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清水塘22号,现在长沙市博物馆院内。一进博物馆大门,迎面是一尊毛主席雕像,穿军大衣,挥手致意,很有特色。据说是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用铝镁合金材质铸造的,1969年以黑龙江全省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湖南省的。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那正是"珍宝岛"事件,"苏修亡我之心不死"准备打仗的年月。"全国山河一片红","芙蓉国里尽朝晖"。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往东是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依墙面院,半敞开式。迎面是一座江泽民题写的碑刻,背面是"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兴建记",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南墙、主要是东墙镶嵌着一百块大理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不同时期的手迹、诗词、对联一百多首。观赏之中,琳琅满目,大气磅礴,苍劲有力。既欣赏了书法艺术,又融会了崇高思想,是学习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的好地方。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一路观赏,出了碑廊,就到了清水塘。清水塘名副其实,清澈透明,仿佛是一条清水河。岸边立有一石碑,上书"清水塘"三个大字。旁有一歪脖柳树,伸向水中,如似青龙探海。斜对面也有一棵粗大的柳树,柳条婆娑,丝丝垂下,好一派风光。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沿小路往里走去,不远就有一座普通的农舍,旁有一铺天盖地粉红色树枝映照下的图窗介绍,这就是当年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毛泽东、杨开慧居住过的地方,也就是书中常说的"清水塘22号"。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西面就是院落,门冲东开,门旁也有揭挂。进了院,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房子。

据说,毛泽东从上海参加"一大"代表会议回来后,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同时,就于1921年10月10日,创立了中共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任书记,成员有何叔衡、易礼容等。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也就是在这时,毛泽东通过易礼容用大洋租下了这座砖木结构的房子,作为秘密活动的机关。那时百年前的清水塘还远在城郊,比较偏僻,附近多为菜农,人来人往,不大引人注意。毛泽东、杨开慧即搬这里居住。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堂屋右边第一间房屋,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住室,墙上挂有他们的照片,毛泽东的大儿子、二儿子毛岸英、毛岸青都是在这里出生。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右边第二间房屋,是杨开慧母亲的住室,为了协助姑爷、女儿的秘密革命工作,也搬来帮他们料理家务、看孩子。杨开慧除帮助毛泽东整理、缮写材料外,还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员工作,有时还坐在堂屋门口观察动静,为开会的同志们站岗放哨。

到了第二年,即1922年5月,湖南已有中共党员三十名,毛泽东与何叔衡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郭亮等。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堂屋左边第一间客房,是那些经常到中共湘区委员会汇报工作或参加会议的同志休息或住宿的地方。左边第二间客房,就是中共湘区委员会秘密会议室,毛泽东、何叔衡在此策划和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1年冬,安源路矿工人给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写信,要求派人到安源帮助指导工作。书记部派毛泽东前往。毛泽东去过安源后,又带李立三去了安源。回到长沙后,毛泽东决定把这里作为发展工人运动的基本立足点,年底,就派李立三到安源开辟工作,以后又陆续派刘少奇、蒋先云、黄静源、毛泽民等到安源工作。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2年9月初,毛泽东第五次来到安源,与他们一起分析斗争形势,认为罢工的时机已经成熟。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为工人总代表,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取得了"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安源路矿大罢工的胜利。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2年10月,毛泽东又发动和领导了长沙六千多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基本得到解决。经过两年工人运动的锻炼,毛泽东俨然成为一个出色的领袖,深受中共中央委员长陈独秀的赏识与器重。1923年1月,陈独秀着手筹备党的三大会议,促进国共合作,便调毛泽东到中共中央工作,派李维汉回湖南接替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4月,毛泽东离开了清水塘,和他的妻子、儿子。

党的三大会议后,毛泽东进了中央局,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并担任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在广州开始接触国民党一些上层人物。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23年9月,毛泽东又以国民党筹备员的名义回到了长沙,筹建和发展湖南国民党组织。这次毛泽东回来仍是住在清水塘,与妻子、儿子团聚。短短三个月,12月底,中共中央又通知他到广州参加即将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年夫妻生活,聚少离多,毛泽东与杨开慧不知多少次走在清水塘的小路上,不知多少次驻足在清水塘旁。毛泽东是革命家、政治家,也是诗人,与常人一样也有情有义。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1957年,杨开慧的同学李淑一曾向毛主席索要当年写给夫人杨开慧的诗。毛主席复信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即《蝶恋花·答李淑一》)一首为赠。"

其实那一首诗也是非常好的,《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表现出毛泽东的离愁与爱情,真情实感,跃于笔端。因为我们也有过两地分居的生活,字里行间都体会得特别深刻。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现在,毛泽东又要离别了,夫妻之间的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写下了《贺新郎》:"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表现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儿女深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长沙 清水塘 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毛泽东走后,杨开慧一直居住到1924年5月,才带着母亲与孩子又到上海与毛泽东团聚。就这样,这里也是他们夫妻俩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我在这里驻足良久,也填了一小令《潇湘神》:"清水塘,清水塘,花丛柳岸好风光。小径依然驰誉走,故宅见证史沧桑。"

九口 2021-7-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水塘   长沙   安源   路矿   工人运动   中共中央   堂屋   湖南   故居   对联   区委   诗词   中共   书记   书法艺术   旅游   工作   毛泽东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