作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钢结构建筑之一,The Vessel噱头十足,远看像一颗“大松果”。


这座巨形观景楼梯由8层重叠交织、互通的楼梯和平台构成,抛光铜色,流光溢彩,可谓赚足眼球。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建筑灵感源于印度阶梯井形式,包含154段首尾连接的楼梯,2500多级台阶,将井底的人一步步向上吸引…….


俯冲向下看去,给人视觉、心理上强烈冲击。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整个哈德逊广场耗资25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混合用途私人开发项目。


花费两亿美金的The Vessel则免费对外开放,除了流量担当,同时也是纽约当地人爬楼健身、聚会场所。


内部路线就像一个层层叠叠的山峰,有一公里长,游客们可以来此攀爬、探索、远眺。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虽然项目背景提到“健康都市”、“公民优先”,但设有的3部电梯只为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


拥有无数楼梯的The Vessel,对于孩子、或者推幼儿车的成人其实并不方便。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The Vessel电梯


项目吸引的还是喜欢赶潮流、爬楼的年轻人。2020年初,第一位在The Vessel自杀的是来自新泽西州的大学新生。


第二起发生在去年12月,一名患有抑郁症的24岁女孩自杀,紧接着几周后,又一名来自圣安东尼奥自杀的21岁男子直接跳下去,结束了自己生命。


接连3起事故发生后,哈德逊广场的开发商终于宣布The Vessel将“无限期关闭”,直到商讨出最佳对策为止。


“我早知道这座建筑会有自杀问题”

The Vessel 悲剧发生前,其实就有质疑声传出来了。《建筑师报》前副主编Audrey Wachs提出:


“当人们爬上建筑时时,尽管栏杆高度一直保持在人腰部上方,但人只要站在是高处时,就会有跳下的倾向。”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被人诟病的还有漩涡式造型以及炫目效果,有人曾表示身处The Vessel 内部,会产生严重的眩晕感与不稳定感。


建筑色彩是一种公共色彩,建筑心理学研究中,色彩的变化,会导致强烈的心理暗示。尤其当被鲜艳建筑包围时,人们情绪往往伴有冲动感。反之亦然。


例如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桥身曾是黑色,经常有人跳桥投水自杀。后来伦敦市政府干脆听取医学专家建议,将桥身从黑色粉刷为蓝色,跳楼自杀的人数顿减了56.4%。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当建筑影响情绪时,针对年轻人,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放大。


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夏洛塔·托德留斯提出,年轻人的自杀往往非常冲动,具有突发性。


“他们可能并不想真正死去,只是想让一些事情暂停下来。这可能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在有经历的成年人看来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与伴侣分手、与父母吵架、考试没考好,或者被人说闲话”。


The Vessel引起巨大的争议就在于此。虽然打造了一个令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网红建筑,但并没制造一个真正有效的刹车阀门。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美国预防自杀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吉尔·哈卡维·弗里德曼博士对建筑师和建筑商提出建议:“在设计建筑物时应该考虑预防自杀,因为人们永远不知道谁可能有危险。”


所以高空建筑中,无论多么微小的防预措施,可能都会影响那些想要自杀的年轻人瞬间决策。


“被浪漫化”的网红自杀圣地


世界上像The Vessel这样,被人们主动选择自杀的建筑并不少。


维基百科给出的网红自杀圣地排名中,中国南京长江大桥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一位。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其中最有名的阻止案例,是志愿者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栏杆上写的一行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他们希望用这个问题让跳桥的人短暂抽离出来,重新思考,留下缓冲时间。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还有金门大桥也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自杀圣地之一。


金门大桥被誉为20世纪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全长约2.7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吊桥之一。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当人们走在这座雄伟壮丽的大桥上时,会被酷似仙境的美景震撼,进一步唤醒心底自杀的倾向。


而从227米(745英尺)最高的桥面上跳下几秒后,大多数人都来不及反悔,就会被极速江水冲走,当即丧生。


大师的网红地标变自杀地,究竟错在哪儿?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南京大桥还是金门大桥,都是一个时代过去的地标符号,预见性远不及现在。


在纽约已经拥有帝国大厦、世界贸易中心等众多高空打卡地标后,The Vessel更应该吸取教训、注重设施安全,而不是仅仅只追求轰动效果。


希望无论是建筑商还是建筑师,都能将健康、安全作为是城市建筑的基石。毕竟建筑服务的最终目的永远都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地标   长江大桥   金门   圣地   桥身   建筑商   纽约   南京   大桥   建筑师   上海   高空   楼梯   年轻人   大师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