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三叠泉


庐山三叠泉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是多么大的诱惑。难道住牯岭、踏花径、游秀谷、登险峰、上天池、会龙首、观美庐、拜芦林、入仙洞,就不萛庐山客吗?在这种说法的驱动下,我们决定非上三叠泉不可。

三叠泉,水源自大月山麓,经五老峰北崖口注下。三叠泉,从历史的角度看,发现得较晚。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九叠屏,离此不远,都未曾到过。直到南宗绍熙二年,三叠泉,才被砍柴人发现。当时居住在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得知消息后,也未能前往,只是请人画来欣赏,可见三叠泉地势之险要、道路之艰难、处境之偏僻。


庐山三叠泉

现在,路,已经不成了问题。那天,我们做了充分准备,下了五老峰,先是在附近餐馆打了尖,水足饭饱,这才沿相思河向三叠泉奔去。

相思河?根本体现不出一点相思的味道来,也没有那种让人看去的柔情,到处是一块块大石头,奇形怪状,鳞次栉比,排列着、凸凹着,大欺小,小压大,赤身裸体,光不溜秋,簇拥在一起。有的蠢蠢欲动,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模棱两可,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厚积薄发,有的即将奔涌------夹在群峰拥峙,悬崖峭壁,奇松怪石,叠翠堆绿,九曲八弯,深壑幽谷之中,仿佛是部署在深谷绿崖中的石阵,只要一声令下,就会万马奔腾,万石滚动,前仆后继,一泻千里。远远看去,又婉如一条石头河,从上淌下。恰恰那潺潺流水就藏匿在这石缝之间、石头之下,悄然不息,暗自活动。走在岸边,"只闻潺潺声,不见水踪影",只是到了落差较大的地方才见姗姗来迟的河水,也许是天旱的缘故,"偶尔露峥嵘,又藏石阵中",时隐时现,时缓时急,捉起迷藏……


庐山三叠泉

越过平板桥,跨过相思桥,成s 形沿河边向前走去。两岸高耸入云,悬崖陡立,蜿蜒起伏,绿色成荫。一路下坡,河水终于冲破阻力,冲破石阵,汇聚在一起,唱着动人的歌,奏着优美的曲,伴我们奔向前方------

一条电车轨道飞架,给浑然古老的河谷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一会儿,轨道车过来,游客们高居在上,向我们招手微笑。我们也不示弱,挥手致意,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满怀信心,迈出"丈量尺",大步流星丈量着祖国的锦绣河山。轨道车到了,我们也到了。

这里是轨道车的终点,又是一个分界线、缓冲岭。突兀兴起的一块平地,竖立着一个牌子,简要介绍着三叠泉,昭示着人们三叠泉就要到了。四周还摆着一些石头竹椅,经打听,这个地方叫"停爱亭",据说与"竹影疑踪"有关,小和尚在此曾等待过何首姑,不知确切与否?但也很是贴切,上下来往的人都要在这里歇脚休息。因为,再往下走就是直上直下的台阶,更险要、更艰难。刚才,所说的一切只是仅仅拉开了序幕,进行着前奏。


庐山三叠泉

一下子围上来许多人,"坐滑竿吗?""坐滑竿吗?便宜些。""什么这么贵?"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这么贵的滑竿吗?不是说刚整顿过吗?看来道路确实艰险。"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歇了一会儿,我们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下山,这也是一种砺练、一种考验。

三叠泉的石阶确实陡立,一个接着一个直上直下。走在石阶上,开始还不觉得太累,走着走着,就觉得两脚板发麻发酸发痛,头重脚轻,好像两腿不是自己的。到了三叠泉小亭休息,真不想再走了。忽然,驴友冒出来一句话:"山有多高人有多高,路有多长脚有多长。"一琢磨是这个理呀!山再高也不如人高,路再长也不如脚长------走!于是大家振作精神,鼓足勇气,互相勉励,又向下走去。


庐山三叠泉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关键的,一咬牙,一坚持,转眼,石阶,又被甩在脚后。"轰隆隆"忽听响,有人喊叫:"快到了,你看那水。"人们更来了精神,脚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三步并作两步,往下走,往下走------人们看到了跌宕的水,飞泻的水,更加快了脚步。完全看到了,只见两条银河飞流而下,人们到了山底。

三叠泉,从天而降,跌宕起伏,像苍天决口,银河破堤,汹涌澎湃,注入一磐;水蹿急遄,石崖盘旋,跌散复聚,岸拍激浪,夺路而走,再注二磐;山走雷动,水过雨飞,日照霞生,风飘散雾,像两条巨龙,垂银挂练,碎玉散珠,水阔天成,坠入深潭。整个水势,飘如雪,行如云,飞如絮,垂如练,气势磅礴,雷霆万钧。又如万马奔腾,群雷乍响,枪炮齐鸣,鼓号连天,四周回荡,喧不绝耳。


庐山三叠泉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们喜颜悦色,顿时觉得心胸开阔,那疲劳的劲头,那腰痛腿酸,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不到三叠泉,不萛庐山客",看来并非虚说。人们忙碌起来,有的拿出照相机开始拍照,有的支起画板开始作画,有的干脆钻入水雾中划起皮筏子,尽情享受那深潭碧水细雨朦胧的快意,有的拿起望远镜从上往下一叠一叠地详细观看。这里一僻、二险、三惊、四奇,真是一般人料想不到的。触景生情,我不由生出许多感慨来,"漫游四日整,踏遍庐山路,唯独三叠泉,最是迷人处。"接着又赋诗一首:"三叠飞泉生彩练,两道银河落人间。四海游侠飘逸下,一幅山水挂天边。" 好一个三叠泉,真不枉来。


庐山三叠泉

更让我感叹的是,回来的路上,抬滑竿的更是不厌其烦追逐着,"老师傅坐滑竿吧!便宜些。"你说不坐,他们也穷追不舍,大有非要把你抬上肩不可。说实在的,下石阶难,上石阶更难,这就更需要勇气与毅力,需要一步一步抬起腿往上迈。疲劳的人们,此时抬腿是多么的艰难,但我还是咬牙坚持。毕竟是苦出身,毕竟当兵多年,懂得压在他人身上的份量,特别是那直上直下特别陡的台阶,我于心不忍,仍是坚持走,直至返回我们的停车处。

九口 2021-8-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庐山   滑竿   直上直下   万马奔腾   银河   险要   石阶   劲头   跌宕   河水   会儿   轨道   艰难   石头   精神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