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杜维善先生是是一位古钱币研究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慈善家。

他曾经无偿捐献过价值高达十八亿人民币的文物给上海博物馆,补充了上海博物馆在古钱币领域的空缺,并且荣获了上海白玉兰奖。

不仅如此,杜维善先生还在博物馆担任顾问,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古钱币领域的优秀人才。

尽管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杜维善先生却很少抛头露面。

为人低调的杜维善先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他是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青帮巨头杜月笙的小儿子。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杜维善

一、充满波折的早年生活

杜维善是杜月笙的小儿子,他的母亲是京剧名旦姚玉兰,他出生于1933年,那时正是杜月笙如日中天之时。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姚玉兰

杜月笙当时在上海黑白通吃,开设赌场,同时还创办了中汇银行,进军金融领域,赚得盆满钵满。

凭借各种手段敛财,杜月笙是当时上海名副其实的巨富,再加上他青帮巨头的身份,在当时的十里洋场,杜月笙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虽然杜月笙是帮派出身,靠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发家,做了不少杀人放火的勾当,但是他却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

因此,杜维善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杜维善生长与法租界,学过法语,受到了西式文化的熏陶,同时,杜月笙还专门请了私塾来教育子女。

由于成长在这样的富贵之家,杜维善从小就受到父亲杜月笙收藏习惯的影响,这也为他日后走上收藏之路埋下了伏笔。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杜维善优渥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经过三年的战斗,到了1949年,形势已经十分明朗——解放军解放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曾经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且谋害了时任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汪寿华,杜月笙担心继续在上海日后会受到清算,因此他决定离开上海。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1949年春,解放军距离上海的距离越来越近,一日,蒋介石在上海召见了杜月笙。

当时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划江而治不过是痴心妄想,一旦解放军发动进攻,国军部署的长江防线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而上海无疑是解放军渡江后的首要目标之一。

蒋介石在崇明岛上与杜月笙会了面,先是嘘寒问暖,言语中还委婉的邀请杜月笙同他一起退往台湾。

杜月笙听后笑了笑说道:“总裁美意,月笙心领了。可台湾气候潮湿,我哮喘病犯了。我想先代香港治疗一下,然后再去台湾。”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蒋介石听了这话,自然也不好再说下去,点了点头说道:“养病要紧,你可要多保重身体啊。”

随后杜月笙就乘船同亲人一同前往了香港,此后即使章士钊等人再三邀请,也均以病情为由婉拒了他们的邀请。

自己和蒋介石的关系只是利益关系,去了台湾失了势力,无疑会受蒋介石的摆布,甚至可能遭到软禁,因此最终杜月笙选择了婉拒蒋介石的邀请。

既不能留在上海,又不想前往台湾,最终,杜月笙选择了香港作为了自己的避难所。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章士钊

杜月笙虽然在上海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充其量也只是个地头蛇,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失去原先那么大的能耐。

杜月笙在香港的最后岁月中,过得并不得意。

上海解放后,杜月笙在上海多年经营的各类产业化为乌有,赌场被查封,中汇银行也被责令停业,其他勾当自然也无以为继,曾经盛极一时的青帮分崩离析。

杜月笙看着自己几十年的“努力”灰飞烟灭,深受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再加上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去了香港仅两年后,杜月笙就因病去世。

临死前,杜月笙告诉自己的后人:不要参政,不要参与帮派,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按理说,杜月笙在上海叱咤风云几十年,黑白通吃,按理说应该留给后代不少的遗产,但是事实上,当时杜月笙死后,只留下了十一万美金,不仅如此,死前他还销毁了家里全部的欠条。

这样一来就使得杜家的生活变得紧张起来,虽然温饱不愁,但是对于杜家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太太和老爷们来讲,无疑是无法接受的。

杜月笙死后,杜维善和母亲得到的遗产只有两万美元。

不过凭借杜维善的母亲姚玉兰和宋美龄的关系,杜家受到了宋美龄的接济,宋美龄帮助他们安葬了杜月笙,杜月笙的墓碑还有蒋介石亲笔题的字。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但是宋美龄并没有给予杜家经济上的支持,由于缺乏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比起原来还是拮据了很多。

为了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杜维善的母亲姚玉兰只得复出,靠表演京剧补贴家用,虽然如此,姚玉兰还是供杜维善读完了中学。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二、从地质学家到商业新星

在台湾读完了中学后,杜维善进入了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

在杜维善年轻时,曾表现出对于参政的兴趣,但是据他讲,由于父亲临终前的遗嘱,最终他选择尊重父亲的意志,不涉足政坛,进入石油公司做了一名技术人员。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在一次勘探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了一枚古钱币,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早年杜维善喜欢收集一些邮票之类的小物件,在此之后,他的兴趣转向了收集古币,通过陆陆续续的收集一些古钱币逐渐有了不少的藏品。

