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可能的「敦煌」

像是故人,却是新客




“敦煌,像是位故人,但却是位新客。千年的历史带着新的面貌走来。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承载‘她’的「可能」。”集美组总设计师陈向京在介绍东驿敦煌项目时,表达了他对敦煌的期待。经过了诸多精品酒店设计实践的积累,现阶段似乎成为去探讨“可能的敦煌”最成熟的时段。


敦煌,位于甘肃与荒漠交界之地,经年累月的风沙构筑了敦煌基础戈壁沙漠地貌。从地域层面给与了敦煌一个区别于他者的独特基因。莫高窟和壁画,赋予了敦煌内在文化的灵魂。千年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敦煌的深度和厚度,造就了敦煌的千年灿烂。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这种独特的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基因,造就了敦煌千年前的多元灿烂,为敦煌带来了狂欢后的寂寥,也带来了浴火重生的可能,更是带来了人与生态亲近交互的可能。而建筑,便是这样一种可能。人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创造一种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的联系,这种可能,是前人智慧的体现。


最终实现这个“可能”的基地,位于敦煌文化区的中心部位。东驿敦煌则栖居于崖壁、沙漠、雅丹,同时拥有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多元的形态,不同敦煌基因的酒店集群,让敦煌的旅客,透过东驿,感受到隐逸于千年历史和自然景观中的惊喜。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


东驿,东方文化驿站

也是大写意与工笔画的东方

在敦煌,与东驿

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中国的「东方」

风骨与气韵




东驿敦煌谋划的是一个可供隐世,且具东方美学态度的处所。


“隐”是中国士大夫群体颇具独特性与文化意义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士大夫是国人的人格标杆,而隐逸文化在于保证士大夫群体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和审美艺术。


这种“隐”之气质,也常诉诸于西北茫茫大漠中的昂然形象,于繁华中退隐,也在疏阔天地中明确自身,宣示的皆是一种风骨与气韵,一如东驿敦煌。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在整体规划上,东驿敦煌保留了原场地的沙丘关系,这是人们除了对敦煌文化和艺术的憧憬以外,必需要体验的地理特质。


整体布局以下沉式建筑环绕景观为基础格局,四周由大量白杨树所包围,给来者一种从外入内越走越深的“渐渐”之感,不夸张,但深刻。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园区整体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但整体建筑物从功能和设计角度出发,整体规划轴线以南北方向布置。在场地中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大面积沙地景观,所有建筑物被高大的白杨树群包裹着,围绕在沙地景观的周围。


酒店、艺术家工作室和美术馆都能获得良好的风景视野的同时,也和外界保持着“不经意”的相敬如宾。这是“隐”的第一层空间表达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天的纯蓝和沙丘的暖黄,这是园区所追求的两种纯粹。胡杨、房屋和芦苇,像是彼此熟识多年的老友,感受着沙丘温柔的接待。站在园区中感受,建筑犹如从沙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没有丝毫突兀。这是“隐”在空间上的的第二层表达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伫立于园区中心的清泉,是整个设计最大的惊喜,也只有做到了足够的“隐”,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惊喜。泉畔别院围绕在池旁,整体沉入沙地之中,与水面齐平着,削弱了建筑体量感的同时,也让来者感受到了“隐”的第三层空间表达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客人通过小而精致的酒店入口,沿着胡杨树影绰绰的蜿蜒小道,缓缓进入酒店里面,愈走愈深……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火塘,这是从大堂进入之后的中心休闲区域,在形态优雅的胡杨树的陪伴下,静坐须臾,仿佛看到时光在身边萦绕,没有白驹过隙,也没有白云苍狗,有的只是悠然的宁静和年岁的安闲。这便是“隐”的第四层表达,同时,也是体验的开始。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当代的「东方」

也千古,也当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尚与仪态。以雕塑为例,北魏造像秀骨清像,大唐造像丰润圆满,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观。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当古老的场域,跟随时间的步履,从十六国、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一直行进在当代。


