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大雁塔北广场真是震撼,有好几个亚洲最大,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亚洲最大的水景广场,亚洲最大的雕塑规模广场,还有世界上坐凳最多,光带最长,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不知都是从哪儿考证来的?不管怎么说,整体广场,真是不错!它已成为西安旅游的胜景,吸引着当地人,以及来西安旅游的人。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这也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特别是傍晚、夜间,高喷水柱,激光水幕,美妙音响,朵朵莲花,茫茫云海,洋洋乐曲,声光水色,交融一起,更是仙境、幻境,美极了,壮极了------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从北广场入口进去,大唐盛世书卷铜雕,万佛灯塔,大唐文化柱,浓厚的文化气息,形象的盛唐文化,扑面而来。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一组组雕塑,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等等,一个个唐代精英,展现在那里,迎送着人们。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一级级台阶,九级踏步,七级叠水,层层见高,叠叠提高,步步升高,仿佛象征着朝大雁塔顶礼膜拜。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一座座景观,中央水道,两侧园林,唐诗园林,法相花坛,禅修林树,众星捧月,拱卫中央,点缀着整个唐文化广场。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两侧更有雁塔西苑、东苑,与大雁塔北广场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西苑突出的是地域文化,以陕西民俗文化为主题,活灵活现皮影、剪纸、泥塑等等。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东苑突出的是戏曲大观,读脸谱容颜,观名剧雕塑,展现出"大秦腔"的独特魅力。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南广场,这才显露出佛教文化,最突出的就是南端正中央屹立着一尊玄奘法师青铜全身塑像,只见他慈祥善目,身披袈裟,手持禅杖,凝视远方,背后就是他筹建的大雁塔。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这里也非常宽敞,高台突出,左右贯通,前后呼应,成为人们娱乐的中心,特别是孩子,纸雁满天飞,追逐玩耍。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到了大慈恩寺,这才书为正传。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东南隅。唐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氏逝世。文德皇后也是一代著名皇后,母仪天下,"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指的就是她。她被葬入了礼泉昭陵。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文德皇后逝世时,太子李治还很小,常常思念母亲,毕竟昭陵离长安还比较远,到了贞观二十二年,他就想在长安给母亲建立一座寺院,祭祀母亲。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于是经有司仔细勘查就选定了这个地方——曲江池畔"净觉故伽蓝 "旧址,"像天阙,仿给园",用最好的工匠、技术、材料,营造起"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正在紧张进行中,又传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敕旨,"新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 这就是大慈恩寺的由来,也为玄奘法师移居大慈恩寺奠定起基础。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玄奘法师俗姓陈,名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唐三藏。现实中确有其人。他不仅是个旅游家,还是个翻译家、爱国僧人。唐太宗李世民始终对他比较器重,当他上表朝廷准备回国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正准备征讨辽东,就令留守的左仆射房玄龄准备迎接,据说,迎接形势特别空前,"观者涌动,金花散彩,梵音赞歌,响彻天空",将玄奘法师迎入了弘福寺。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召见玄奘,相谈甚欢。唐太宗李世民特别佩服玄奘的学识、才智,还想留玄奘辅佐国政,玄奘志在弘扬佛法,翻译经书,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强求,并大力支持。大慈恩寺、翻经院建好后,就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迎玄奘法师移居大慈恩寺翻经院,以玄奘为上座,综理寺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翻译完一百卷大部头后,唐太宗李世民还特意写了"新译诸经总序",也就是后世流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到了永徽三年(652年),太子李治已经做了皇帝——唐高宗。玄奘为了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以供人瞻仰,以弘扬佛法,以避免遗失,奏请唐高宗李治在大慈恩寺西院建一座寺塔。唐高宗李治当即批准,并拨专款支付。经过玄奘一年多的亲自监造,寺塔终于建成,取名为雁塔。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为什么叫雁塔?说来传闻多了,突出的有,佛教分大乘、小乘两大派,前者吃素,后者茹荤。一天,某小乘派寺中做饭的和尚长叹,无肉可供应主持方丈,焦虑不已。正这时,一只大雁忽从飞过的雁阵中坠落,方丈骇异不止,认为这不是大雁,定是菩萨显圣舍身布施,牺牲自己为他人,从此也绝荤奉素。为了纪念这只菩萨化身的大雁,便在雁落处建起了闻名的雁塔。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据说,大慈恩寺西院的这座寺塔,就是玄奘仿照这座雁塔的蓝图制定的。后来为了区分小雁塔,而叫大雁塔,这就是大雁塔的由来。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当然还有,玄奘西域取经,困在沙漠之中,一只大雁鸣叫,引他到"野马泉"有水草的绿洲。玄奘为了感谢大雁的救命之恩,故发愿取经回国后,定建造一座雁塔以示纪念。我到信这种说法,上面那种说法有点惨,难以接受。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大雁塔建成后,为什么慢慢超过了大慈悲寺?它只是寺中的一座塔呀?这就是玄奘法师的力量,这就是佛文化的力量。大雁塔是为珍藏唐玄奘从西域取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而修建,玄奘法师在这里翻译了大量的经卷,创立了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对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遂使大雁塔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佛学研究中心,吸引着不远万里而来长安的诸国僧人住在寺内。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还有名碑的力量,塔下层南外壁镶有两块名碑,一块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一块是由唐高宗李治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碑。这两块碑都是由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书写。褚遂良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深受两代皇帝敬重的臣子,他书写的"序"碑,"字里金生,行间育润",已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正像唐代书评家张怀瓘所谓,"美女婵娟,不依罗绮"。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大雁塔建成后,每逢春季,皇帝都要到曲江池一带游玩,登临大雁塔,眺望长安美景,自然就有诗文唱和,多是颂扬"皇恩浩荡""寿比天高"。到了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更有杜甫、岑参、高适等五位诗人集聚大慈恩寺,登上大雁塔抒怀咏赞,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从此,更成了历代诗人墨客吟咏的地方。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其实,在此期间还有"雁塔题名"。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凡进士及第者,都受邀到曲江泛舟,杏园宴饮,然后到大雁塔下题名,从此,"雁塔题名"成了一件文化界的盛事。白居易29岁时,一举及第考中进士,故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雁塔题名",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高雅文化现象,遂留下了不少通"雁塔题名"碑。如今,大雁塔已成为西安市的市徽。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现在,在大雁塔后面又建起了"玄奘三藏院",讲述着这位几乎家喻户晓的民族伟人故事。佛学大师赵朴初曾经说过,"他那种一往直前、绝不后退的顽强意志,刻苦钻研、求深求透的治学精神,认真严肃、不弃寸阴的工作态度,对于祖国学术的无限责任感,对于各国友好的真挚热情,都是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还有他的爱国精神,好多国家都想留他,他却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正因为如此,"玄奘三藏院"的对面,照壁上有赵朴初题写的"民族脊梁"四个大字,彰显着玄奘法师追求真理,不惜生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九口2020-2-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文德   法相   曲江   雁塔题名   贞观   西域   大唐   小乘   长安   大雁   经书   法师   皇后   广场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