不仅如此,杜维善开始专门研读有关古钱币的书籍,并且研究不断深入。

大学毕业后的杜维善在石油公司当勘探员,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前往澳大利亚。

他发现澳大利亚的肉制品价格远低于台湾,即使加上运输费用也比台湾当地的肉类价格要低很多,于是他辞职转为经商,并且很快就赚取了巨额利润。

随后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座银矿,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上其父杜月笙生前一些朋友的帮助,他顺利从事了石油行业。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在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公司后,杜维善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不仅如此,他的兴趣还得到了夫人的支持。

他的古钱币收集数量也越来越多。

他对于古币的热爱近乎狂热,为了得到想要的古币,甚至把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也要买下这些古币。

随着杜维善先生古币收藏的数量越来越多,他对于古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他还编写了诸如《五铢考》,《半两考》等关于古币鉴定的书籍。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渐渐地,他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泰斗。

在研究古币的过程中,杜维善先生阅读了当时社科院夏鼐教授关于丝路沿线国家古币的研究报告,这引起了极大的兴趣,随后就开始收集思路沿线国家的古币。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三、心系祖国,满腔赤诚

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但是杜维善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一直对于祖国充满了思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杜维善多年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1990年,杜维善回到祖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杜维善再次回到了上海,这距离他上一次在上海已经过去了四十载。

由于当时上海博物馆就在当初杜月笙创办的中汇银行的大楼里,杜维善还对同行的人开玩笑说到要找博物馆馆长收房租。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当时,杜维善先生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聊得很投机,气氛十分和谐。

游览过程中,一行人走到了一枚已经轻微受损的金币前,时任博物馆馆长特意向杜维善先生介绍了这块古金币:这枚古金币来自波斯的萨珊王朝,在整个收藏丰富上海博物馆都仅此一枚,拥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算得上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杜维善先生是古币收藏家,自然明白这样的波斯金币确实稀有,但是国内博物馆此类文物的稀缺程度出乎了他的意料。

就在这时,杜维善先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对博物馆馆长说:这样的金币我有三百多枚,都可以捐献给贵方。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馆长听到这一消息十分震惊,但是只当做是了玩笑。

然而一年后,杜维善真的将自己珍藏的一批古钱币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1991年,杜维善先生再次拜访了上海博物馆,这一次,他带上了几个藏币册。

这几个藏币册中,有367枚古币。

这367枚珍贵的古钱币来自西域二十多个不同国家,是十分珍贵的文物,也是杜维善先生十分珍爱的藏品,杜维善先生十分珍视这些金币,但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将这些金币捐给国家。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杜维善先生十分细心,在每个古币外的保护罩上,都还贴有杜维善先生手写的中英双语的说明介绍。

杜维善先生捐赠藏品的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堪称一绝。

这引得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位低调的杜先生居然一下能拿出这么多珍贵的古币,这些藏品完全可以开办一个古币博物馆。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博物馆馆长十分激动,声音颤抖着说到:“您一下捐献这么多珍贵的文物,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

而杜维善先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些是我这些年的收藏,现在把它们捐献出来,也算是我作为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吧。”

在此之前,内地对于西亚古代的货币的研究少之又少,内地博物馆在这个领域的收藏更是近乎空白。

而杜维善先生的捐献一下使得上海博物馆在西亚古币这一领域的收藏丰富了起来,历史研究人员也获得了更多的一手史料去研究西亚古代国家的货币。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毫不夸张地说,杜维善先生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

为了表达对于杜维善先生及夫人谭端言女士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1上海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并且随后杜维善先生还获得了上海白玉兰奖。

2004年,杜维善先生再次将自己的一些藏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这批古币数量多达两千余枚,都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古币。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2012年,他又捐献了来自贵霜王朝的157枚铜币和12枚金币、以及143枚来自萨珊王朝的银币。

随后,上海博物馆专门给杜维善先生捐赠的藏品安排了一间展厅。

杜维善先生的藏品进一步丰富上海博物馆在西亚和中亚古币这一领域的收藏,为我们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更多了珍贵史料。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不仅捐献了大量自己珍藏的古币,杜维善先生还应上海博物馆聘请出任了上海博物馆的顾问,将自己鉴定古币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年轻的研究人员。

杜维善先生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相关领域的鉴定人员,相关领域的研究使得我国对丝路沿线的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杜维善先生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不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收藏古币是杜维善先生最大的爱好,为了收藏古币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那些古币上凝聚了大量杜维善先生的心血,毫无疑问是杜维善先生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为了国家相关领域考古事业的推进,杜维善先生却毫不吝啬地捐出了自己多年珍藏的收藏品。

杜月笙的小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给国家无偿捐献价值18亿的古董

杜维善先生很低调,很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但是他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维善先生牢记着自己父亲的交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始终都对于自己的祖国怀有着深切的热爱,给国家无偿捐献的18亿古董不过是他一篇赤忱的爱国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父亲   青帮   国家   小儿子   馆长   台湾   藏品   香港   蒋介石   上海   古董   金币   博物馆   兴趣   领域   价值   收藏   古钱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