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想当年,我们家在祖国东西南北四大建设兵团都有人。五姐一家在新疆建设兵团,至今留在了新疆。妻子在内蒙古建设兵团,北京二姐家的二外甥女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她的弟媳在云南建设兵团,后来,她们都陆续回来。所以说,我也有建设兵团的情结,那时在部队,她们都与我通信,介绍各自所在建设兵团的情况。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特别是新疆五姐,那真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每当我去新疆,孩子们都会带我到石河子去,参观这座新兴的城市,参观艾青诗歌馆,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这是新疆兵团人的骄傲,也是孩子们的骄傲,毕竟新疆变得太好了,变得好多人都向往。"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虽然这是一首老歌,但也说明着新疆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地域辽阔的新疆,美!

追忆新疆屯垦史,远溯西汉,兴盛大唐,高峰清朝,但真正成建制、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屯垦,当属于新疆和平解放以后。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王震上将

事情就这么巧,也许是上级有意安排,当年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竟然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六军进疆。1954年10月,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军和第六军大部,以及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兵团的主要使命:一是屯垦,二是戍边,三是建设------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六十多年来,新疆建设兵团以准军事实体,真正实现了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三大任务,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美化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书写出人间奇迹。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回首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之初,也是艰苦也是难,那真是"一张白纸",一片不毛之地,绝大多数的地方被戈壁荒漠覆盖,绿洲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农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便成了兵团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天山南北迅速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开荒、挖渠、引水、种植大生产运动,没有骡马,就人拉手推、肩扛背揹------"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石河子便是铁证。60多年前,石河子还只是一片荆棘丛生、沙窝遍地的荒原,仅有几十户人家。因一条布满鹅卵石的沟,似石头的河,流水的河,便有了这个象形淳朴的名字——石河子。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一天,王震将军策马扬鞭沿玛纳斯河流域勘察来到这里,一望无际的沙窝、荒滩,不由使他联想起"南泥湾",高兴地喝道:"我们就在这里画个圈,搞规划,建设一座军垦新城,留给子孙后代。"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陶峙岳上将

接着,二十二兵团机关、二十六师(后改为农八师)、二十五师一部(后改为农七师)开进这里,化剑为犁,安营扎寨,披荆斩棘,披星戴月,与天斗,与地斗,奋战在荒滩戈壁上,开垦出一片一片良田。就连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上将都亲自上阵,头戴草帽种试验田,发展生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疆终于彻底地改变了模样,沙漠变绿洲,戈壁变良田,行驶在天山南北,满是绿色,满是葡萄,满是棉花,满是庄稼,一个师部就是一座城市,一个团场就是一座县城。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石河子变化更大,逐渐由地窝子变成了砖坯房、苏式平房、楼房------一座初具雏形的新城拔地而起,而且,越建设、越发展,越漂亮美丽,素有"戈壁明珠"——"小上海"之美誉。石河子,还曾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称号。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我在来石河子的路上,欣赏的大片绿洲、良田,心情非常激动,特意填了一首词:"农七师、农八师,军垦良田阡陌织,戍边谱史诗。 独山子、石河子,戈壁明珠展绿姿,花城绣锦丝。"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到了石河子广场,中央矗立着王震将军的塑像。王震将军展开双臂,衣服飘抖,战马偎依,风尘仆仆,向我们走来。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旁边就是"军垦第一犁",人拉手推,赤身露臂,绷筋凸骨,雕塑的多么形象,多么逼真,再现了当年开垦荒滩的艰苦岁月。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还有"戈壁母亲"的塑像,"八千湘女进天山",演绎出"有了老婆就安心,有了儿子就扎根"。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还有"屯垦戍边千秋伟业"纪念碑、群雕------更有一把利剑刺向苍穹,向世人宣誓着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决心与信心。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对面就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这里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时居住的旧址,后为农八师师部,被誉为"军垦第一楼"。现在,经过改扩建成为"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历史是应该留下一些创业的痕迹,历史是应该留下一些创业的实物,历史是应该留下一些创业的佐证,如地窝子、干打垒,当初使用过的各种农具,如坎土曼,各式各样的煤油灯,还有那补了又补的裤子等等。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周总理视察石河子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相片,一行行文字,展现着、诉说着、记录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照,才有说服力,让后代看去,前辈是怎么干的。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王震与知青交谈

这里依然流传着,王震为了节省出资金,一不向上伸手,二不向下索要,就从部队自身抠,把部队衬衣的翻领去掉,把军服的四个兜改为两个兜,点点滴滴,节省出钱搞建设。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作为,如果每一个干部都像他那样敬业工作,没有干不好的事业,没有达不到的成果。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现在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现在的好日子从哪里来?当初,一穷二白的中国,当初,一片不毛之地的新疆,发展到今天,那都是前人奋斗出来的,那都是前人创业出来的,"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老一辈的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红色旅游,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这就是新疆兵团的精神,这就是新疆兵团的传统,这就是新疆兵团的作风。干!苦干,加巧干!"敢教日月换新天"。现在新疆兵团已把这里命名为"兵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基地",中宣部也把这里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已成了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6年12月,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还被入选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九口2020-6-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新疆   南泥湾   兵团   石河子   博物馆   天山   荒滩   不毛之地   良田   戈壁   边疆   上将   绿洲   解放军   红色旅游   将军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