于是,一种当代的风尚,以建筑为载体,打造一处从沙丘到戈壁的侘寂境界,设计极简、境界幽玄,尊重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和形态,自然而然。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建筑集群诠释着人们对当今时代的诉求,对敦煌场域的记忆与情感,与周边建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确认。作为东方文化精神的当代表达,在时间长河中,确立了自己的时间锚点。在敦煌,空间秩序,即是时间秩序。在有界的空间,形成无界的时间。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的建筑设计延续了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思考,借鉴敦煌“土墙”、“晾房”等传统西北民居的形制,夯土建筑工艺以当地生产的泥胚筑成,从而使建筑从容“隐”于周边整体环境,犹如自然生长出。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建筑外观方正敦厚,柱梁如骨脊。孔洞的保留可观看一天中光影的轮转,大漠之风日夜无休穿透其中,余音萦绕。整个建筑空间气韵通透,暗合古典东方的精神气质,强调建筑的结构感与光的交互,构建出具有人文活力的建筑语言。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大堂,是开启整个体验的钥匙,为来者的好奇心带来了可能的惊喜。景窗的形式,开启着来者想象的空间。建筑追求更多的是如何在弱化设计的痕迹下,从空间的角度开始诉说敦煌的文明故事和自然生态。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酒店入口玄关,所呈现的是自然的敦煌。莫高窟赋予了敦煌内在文化的灵魂,而入口处仿石窟的设计则是一种精神的隐喻和传承。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美术馆位于场地的南入口,是酒店的主入口和艺术家工作坊群的枢纽点,立面造型保持了简洁有力的线条和比例,契合着敦煌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特征。从入口的下沉庭院,慢慢地走入美术馆,是开启敦煌艺术的一扇门。从素净的大门拾阶而上,像是一步步打开来者对空间探索的欲望。


美术馆整体内部空间的体验提取了敦煌莫高窟的游览感受,通过不同类型的阶梯,带着来人观赏不同的艺术画面和场景,或动或静,均是人文的一种表达。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的建筑置身于如此宽广的环境之下,是无法强调建筑和设计本身的,更多的是塑造一种融合。”集美组总设计师陈向京如是说。




自然哲学的「东方」

天人合一,天作之合




行走在敦煌大漠,常期待一览夜间星河,辨认那些耀眼的天体星座。东驿各空间即以人体穴位命名,人们走在穴位中,犹如行在天上星河。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东驿敦煌便在这广大与精微间,逡巡、对话、回望、反观,是融合外与内、粗犷与细腻、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天作之合。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在这块独特和空灵的地域,用建筑和空间的形式,为不远万里而来的客人提供了一个可供隐世且享受纯粹的敦煌体验的居所。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


这是一处可享高品质体验的居所

这是一处可暂时患有遗忘的居所

这是一处精致的幽境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酒店一期有小院房、景观房、大漠泳池别院共64间客房、艺术家工作室8套。零距离接触东驿月牙泉景,独揽天台星月,或远眺壮阔鸣沙山,放眼便能一览大漠余晖,在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超乎寻常的体验。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客房与沙地之间的关系是暧昧的。半下沉的建筑,瓦解了两层建筑的突兀感。一层的访者,能从自己的小院走到沙地,而二层的游人,则可从落地窗旁尽享沙丘全景。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敦煌壁画文化,是敦煌人民在历史和地理环境下的精神综合,室内软装对这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应用,是构建一种全新的呈现,使得艺术与文化居于自然中,而人们居于自然,这便是对敦煌最大的尊重。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


敦煌粲然·无界·盛大

在东方文化精神的当代表达中

东驿构建着另一个可能的敦煌

东方生活艺术的栖居地

隐逸于千年历史与天地间


空间是最好的叙事者

时间是随身的故事集

或长或短,是身边的一驿


东驿敦煌:隐于千年之天地,读懂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敦煌   莫高窟   大漠   沙地   士大夫   沙丘   美术馆   来者   当代   千年   自然   酒店   建筑   艺术   天地   文化   旅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