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参观完武侯祠、马超墓,便向勉县城南定军山奔去。

定军山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口气不小。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定军山》也有一出京剧,描写的是黄忠刀劈夏侯渊。如果你上北京大栅栏去,西面有一大观楼,可以看到谭鑫培扮演黄忠拍成的电影《定军山》,故那里又称《中国电影诞生地》。可想而知,《定军山》是我国自己拍摄的最早电影。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这些因素促使我先上定军山,寻找黄忠刀劈夏侯渊之处,查看定军山地形地物,当时的作战事态。

夏侯渊太麻痹了,分军围住对山,法正却利用《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做法,挥动白红两旗指挥黄忠"以静待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杀了个夏侯渊措手不及。"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弄得曹操很是沮丧,这才悟出:"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的管辂所言。因夏侯渊与曹操有兄弟之情,曹操怎肯罢休,便亲率大军而来。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定军山是魏蜀交战的前沿阵地,诸葛亮智取汉中后,又成为"北伐中原"的根据地。诸葛亮一上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将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完成未竟的事业。从此,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攻为守,连年征战。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谁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五丈原诸葛禳星》,"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享年54岁,逝于阵前,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事必躬亲""举轻若重""积劳成疾",按老百姓话说就是累死的。就连临终遗言,也考虑的非常周到:"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后主从之,亲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这就是现在勉县城南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查看完定军山,这才来到此地,拜谒诸葛亮墓。门联写到:"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据说是清代一汉中知府题写,歌颂诸葛亮,江呜水咽,山茂木香。又有联:"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进入院内,大殿门匾上"三代遗才"倒把我弄糊涂了,我以为是寸,随口问道,"'三代遗寸'是什么意思?"管理人员笑了,"那是三代遗才,这个才字一撇是反写。"何许人也?竟然如此,恐怕咱们这么写不行吧?不由想起一幅有关"撇、捺"的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 若"字那一撇,如不撇开的话就念"苦"," 各"字那一捺,如能捺住的话即念"名"。可见一撇一捺的重要性,并不是随意而写。门联是:"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都是歌颂诸葛亮之语。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出了大殿,这才来到诸葛亮墓前,绿绿平常一草冢,看来还是符合诸葛亮的遗愿,"不用墙垣砖石","不起坟垅"。但地势非常好,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维护。"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墓前还有一坟亭,竖两通墓碑,一通是明万历年间陕西按察使所立"汉诸葛忠武侯之墓",一通是清雍正年间果亲王所立"汉诸葛武侯之墓"。墓后有两棵古桂树,高大繁茂,浓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表示高洁。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后面是崇圣祠,即寝宫,横匾是:"先生之风",门联是:"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道出了诸葛亮至死不忘,"北顾中原,兴复汉室"之意。

院内古柏参天,据书记载,武侯墓原有古柏54棵,象征着诸葛亮54岁,现在还剩有20多棵,均在1700年以上。其余皆是后人续栽,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绿木葱茏。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据说,在诸葛亮墓的偏后方半山腰上,还有一座号称是真墓的武侯墓,是清嘉庆年间一陕甘总督根据风水先生主观臆断,"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在半山腰上"而修建的,于是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说法,混肴了是非。那么诸葛亮的墓到底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现在,传说更多了。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一说:诸葛亮弥留之际,他遗书刘禅,嘱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个士兵抬着往南走,走到杠断绳烂之处,就是他的葬身之所。刘禅岂能不遵,便命四个壮汉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就一直往南走。过了一天一夜,四个壮汉终有些体力不支,这样走下去,什么时候能杠断绳烂?四个壮汉便悄悄商议,反正也无他人,我们说什么时候杠断绳烂就是杠断绳烂,于是干脆埋了,回去交差。刘禅一听,觉得不对劲儿,怎么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就审讯他们,一经严刑拷打,就有人搁不住交待了。刘禅大怒,岂有此理,竟敢犯欺君之罪,斩,就这样把四个抬棺的壮汉杀了。从此,再也无人知道诸葛亮埋在什么地方。其实,这是诸葛亮使得最后一计,他恐怕有人挖他的墓,便导演了这么一出好戏。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还有一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墓埋在什么地方,临终前做了安排,安葬他时只需9人,8个招重的,1个做饭的,事成后给8两银子。诸葛亮死后,8个招重的把他埋了,却不知这8两银子9个人怎么分?忽有人说,干脆把做饭的打死算了,咱们一人一两银子。回去后,他们就把做饭的打死了,可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坐在桌前就吃了起来。哪知,他们算计做饭的,这做饭的也算计他们,这要是把他们都药死,这8两银子不就是我一人独吞了吗,于是做饭时就下了药,这8个人吃完饭又都被药死了,从此,再也无人知道诸葛亮埋在哪里。不过,这个故事惨了点,有点像"二桃杀三士",才8两银子,不至于吧!看来多是杜撰,要不然老人总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氺浒》",看来还真有道理,这些人把心思都用哪儿了?

故事归故事,现实归现实。纵观历史,诸葛亮是道德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历代人民崇敬的人物,他的隆中对,前后出师表,诫子书非常有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始终教育激励着历代人。


拜谒定军山诸葛亮墓

不由写诗赞道:"千年胜迹九州魂,万古长存百姓心。坟墓青青多雨露,碑石裸裸少遗痕。灰砖叩地伏侍久,绿柏盈天垂穆深。盛世清明行善事,太平岁月崇功勋。"

九口2020-1-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半山   汉中   墙垣   门联   勉县   汉室   古柏   出师表   中原   死而后已   砖石   壮汉   银子   夏侯   年间   旅游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